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厦门附近海域浮游甲藻类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厦门附近海域浮游甲藻类49种,并对其生态特性以及与海洋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与讨论。分析的204号样品,系1980年9月至1981年8月,逐月采自厦门海域的浔江区(Ⅰ区),西港区(Ⅱ区)和九龙江口区(Ⅱ区)。  相似文献   
2.
链孢囊放线菌及其相关菌的数值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链孢囊菌属的28株放线菌和4株气丝可形成孢囊的放线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生长条件、抗生素敏感性、抗菌谱等107项试验测定。根据Ssm相似性系数及平均链锁聚类方式,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对这些菌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1株国际公认的链孢囊菌属的标准菌和一株已知的链孢囊菌与供试未知菌,在59%的水平上归为一群。通过数值分类把所比较的菌株在77%水平上区分为不同的表观群,为进一步的分子分类学研究和种的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鹏湾反曲原甲藻种群动态机理模型辨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我国南海大鹏湾反曲原甲藻种群动态机理模型,在温度、盐度、溶解氧(DO)、可溶性无机磷(DIP)、可溶性亚硝态氮、可溶性硝态氮和酸碱度(PH值)等7个因子的分析中,辨识出温度为反曲原甲藻的限制因子;种群数量变动中引入自回归平稳随机模拟,并建立3个站位6个层面的6个自回归与非线性回归联立模型,以动态递阶的方式对反曲原甲藻种群动态进行回代,研究模型对实测值的拟合结果,拟合率达81.7%。  相似文献   
4.
海洋围隔生态系中无机氮对浮游植物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评述了1992年秋冬季在厦门进行的一次海洋围隔生态系实验的结果。实验重现了围隔水体连续富营养引发了甲藻赤潮的现象。间歇性的供给无机氮,不会影响浮游植物演替的顺序,但会导致甲藻赤潮出现时间长短和优势种的差异。实验结果还表明,演替过程对甲藻赤潮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不同种属甲藻的生活习性和它们的自养能力使它们的生存能力存在差异。这是形成甲藻赤潮优势种的一个主要因素。甲藻赤潮的发生并不完全依靠水体中营养盐浓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用高压液相层析对31个属90株生孢囊放线菌及其它属菌的甲基萘醌进行了测定。其结果表明:游动放线菌属.小瓶菌属和小单孢菌属的甲基萘醌为MK-9(H4)MK-10(H4),无定形孢囊菌属和游动单孢菌属的甲基萘醌为MK-9(H4),指孢囊菌属的甲基萘醌为MK-9(H8)MK-9(H4),链孢囊菌属的甲基萘醌为MK-9(H4)或MK-9(H6),螺孢菌属的甲基萘醌为MK-9(H6)MK-9(H4),游动双孢菌属的甲基萘醌为MK-9(H2)MK-9(H4)。不同放线菌属的甲基萘醌组份是较稳定的,可作为属的分类特征之一。建议用甲基萘醌与形态和细胞壁化学组份相结合区分放线菌中的不同属。  相似文献   
6.
Nuclear matrix (NM) and intermediate filament (IF) scaffold in primitive eukaryote Crypthecodinium cohnii were shown using selective extraction together with embedment-free electron microscopy, whole mount cell preparation and immunoblot techniques. There exists a delicate NM-IF network spreading over cytoplasm and nucleus in dinoflagellate cells, however, nuclear lamina is undeveloped. The diameter of NM fiber is about 3-5 nm and IF is 10 nm. Chromosomes are connected with NM filament network. Immunoblot analysis showed that dinoflagellate contained keratin-like polypeptides (63 kD and 67 kD) while mammalian lamin antibodies did not crossreact with dinoflagellate total protein. Our experiment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 framework similar to NM-IF scaffold in mammalian cell appeared in primitive eukaryote. We propose that: (1) NM-IF scaffold is not restrict to vertebrate cell, and it may be originated from early stages of eukaryote evolution; (2) Keratin is probably very conservative; (3) Compared with IF, lamina might appear late in evolution, and some of prim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dinoflagellate nucleus may be related to the lack of lamina.  相似文献   
7.
红孢囊藻(Rhodosorus sp.)可以积累高含量多糖,在医药保健和生物能源领域具有潜在开发价值。为进一步评估红孢囊藻(Rhodosorus sp.)产业化潜力,研究了一株红孢囊藻SCSIO-45730在盐度不同的4种培养基中生长及总糖和β-葡聚糖积累特性,结果表明:改良的ASW培养基相对于其他培养基(f/2、Conway和Erdschreiber)更有利于红孢囊藻SCSIO-45730生物量和总糖的积累。以ASW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研究该藻盐度适应性,结果显示:该藻可在18‰-58‰盐度范围内正常生长,随着盐度增加,藻细胞体积逐渐增大且出现聚团现象;在盐度为38‰时,获得最大生物量、总糖含量和产率以及β-葡聚糖产率,分别为13.70 g/L、48.52%DW、412.58 mg/L·d和119.70 mg/L·d,β-葡聚糖含量随着盐度增加而降低;该藻在户外平板光生物反应器中总糖和β-葡聚糖单位体积产量分别为0.73 g/L和0.23 g/L。结果表明,红孢囊藻SCSIO-45730具有较广的盐度适应性、高产总糖和β-葡聚糖潜力,是生产生物乙醇和β-葡聚糖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8.
兼性甲烷氧化菌在新陈代谢上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它们能够利用甲烷或一些含碳碳键的有机物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甲基细胞菌属(Methylocella)、甲基孢囊菌属(Methylocystis)和甲基帽菌属(Methylocapsa)的一些菌株已经被确定为兼性甲烷氧化菌.它们都属于a-变形菌纲,能够像利用甲烷一样在大分子有机酸或乙醇里生长.本文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兼性甲烷氧化菌的研究发展历史,推断出兼性甲烷氧化菌易在酸性环境富集生长;介绍了与之有相近功能的兼性甲烷氧化生物;浅析了其对多碳化合物的代谢机理;最后讨论了兼性甲烷氧化菌研究的现存问题和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甲藻分类历史沿革及中国近海部分甲藻分类地位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藻自发现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一方面,甲藻的分类地位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另一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议和困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甲藻分类学的发展.本文简述了国内外甲藻分类研究的历史沿革,主要介绍了几次较大的分类地位的变革.另外,目前中国近海甲藻的分类体系与国际上通用的分类体系还有很多差异,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内甲藻的分类学研究,方便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我们对国际国内的甲藻分类体系(分别以algaeBASE数据库和《中国海洋生物名录》为代表)进行比较,发现目水平上的分类体系基本相同,但在科、属的划分上有很多差异.针对这些差异点查阅文献,寻根溯源,最终提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划分.本文所作的主要调整有:将凯伦藻属(Karenia)、卡罗藻属(Karlodinium)和塔卡藻属(Takay ama)3个属从裸甲藻科(Gymnodiniaceae)中分出,单独成凯伦藻科(Kareniaceae);角藻属(Ceratium)中的大部分海洋种改为新角藻属(Neoceratium);亚历山大藻属(Alexandrium)从屋甲藻科(Goniodomataceae)中分出,归入膝沟藻科(Gonyaulacaceae);取消异沟藻科(Heteraulacus),由屋甲藻科取而代之;成立2个新目,即尖尾藻目(Oxyrrhinales)和梨甲藻目(Pyrocystales).  相似文献   
10.
广东沿海几种赤潮生物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1997年秋 ̄1998年春广东沿海多次赤潮发生期间的几种优势赤潮藻类进行了形态学和分类学研究。1种为我国首次报道引发赤潮的定革命金藻类(Prymnesiophytes)-球状棕囊藻(Phaeocystis cf.gliobosa)。另有甲藻类7种,其中裸甲藻目(Gymnodiniales)3种:米氏裸甲藻(Gymnodinium cf.mikimotoi)、环节环沟藻(Gyrodinium 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