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虫知识》2008,45(4)
在美国农业大州得克萨斯州,会飞的亚洲蟑螂因是铃虫等害虫的天敌,成了人类的“朋友”。1986年,亚洲蟑螂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初次现身。此后,它们迅速拓展”疆域”,逐渐移居佐治亚州、亚拉巴马州及美国东部沿海地区,2006年西进来到得州。在得州的里奥格兰德峡谷,不挑食的亚洲蟑螂  相似文献   
2.
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櫣bner人工饲料中分别添加转Bt基因叶粉和常规叶粉饲喂幼虫,经滞育诱导后,发现2个处理间铃虫蛹的滞育率相似,2个处理间滞育蛹的自由水和结合水含量没有差异;但取食含Bt叶粉人工饲料的铃虫滞育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显著高于对照组,蛹重及与抗寒性有关的脂肪和糖原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取食转Bt基因棉花上的棉蚜对丽草蛉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转Bt基因抗虫对捕食性天敌的生态效应 ,比较了 2种转Bt基因抗虫 (GK-1 2和新99B)和 1种常规上的蚜Chrysopaformosa对丽草蛉Aphisgossypii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1 )与取食常规 3号上蚜的对照相比 ,取食转Bt基因抗虫GK- 1 2上蚜的第 1代和第 2代丽草蛉 ,其幼虫期和茧期的死亡率、幼虫和茧的发育历期、茧重及成虫性比等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但第 1代成虫的产卵量减少了 2 88 0粒 ,与对照差异显著 (P <0 . 0 1 ) ;第 2代成虫所产卵的孵化率为 64. 0 % ,显著低于对照的 77. 7% (P <0 0 1 )。 (2 ) 2个品种的Bt对丽草蛉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也略有差异。与取食GK 1 2上蚜的个体相比 ,取食新 99B上蚜虫的第 1代丽草蛉 ,其幼虫发育历期缩短了 0 . 6d(P <0 0 1 ) ,茧期缩短了 0 . 7d(P <0 . 0 1 ) ,茧重降低了 1 . 2mg(P <0 .0 1 ) ,幼虫期和茧期的死亡率、茧重以及成虫性比等则无显著差异 ;雌成虫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和寿命等繁殖学特性也无显著差异 ,但其成虫所产卵的孵化率为 65. 0 % ,显著低于取食GK- 1 2上蚜的处理 (72 . 7% ,P <0. 0 1 )。分别取食 2种Bt上的蚜 ,对第 2代丽草蛉的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差异则较小。  相似文献   
4.
两种防治措施下转Bt基因棉田绿盲蝽的发生与为害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2002年在河北省南皮县对2种防治措施下转Bt基因田绿盲蝽LyguslucorumMayre的发生与为害进行的系统调查表明,采用生物农药和低毒化学农药防治4次,Bt田绿盲蝽的发生为害较为严重,9月上旬发生高峰期种群密度为7.2头10株,显著高于防治指标,第2代绿盲蝽为害高峰期,叶片被害率为19.4%;采用当地农化学防治方法施用农药7次,Bt田绿盲蝽发生为害较轻,发生高峰期(8月中旬)种群密度为2.0头10株,第2代绿盲蝽为害高峰期,叶片被害率为4.8%。讨论指出绿盲蝽已成为转Bt基因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应加快绿盲蝽在转Bt基因田的生态调控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的研究,比较减速镍钛机扩和普通不锈钢K型锉清洁根管的能力。方法选取临床需要根管治疗的患牙60例,随机分为2组,经开髓拨髓后分别用镍钛减速机扩和不锈钢K型及H型锉进行根管预备,预备完成后用灭菌捻擦拭管壁,作微生物检查。结果2组方法扩锉后对根管内微生物的变化做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镍钛减速机扩对根管的清洁能力高于普通不锈钢扩锉,值得临床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茉莉酸对棉花单宁含量和抗虫相关酶活性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世勇  王蒙蒙  谢建春 《生态学报》2013,33(5):1615-1625
以植物生长调节物茉莉酸(Jasmonic acid,JA)为诱导子,以常规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外源茉莉酸对花幼苗单宁和蛋白酶抑制素以及其它抗虫相关酶活性诱导的浓度依赖性和持久性,讨论了花抗虫相关物质的抗虫效果.结果表明,0.01、0.1和1.0 mmol/L茉莉酸都能在2周内诱导花单宁和胰蛋白酶抑制素(Proteinase inhibitors,PIs)含量增加,诱导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升高.对3种浓度茉莉酸的诱导效应进行分析表明,0.1 mmol/L茉莉酸对于诱导PIs、PPO、POD和CAT最有效,0.1和1.0 mmol/L茉莉酸对于诱导花单宁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效,二者的诱导效应均高于0.01 mmol/L.对茉莉酸诱导抗性的持久性进行分析表明,最佳诱导效应发生的时间各不相同:POD活性在JA处理后第1天最高,随后呈下降趋势,PIs和单宁含量分别在JA处理后第7天和第14天达最大值;JA处理后第1天和第7天的PPO活性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第14天;JA处理后第7天和第14天的PAL活性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第1天;JA处理后第1、7和14天花叶片的CAT活性均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表明,茉莉酸可通过增加叶单宁和PIs含量、提高叶PAL、PPO、POD和CAT活性等增强花幼苗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估转基因籽对平菇害虫发生的影响,利用转Bt基因籽及其亲本对照籽配制平菇培养的菌棒,在菇棚中自然感虫,观察了平菇厉眼菌蚊、粪蚊、蚤蝇和螨类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含对照籽菌棒中平菇厉眼菌蚊和螨类发生量高于含转基因籽菌棒, 随着籽浓度的增加,对照和转Bt基因对平菇厉眼菌蚊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对照籽对粪蚊的抑制作用比转Bt基因籽强,但随着籽浓度的增加,含对照籽菌棒中粪蚊发生量呈递增趋势。随着籽浓度的增加,含对照籽菌棒中蚤蝇发生量呈递增趋势,含转Bt基因籽菌棒中蚤蝇发生量递减;低含量时对照籽对蚤蝇的抑制作用强,而高含量时转Bt基因籽对蚤蝇的抑制作用强。  相似文献   
8.
亚比棉基因组原位杂交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比异源四倍体是山西农业大学花育种组于上个世纪80年代用A染色体组亚洲(Gossypium.arboreum)(迁西小黑籽)与G染色体组野生比克氏(G.bickii)杂交成异源二倍体后,又经过加倍而获得的.亚比异源四倍体不仅育性得到恢复、结铃正常,而且成功地将比克氏的优异性状--种子腺体延缓形成转育到亚比中.这为实现花综合利用和提高抗虫性创育了新的育种材料.在随后的多年中,山西农业大学花育种组对亚比异源四倍体进行了广泛的细胞形态学研究,对其核型做了分析.然而,仅依据形态学和普通的核型图像,还不能确定该异源四倍体种中比克氏G染色体(亚)组在核型中的表现.该文以比克氏gDNA为探针,亚比异源四倍体根尖体细胞染色体为靶细胞染色体,封阻材料为亚洲(迁西小黑籽),进行亚比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及核型分析.从获得的图像中可以清晰地发现有52条染色体,其中有/无杂交信号的各一半,这直观地证实了人工复合亚比杂交种确为异源四倍体,而且是双二倍体.A亚组与G亚组染色体长度存在交替排列.亚比异源四倍体基于GISH图像的核型公式为2n=4x=52=46m(4sat)+6sm(4sat).A亚组和G亚组染色体上各有2对随体.G亚组染色体中至少有5对双重显色明显的染色体,意味着可能有A亚组染色体的交换,而A亚组染色体中只观察到或多或少的探针红色荧光信号,由于分辨率不够而难于定量分析.进一步以45SrDNA为探针,以鲑鱼精DNA作为封阻DNA,对亚比异源四倍体进行45SrDNA-FISH,实验表明,亚比异源四倍体有14个NOR(核仁组织区)信号,说明亚比异源四倍体有14个随体,即7对随体.比克氏对亚洲的GISH结果显示,在有亚洲DNA封阻的条件下,亚洲靶细胞染色体无任何杂交信号,说明比克氏与亚洲染色体之间不存在较大的同源或相似序列.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Cry1Ac)抗虫棉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种植年限的转基因(Cry1Ac)抗虫田土壤中主要微生物数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种植转基因抗虫后对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影响趋势基本相似;(2)种植抗虫1年后,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将有所增加,连续4年达到高峰,然后数量开始下降,连续种植7年后,田微生物数量接近于种植1年的田;(3)种植1年后又种植非转基因花的田,土壤微生物数量低于种植1年抗虫田,与种植非转基因的数量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种植转基因抗虫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Bt基因来源于中国的花品种泗抗1 号(常规种)、泗抗3 号(杂交种)和来源于美国的花品种99B(常规)、岱杂1 号(杂交)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高温水平下Bt 盛铃期铃壳中Bt 蛋白含量变化及氮代谢生理特征.结果表明: 铃壳中Bt 蛋白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与对照相比(32 ℃),常规品种在38 ℃、杂交品种在40 ℃以上时,铃壳中Bt 蛋白含量大幅度下降.其中,常规种泗抗1号和99B在38 ℃时分别下降53.0%和69.5%;杂交种泗抗3号和岱杂1号在40 ℃时下降64.8%和54.1%.铃壳Bt 杀虫蛋白含量下降显著时,其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提高,GPT活性显著下降,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高温影响铃壳的氮代谢引起Bt蛋白的分解加剧,合成减弱,从而造成Bt蛋白含量减少,抗虫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