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的胆道内的消化液,为等渗溶液,主要成分包括胆盐、胆汁酸、胆红素、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其结合物、氧化型谷胱甘肽等。在消化期,胆汁可由肝脏和胆囊大量排到十二指肠,将脂肪乳化成微滴以利于消化;还能促进脂肪酸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生理状态下胆汁不会反流入胃及食管,也不会损伤肠道。病理状态下胆汁会反流入胃甚至反流到食管损伤胃及食管黏膜,在一些情况下胆汁甚至会损伤肠道的黏膜。目前认为胆汁是较明确的致癌因素,与消化道肿瘤的相关性较大,但仍缺乏针对性的防治方案。明确胆汁对消化道黏膜的损伤机制,有助探索消化道肿瘤防治的新靶点。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有关胆汁对食管黏膜、胃黏膜及肠黏膜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查白及有效部位在肠道的可吸收成分及其代谢特征。基于在体肠灌流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对收集到的健康SD大鼠循环肠灌流液、血清、胆汁进行分析检测,并结合对照品、质谱碎片信息和Masslynx V4.1工作站中的Single Mass Analysis功能,初步推测吸收和代谢产物的结构式。在大鼠血清和胆汁中,初步鉴定出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α-异丁基苹果酸酯原型产物。在大鼠循环肠灌流液、血清和胆汁中,共鉴定出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的脱糖后硫酸化代谢产物和二氢菲5的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其代谢产物主要生水解和葡萄糖醛酸化反应。该方法初步探究了白及有效部位在大鼠循环肠灌流液中可吸收成分和代谢特征,为阐释白及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异硫氰酸萘酯(ANIT))所致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兔模型血清和胆汁中了TNF-α、IL-6的代谢变化,来进一步探讨微生态制剂-乐托尔对该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按200mg/kg一次性灌服ANIT来诱发新生白兔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病变,分别检测中毒后24、48h及用乐托尔散剂治疗后血清和胆汁中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值。结果:在乐托尔组中发现,灌服ANIT 48h后血清和胆汁中的TNF-α,IL-6,ALT,TB值均较中毒48h组明显降低(P值均小于0.05);各组胆汁中TNF-α,IL-6的浓度均明显高于血清中浓度,结论:微生态制剂能够改善肝功能,增加胆汁的排泄量,使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是高度特化的极性上皮细胞,细胞质膜蛋白的分选和极性转运对于肝细胞极性的建立与维持至关重要.首先,膜蛋白在内质网中合成,随后经高尔基体加工修饰,再由反面高尔基体进一步分选,最后通过膜泡运输等不同的机制分别转运到胆汁腔面或窦状隙面,行使其特殊的功能.近些年来,细胞内负责转运的细胞器和主要的分选信号已逐步被揭示.特别是循环内体也被证明参与了胆汁腔面和窦状隙面膜蛋白的极性分选和转运.肝细胞的极性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胆汁分泌障碍以及其他肝脏功能的损伤,从而可能导致肝脏糖脂代谢紊乱,甚至丧失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深入研究肝脏细胞极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将为多种肝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寻找到新的方向和靶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分析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无熊去氧胆酸生化反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1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无熊去氧胆酸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73例对照组和78例研究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非诺贝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血脂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瘙痒及乏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纤维化指标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G、IgM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瘙痒、乏力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无熊去氧胆酸生化反应的疗效较好,能够改善肝功能,且未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白皮杉醇苷(PG)是藏边大黄中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前期研究发现其极易发生代谢。本文主要研究PG在大鼠体内外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特征。SD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给予PG(20 mg/kg),采集给药后胆汁样品,采用LC-MS对主要代谢产物进行结构推测。在此基础上,研究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体系中PG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并测定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显示SD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给予PG,可在胆汁中快速检测到多种PG及其衍生物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产物。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体系中,PG代谢生成两个与体内一致的单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物,其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米氏常数(Km)和肝内清除率CLint(Vmax/Km)分别为10.11 nmol/(min·mg)、0.36 mmol/L和0.028 m L/(min·mg)。PG经静脉途径进入大鼠体内可经肝脏被快速地广泛代谢,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是其体内消除的主要途径之一。大鼠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PG有较强的亲和力,可催化PG发生快速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4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阴性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雷尼替丁、吗丁啉、丽珠得乐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阿莫西林、甲硝唑进行抗Hp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24例(13.87%),显效55例(31.79%),有效40例(23.12%),无效54例(31.21%),总有效率为68.80%;对照组治愈11例(6.36%),显效42例(24.28%),有效45例(26.01%),无效75例(43.35%),总有效率为56.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8,P<0.05).结论: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者,即使检查示幽门螺杆菌阴性,在抗胆汁反流药物治疗的同时常规加用抗Hp治疗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60株胆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指导胆道外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间胆道手术患者胆汁分离的60株细菌种类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株细菌中革兰阴性(G^-)菌12种34株,占56.67%,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G^+)菌7种26株,占43.33%,主要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G^-菌对亚胺培南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性较低,G^+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最低。结论胆道感染以G^-菌为主,推荐阿米卡星用于治疗胆道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报导了用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研究人体胆汁中的液晶态.结果表明:胆汁中存在有双射折的微粒,它们的图象指出是具有片层结构的液晶态.胆汁中还存在有类脂球滴液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