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口虾蛄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采集了4个不同地理种群的口虾蛄44个样品,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序列为分子标记,初步分析了口虾蛄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研究共获得627bp的COⅠ序列,检测到27个单倍型,30个变异位点。在4个种群中,燕尾港与射阳种群、赣榆与连岛镇种群、赣榆与燕尾港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但在贝叶斯系统树中未形成明显的地理分化格局;4个野生种群都有高的单倍型多样性水平和相对低的核苷酸多样性水平;歧点分布及中性检验均支持口虾蛄野生种群在历史上发生快速扩张事件。  相似文献   
2.
口虾蛄性腺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通过口虾蛄雄性、雌性性腺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获得雄性、雌性口虾蛄性腺蛋白质的表达图谱。结果表明,不同的蛋白提取方法,上样前处理方法,上样量,聚焦时间及雌、雄性口虾蛄性腺蛋白表达图谱存在一定的差异。雌性、雄性口虾蛄用Tris-HCl提取后用丙酮沉淀方法提取蛋白质、不经上样缓冲液处理、上样量为10μg时,得到较好图谱。对图谱分析发现在pH4-6.5范围内,雌性口虾蛄性腺可溶性蛋白质种类多于雄性。雄性口虾蛄蛋白质点相对于雌性较少,且蛋白质大部分分布于酸性端。经过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能显著提高双向电泳图谱的分辨率,为进一步研究口虾蛄性别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后续的口虾蛄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虾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蛄(Sauilla)俗称虾钩弹、虾球弹、虾拔弹、虾壳子、虾爬子,英文名mantis期shrimp,意即螳螂虾,所以在许多的译文中常见到螳螂虾的名字。虾蛄在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口足目,虾蛄科,在我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沿海都有分布,是海产经济动物。种类多达几十种,主要有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 de Haan)、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 Schmitt)、尖刺口虾蛄(Oratosquilla mikado Kemp et Chopra)等。虾蛄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倍受人们喜爱,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它还有药用价值,能治小儿尿疾等。  相似文献   
4.
不同饵料和水温对口虾蛄成活、生长及育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饵料、水温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在越冬期间生长育肥及性腺发育的影响,选用当年池塘养殖口虾蛄[初始体重(21.99±4.86)g,n=600]为研究对象,在养殖设施相同条件下,研究了在自然水温(7.7~13.6℃)和加温(17.1~20.9℃)条件下投喂去壳蛤蜊(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冰鲜杂鱼对口虾蛄的成活率、体长、体宽、体重、性腺指数、肌肉指数及可食率等7项指标的影响。实验共分常温蛤蜊、常温冰鲜杂鱼、加温蛤蜊和加温冰鲜杂鱼4个实验组,实验周期为90 d。结果显示:(1)加温可使口虾蛄成活率显著降低,温度是影响口虾蛄越冬成活的重要因素之一;(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口虾蛄的体长、体宽和体重3项生物学指标均随实验天数的增加呈增长趋势,但各指标不同时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3)常温条件比加温条件更有益于口虾蛄性腺指数的增加,其中以常温投喂去壳蛤蜊的效果最好,其性腺指数平均可达14.53%(♀)和7.69%(♂);(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口虾蛄的肌肉指数随实验进行总体呈上升趋势,除常温蛤蜊与加温蛤蜊实验组间的口虾蛄可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外,其他各实验组两两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5)不同饵料和水温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口虾蛄性腺指数的重要因素(P 0.01),饵料仅对雌性口虾蛄性腺指数产生显著性影响(P 0.01)。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加温环境,常温环境基本能满足口虾蛄越冬期间的生长和育肥的需求,特别是在10~13℃的水温条件;与冰鲜杂鱼相比,摄食去壳蛤蜊更有利于口虾蛄的性腺发育积累。  相似文献   
5.
口虾蛄proPO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组织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虾蛄是海湾底拖网渔业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分布广泛.其自然资源日渐衰退,人工育苗技术获得成功后,口虾蛄养殖过程中病害问题及其防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拟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口虾蛄免疫系统的核心酶——酚氧化酶(PO)的分子结构及该基因的组织表达,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深入探究其免疫机理.采用反转录PCR(RT-PCR)与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技术从口虾蛄血细胞中克隆了酚氧化酶原(O-proPO)基因,cDNA全长为2436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2142bp,编码71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82446Da,等电点(pI)为8.78.该基因与Genbank上登录的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罗氏沼虾、短沟对虾、日本对虾proPO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82%、76%、76%、72%、70%.序列分析表明O-proPO为proPO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其氨基酸序列中含有多个免疫调节作用位点.系统进化分析显示O-proPO与十足目种类的proPO为同一分支的2个亚群,而后于丰年虫的proPO形成一分支.O-proPO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血淋巴和肠中表达,但在血淋巴中表达量明显高于肠.  相似文献   
6.
黄海海域口虾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黄海海域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本研究通过分子标记探讨了6个口虾蛄种群的遗传变异.共获得72条627 bp的CO Ⅰ序列,检测到41个变异位点,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0.005 12;定义了39个单元型,平均单元型多样性为0.962 5.6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004 3 ~0.006 4之间;盐城海域口虾蛄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而青岛和日照海域种群的核苷酸多样性水平则相对较低.歧点分布和中性检验Tajima‘s D及Fu's Fs值均说明黄海海域口虾蛄种群在历史上存在着一个快速扩张的事件,并且根据τ值和分子钟估计种群扩张时间大约距今5.5万年.本研究结果将为黄海海域口虾蛄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辽东湾海域口虾蛄的资源特征及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虾蛄肠道细菌种群的多样性。方法通过不依赖于分离培养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以直接提取虾蛄肠道细菌的总DNA为模板经过PCR扩增16S DNA,然后经与T载体连接建立质粒文库。用限制性内切酶(BsuRⅠ和Hin6Ⅰ)对阳性克隆的PCR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选取有代表性的克隆进行测序。结果16S DNA序列通过CLUSTALX进行多序列比对及NCBI数据库中的BLAST分析后发现口虾蛄肠道细菌主要分成4类:未培养细菌,未培养支原体科细菌,未培养δ变形菌和马特斯支原体。结论口虾蛄肠道细菌种类较为简单,且多为未培养的细菌。  相似文献   
9.
东海海域口虾蛄种群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掌握中国沿海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种群遗传结构、合理开发利用其资源,采用线粒体DNA(mt 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序列分析方法检测东海海域(庙子湖岛、南韭山、大陈岛、南麂岛)口虾蛄种群遗传多样性,并与黄渤海群体和南海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基因序列来源于Gen Bank)。经PCR扩增与测序获得100条658 bp的东海海域口虾蛄COⅠ基因序列,基于这些序列分析得到的变异位点数、单倍型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与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60、60、0.963±0.011和0.005 94±0.000 44,分析认为东海海域口虾蛄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较高的核苷酸多样性。单倍型分子系统树、分子方差分析及两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分析结果表明,东海海域口虾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Fst=﹣0.007 78,P0.05),各地理群体间遗传分化不显著,Fst值范围为﹣0.016 53~﹣0.009 08(P0.05),它们可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通过与黄渤海群体及南海群体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口虾蛄东海群体、黄渤海群体与南海群体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间(Fst=0.849 71,P0.01),且单倍型分子系统树存在2个显著分化的单倍型类群。东海群体与黄渤海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884 58,P0.01),而与南海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020 44,P0.05),这种遗传结构模式可能与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及所处海域海洋环境条件相关。建议今后对中国沿海口虾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将黄渤海群体看作一个管理单元,东海群体与南海群体看作一个管理单元。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扩增测序共获得了148条口虾蛄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定义了52个单元型,其中存在63个变异位点。在黄渤海海域中,盐城口虾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渤海与黄海海域口虾蛄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06 12。经MEGA 4.0软件计算得知11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9~0.0057,而渤海与黄海两大海域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3。系统发生关系显示,渤海与黄海海域的单倍型呈交错聚集状态,说明两大海域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本次研究初步评估了两个海域的口虾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渤海海域与黄海海域口虾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