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抗胃癌细胞系单克隆抗体PD4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胃癌细胞系MGC803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NS-1融合。经选择培养、筛选及克隆化,获得恒定地分泌抗胃癌细胞系单克隆抗体(MoAb)的杂交瘤细胞系PD4。MoAb PD4与3/4胃癌细胞系有强结合反应,与4/4肺癌细胞系有弱结合反应,但与淋巴细胞、ABO红细胞、骨髓细胞、二倍体成纤维细胞及经检测的其他肿瘤细胞均无反应。PD4抗原主要表达于靶细胞的膜上,不耐热,为分子量40kD的蛋白性抗原。该抗原与HLA抗原系统,血型抗原系统无关,亦不同于其他作者所报告的其他胃癌相关抗原。  相似文献   
2.
以人胃癌细胞BGC-823为模型,研究了毛喉萜(forskolin)对胃癌细胞中蛋白激酶C活性及其亚类基因表达的作用,同时也观察了毛喉萜对癌基因c-jun及抑癌基因p53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2×10~(-5)mol/L毛喉萜处理BGC-823细胞72h,细胞质、膜和细胞核PKC活性下降,PKC亚类β,γ基因表达被抑制,癌基因c-jun的表达也明显降低,而抑癌基因p53表达升高,上述变化可能是毛喉萜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等生理效应的重要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联合顺铂对胃癌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并分析潜在机制。方法:选择60只健康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胃癌模型组、顺铂组及三七总皂苷组,各15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皮下接种胃癌BGC823细胞悬液法建立胃癌模型。建模成功后,给予对照组和胃癌模型组大鼠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和灌胃,给予顺铂组大鼠腹腔注射25 mg/kg顺铂注射液并灌胃生理盐水,给予三七总皂苷组大鼠腹腔注射25 mg/kg顺铂注射液并灌胃30 mg/kg三七总皂苷。分别于建模成功时、药物处理28 d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尿液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处死大鼠后取肾脏,分别测定肾脏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水平,制备肾脏组织石蜡切片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肾脏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脏组织中LC3、HIF-1α和Beclin1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顺铂组和三七总皂苷组大鼠血清SCr、BUN和尿液NAG、KI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P<0.05),三七总皂苷组大鼠血清SCr、BUN和尿液NAG、KIM-1水平显著高于顺铂组(P<0.05)。三七总皂苷组大鼠肾脏组织SOD、GSH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但显著高于顺铂组,MDA显著高于模型组但显著低于顺铂组(P<0.05),CAT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顺铂组(P>0.05)。顺铂组大鼠肾小管明显扩张、管腔狭窄,基底层上皮细胞水肿、坏死并形成空泡,肾小管。三七总皂苷组大鼠肾脏病理学改变程度显著轻于顺铂组。顺铂组和三七总皂苷组大鼠肾脏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加,三七总皂苷组大鼠肾脏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顺铂组(P<0.05)。顺铂组大鼠肾脏组织中LC3、HIF-1α和Beclin1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但显著低于三七总皂苷组(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能通过减轻过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水平、增强线粒体自噬水平减少肾组织细胞凋亡,减轻顺铂引起的胃癌大鼠肾损伤。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异常蛋白(TAP)、三叶因子3(TFF3)与晚期胃癌患者应用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5例晚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根据疗效分为敏感组(47例)和耐药组(68例)。化疗前检测血清TAP、TFF3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P、TFF3预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含奥沙利铂化疗疗效的价值。治疗后随访,Wilcoxon检验不同血清TAP、TFF3表达下晚期胃癌患者中位OS时间差异。结果:耐药组血清TAP、TFF3水平高于敏感组(P<0.05)。TAP、TFF3预测晚期胃癌患者含奥沙利铂化疗耐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7、0.690,联合TAP和TFF3预测晚期胃癌患者含奥沙利铂化疗耐药的曲线下面积为0.801,高于单独TAP、TFF3单独检测。随访期间失访2例,死亡54例,高水平TAP、高水平TFF3晚期胃癌患者中位OS时间短于低水平TAP、低水平TFF3晚期胃癌患者(P<0.05)。结论:对含奥沙利铂化疗耐药的晚期胃癌患者血清TAP、TFF3水平显著增高,高水平TAP、TFF3晚期胃癌患者中位OS时间较短,联合检测血清TAP和TFF3可预测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反应性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胃泌素17(G-17)、中期因子(MK)、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与胃癌根治术(RG)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56例胃癌患者为胃癌组,根据RG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另选取同期我院52名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胃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EA、G-17、MK、ProGRP水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G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EA、G-17、MK、ProGRP水平对RG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组血清CEA、G-17、MK、ProGRP水平升高(P<0.05)。随访2年,失访2例,154例RG患者术后复发率为28.57%(44/1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EA、G-17、MK、ProGRP升高、TNM分期Ⅲ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淋巴结转移为RG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EA、G-17、MK、ProGRP水平联合预测RG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CEA、G-17、MK、ProGRP单独预测。结论:血清CEA、G-17、MK、ProGRP水平升高与RG患者术后复发密切相关,可能成为RG患者术后复发的辅助预测指标,且血清CEA、G-17、MK、ProGRP联合预测RG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肿瘤细胞表型差异是临床药物敏感性、抗原性、转移性、潜伏性和进展速度等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了弄清恶性表型差别的表现、相关性及调节机理、我们从胃癌MGC 803系分离了单细胞亚系,各亚系按克隆过程的时间差别归纳分组,选快组M 17、中组M 6和慢组M 3进行比较。软琼脂生长实验表明三者的恶性程度有显著差别;M17恶性度最高,M3最低,M6居中。与其它表型联系比较,证明细胞生长速度、细胞微丝、微管骨架破坏及细胞通讯功能抑制都与锚着不依赖性生长的恶性特征有平行相关性。同时,M 17和M 3原癌基因表达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5’-N-ALP双重染色法观察了裸鼠皮肤及人胃癌组织内淋巴管的形态和细微分布.在光镜下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呈5’-N强阳性反应,管壁显示明显的棕色或深棕色,而毛细血管、血管的ALP呈强阳性,管壁呈明显的蓝色.据此可用组化方法将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区别开来.本法能显示呈褐色的毛细淋巴管,特别是呈实性条索状的毛细淋巴管,因而双重染色比HE染色更能客观、准确地显示毛细淋巴管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将诱变的αCD3杂交瘤(TK~-)与PD4杂交瘤(HGPRT~-)融合,获得分泌双功能抗体(BsAb)的四体杂交瘤C3.BsAbC3可分别与CD3分子及胃癌相关抗原P40反应.体外杀伤试验证实,当效靶比为40:1,BsAbC3浓度为1mg/L时,其杀伤效应可达77.6%.该杀伤效应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仅P40阳性表达的靶细胞可被溶解,体内杀伤试验证实,裸鼠接种胃癌细胞后5d,以BsAbC3活化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经局部皮下注射处理,可使移植胃癌完全消退(5/5).这一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局部注射途径有关,可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了上海地区202例汉族胃癌病人及202例正常对照组的运铁聋白(Tf)和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亚型的分布,发现胃癌组Tfc_1c_1纯合子频率(0.3713)和Tfc_1基因频率(0.5718)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5149和0.6782),均为p<0.01,胃癌组Tfc_2c_2纯合子频率(0.2228)和Tfc_2基因频率(0.4019)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1436,p<0.05和0.2970,p<0.01),胃癌组和对照组的α_1-抗胰蛋白酶亚型分布无显著差异。用薄层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结合免疫固定分析了上海地区200例汉族胃癌病人和200例正常对照组的组特异性成分(Gc)亚型分布,发现胃癌组Go1F表型频率(0.22)和Gc1F基因频率(0.4375)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14和0.3600,均为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FXR在胃炎,胃粘膜肠化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胃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XR在55例胃炎组织,61例胃黏膜肠化生组织及61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统计学方法 SPSS17.0软件分析其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合文献回顾,分析FXR在胃癌发生中的意义。结果:FXR在胃黏膜肠化生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胃炎组织(P0.05),而在胃癌组织中,FXR的表达显著低于胃粘膜肠化生组织(P0.05)。结论:FXR是一个潜在的胃癌发生生物标记物,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