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通过利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DNA)方法,选用20种10bp的随机引物(OPC-01-OPC—20),用于虹鳟鱼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其中发现一种引物(OPC-02)在虹鳟鱼群体中能扩增出多条带,说明该引物能反映其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可用于检测出不同品系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噬菌体EMBL3作为载体,构建了虹鳟鱼的全基因文库,制备了包装蛋白效率达4.6×10~8Pfu/μgDNA.基因文库重组噬菌的量为8.2×10~5pfu/μgDNA.同时用含虹鳟鱼生长激素基因cDNA的pAF-51△S作为探针,从该文库中筛选出两个阳性噬斑,复筛获得90%以上的阳性斑。并从阳性克隆中回收虹鳟收生长激素基因片段为6kb,亚克隆到puc-18质粒中,进行了酶切分析。  相似文献   
3.
虹鳟鱼(Salmo grairdneri Richard)基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以含有虹鳟鱼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质粒DNA为模板,以合成的两段32个寡聚核苷酸为引物,经过PCR扩增,合成了433bp的片段,把其克隆到pBL-CAT载体中,序列分析和限制酶切图谱表明所克隆的虹鳟鱼金属硫蛋白启动子含有433bp,含有TATA和CAAT序列,与Hong报导的鳟鱼金属硫蛋白启动子的序列比较,其核苷酸泊同源率为100%。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虹鳟鱼腐败机制,选取新鲜虹鳟鱼鱼片在0℃条件下进行贮藏。根据鱼肉样品的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确定虹鳟鱼鱼片的贮藏终点。利用传统培养基分离手段及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鉴定贮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虹鳟鱼贮藏初期、中期及末期的腐败菌组成进行鉴定。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贮藏末期的优势腐败菌属种类丰富,包括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等多个菌属。利用培养基法分离的腐败菌为假单胞菌属及希瓦氏菌属,两者均包含在高通量测序菌属内。将分离到的这两个菌属接种到无菌虹鳟鱼鱼汁中进行贮藏,在贮藏过程中监测菌落总数及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通过挥发性盐基氮产量因子评价优势腐败菌的致腐能力。腐败菌致腐能力结果显示,希瓦氏菌株S2的致腐能力最强。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虹鳟鱼贮藏过程优势腐败菌提供依据,为进一步开发虹鳟鱼保鲜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