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麦茬处理方式对夏玉米(Zea mays L.)根际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潮海  赵霞  刘天学  李连芳  李伟东 《生态学报》2008,28(5):2169-2169~2175
通过两年3点的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麦茬处理方式(平茬、立茬、除茬)对夏玉米(Zea mays L.)根际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麦茬处理的夏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土壤蛋白酶和脲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但在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处理间有所差异,趋势为平茬>立茬>除茬,且苗期差异较大,后期逐渐减小.麦茬处理方式对夏玉米田土壤碳通量的影响也表现出同样趋势.  相似文献   
2.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群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形几何学的方法对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群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某一时刻老芒麦不同植株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相似性,7月6日的分形维数最大,为1.5054;6月16日、7月31日以及8月10日的分形维数较小,分别为0.7001、0.4675和0.3428。2)虽然在整个生长季内,老芒麦地上生物量与株高的对数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但仍然存在许多细节问题,3)老芒麦株高在20-59cm尺度范围内,双对数半方差图存在明显的2个线性区域,反映出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的异质性。4)高度间隔为4cm以下的分形维数为1.63465,高度间隔大于4cm时的分形维数为1.0407。  相似文献   
3.
刘海丰  李连芳 《生态学杂志》2012,31(5):1082-1087
管理模式对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有重要影响。以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点,对比研究了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不同管理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实验区群落盖度显著高于核心区和缓冲区(P<0.05),三个区群落高度差异不显著(P>0.05),核心区群落密度明显高于实验区和缓冲区(P<0.05),三个区枯死物现存量差异显著(P<0.05);实验区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缓冲区和核心区(P<0.05),核心区地下生物量明显高于缓冲区和实验区(P<0.05);三个区的地下生物量都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向下逐层降低,其中核心区和实验区绝大部分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但相对深度不同;实验区与缓冲区植物群落优势物种较多,多个物种共同占有优势,而核心区的优势种少,优势物种集中;Shannon指数大小依次为缓冲区>实验区>核心区,Margalef指数为缓冲区>核心区>实验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