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婧  李元征  李锋 《生态学报》2019,39(8):2954-2962
近40年来,中国快速经济发展引发较为严重的大气污染,PM2.5是一种重要的空气污染物,掌握其时空分布规律是对其进行防治的重要前提。基于遥感反演出的PM2.5浓度数据集,研究了中国2000-2015年PM2.5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基于界定的1376个城镇城区及对应乡村的边界分析了每年PM2.5浓度值的城乡差异,用线性趋势分析法计算城镇PM2.5浓度的年际变化速率及显著性。结果表明,研究期内,PM2.5浓度高于35 μg/m3的面积比例由18.58%增加至32.03%,低于15 μg/m3的面积从43.92%减少到25.12%。PM2.5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分布在塔里木盆地、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从2000年到2015年,中国绝大多数城镇PM2.5浓度显著增加,尤其是在东北平原、太行山以东的河北省西南部、燕山以南的北京天津及河北唐山、鲁中南山地丘陵及周围平原地区、华北平原江苏省北部。PM2.5城乡差异在河北省、山西省两条东北-西南向S形条带区域、浙江省-福建省条带及天山北部绿洲区域较大。研究对PM2.5高浓度区域、PM2.5浓度增长较快区域以及城区PM2.5浓度对乡村影响较大区域进行图示,为中国进一步控制雾霾污染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回顾性研究成人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93例成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调查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收治的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n=369)、B组(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n=394)、C组(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n=430)。对三组患者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并对三组患者的年龄、职业、致伤原因、骨折分型进行归纳统计,分析探讨成人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2014年~2019年成人胫骨平台骨折总体流行病学特征:男性患者数量多于女性患者,年龄主要在40~59岁,以从事体力劳动患者居多,骨折致伤原因中主要以交通事故和室内活动跌倒损伤为主,骨折Schatzker分型中以II型、IV型为主。三组年龄对比有差异性,年龄有逐年升高的趋势(P<0.05)。三组性别比例有显著性差异,男女性别比例差异在逐年缩小(P<0.05)。三组患者在职业类型方面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以体力劳动者居多。在致伤原因中,A组患者以交通事故致伤为主,C组患者以室内活动跌倒损伤为主,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在骨折分型中,A组以IV型为主,C组以II型为主(P<0.05)。结论:2014年至2019年成人胫骨平台骨折中男性较多,年龄以40~59岁为主,体力劳动者为高发职业,交通事故和室内活动跌倒损伤是最常见的致伤原因,好发骨折分型为Schatzker II型、IV型。变化趋势表现为骨折发病人数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有老龄化趋势,致伤原因和骨折分型也在逐渐变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1—2018年羌塘自然保护区周边5个气象台站的地表逐日最低温度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了近38 a以及全球变暖1.5℃和2℃阈值时羌塘自然保护区地表土壤冻结天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38 a近地表土壤冻结开始日期呈推迟趋势,变化率为7.72 d·10 a^-1,冻结终止日期以8.17d·10 a^-1的速率显著提早;冻结持续时间和冻结天数均呈显著缩短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缩短14.69和11.19 d;同时段内,自然保护区大部分土壤冻结参数的变化率均大于青藏高原。(2)在年代际变化上,自然保护区呈现土壤冻结开始日期推迟、冻结终止日期提前、冻结持续时间和冻结天数缩短的变化特征。(3)土壤冻结参数在21世纪初均发生了气候突变,较青藏高原土壤冻融时间的突变点偏晚。(4)在全球变暖1.5℃时,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自然保护区土壤冻结参数变化值相同,冻结开始日期推迟25 d,冻结终止日期提早22 d,冻结持续时间和冻结天数分别缩短46和28 d;变暖2.0℃时,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土壤冻结开始日期推迟35和33 d,冻结终止日期提早30和29 d,冻结持续时间减少64和62 d,冻结天数缩短40和39 d。  相似文献   
4.
徐建英  王清  魏建瑛 《生态学报》2018,38(20):7348-7358
福祉贡献是生态系统服务的核心,也是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的目标之一。从当地居民的角度,以卧龙自然保护区为例,调查了生态系统服务的福祉贡献,研究了生态系统服务、福祉贡献和受益者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从福祉角度看,2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福祉贡献存在差异,表现为社会福祉高于个人福祉。从生态系统服务类型来看,调节服务的福祉贡献高于文化服务和供应服务,特别是净化空气、预防自然灾害和淡水供应这3项生态系统服务的福祉贡献最高。从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趋势和福祉贡献来看,由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政策的实施,采集、传统农作物、牲畜和土壤肥力等生态系统服务呈下降趋势,其中土壤肥力是下降趋势明显且对受访者福祉贡献较大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可确定为关键的生态系统服务。多元方差分析和逻辑斯蒂回归分析表明,生态系统服务的福祉贡献与受访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构成等因素显著相关。研究分析了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福祉贡献差异性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冷应激对哺乳类和禽类某些内分泌活动影响的比较生理学机制。方法:Wistar大鼠和罗曼雄性雏鸡进行急性冷暴露和冷习服实验,探讨急性冷暴露和冷习服对大鼠和雏鸡某些内分泌活动的影响。结果:大鼠在急性冷暴露后血清T3水平在4-36 h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雏鸡的T3浓度则在冷暴露后除12 h有所升高外,其他时间均低于冷暴露前的水平;大鼠血清T4在冷暴露后2 h时升高,而后逐渐降低,而雏鸡冷暴露后2~4 h升高,12 h降低,而后又升高;血清胰岛素(Insulin)的变化趋势大鼠和雏鸡基本一致,均在冷暴露2 h升高,而后渐降;皮质醇(Cortisol)的变化,大鼠为冷暴露后2 h明显升高,而后渐降,而雏鸡则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冷习服后大鼠和雏鸡血清的几种激素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冷习服后血清T3升高,T4下降,胰岛素降低,而皮质醇则呈升高趋势。结论:冷应激对哺乳动物和禽类的内分泌活动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4(TIMP-4)在妊娠和产后小鼠卵巢中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黄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两种方法,分别检测了TIMP-4mRNA和蛋白在妊娠和产后小鼠卵巢中的时空表达。结果:RT-PCR显示,妊娠各个时期以及产后第1 d小鼠卵巢中均有TIMP-4mRNA的表达,其中第8 d表达水平最高,第14 d开始下降,产后第1 d降至最低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显示,TIMP-4蛋白定位于妊娠各时期和产后第1 d卵巢的膜细胞、黄体、基质以及黄体化的卵泡中,但在颗粒细胞中不表达。此外,在妊娠黄体中,TIMP-4蛋白与TIMP-4mRNA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TIMP-4在妊娠小鼠卵巢中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其可能参与妊娠小鼠黄体的形成和功能维持。  相似文献   
7.
不同植被覆盖对黑土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为探讨黑土开垦前后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差异,在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区,采用Biolog方法研究了不同季节草地、农田和裸地等3个利用时间相同(21年)的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春季和夏季,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地最高,农田次之,裸地最低;在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随季节变化趋势均为夏季升高,秋季降低;在裸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随季节变化呈逐渐升高趋势;在草地、农田和裸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率较高的3类碳源是糖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  相似文献   
8.
麦茬处理方式对夏玉米(Zea mays L.)根际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潮海  赵霞  刘天学  李连芳  李伟东 《生态学报》2008,28(5):2169-2169~2175
通过两年3点的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麦茬处理方式(平茬、立茬、除茬)对夏玉米(Zea mays L.)根际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麦茬处理的夏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土壤蛋白酶和脲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但在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处理间有所差异,趋势为平茬>立茬>除茬,且苗期差异较大,后期逐渐减小.麦茬处理方式对夏玉米田土壤碳通量的影响也表现出同样趋势.  相似文献   
9.
额尔齐斯河野生丁(鐬)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温度、pH、金属离子对新疆额尔齐斯河野生丁(鐬)消化道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酶学和生化法.结果:丁(鐬)蛋白酶活性,后肠>前肠>中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后肠>中肠>前肠>肝胰脏.肠道、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5℃、40℃,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淀粉酶的体外最适pH为7.5.在试验的离子浓度范围,高浓度Ag 、Cu2 抑制酶活力;高浓度Fe3 、Mg2 、Ca2 促进酶活力;Pb 、Ba2 对消化道酶活力影响依浓度和部位而变.结论:消化酶最适温度均高于所处环境温度,最适pH值变化范围偏碱性;不同浓度金属离子对丁(鐬)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淀粉酶活力高低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张睿  师玮一  周靖宣  方贺  王宇白  徐深  康娟  徐栋 《生态学报》2023,43(5):2101-2113
自然保护区对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其对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响应规律还不清晰,理解这些规律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9年中国历史高分辨率生态环境质量数据CHEQ数据集以及自然因素,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以及多元回归残差分析等方法,探究了2001—2019年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驱动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1)我国自然保护区的CHEQ指数呈现多阶段波动变化,总体呈小幅度下降趋势,平均趋势率为-0.54×10-3/a;在空间上,中国自然保护区CHEQ变化趋势值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2)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且恶化区域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和缓冲区。其中自然因素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在-3×10-3/a—0/a之间,人类活动的影响在-1×1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