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关联性与碳平衡分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魏燕茹  陈松林 《生态学报》2021,41(14):5814-5824
全球变暖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密不可分,在工业化及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和改造是造成全球大气中含碳量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且土地在利用过程中碳减排的潜力较大。因此,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视角研究福建省碳排放量,采用基尼系数来衡量福建省各设区市碳收支的空间差异,探索区域内土地利用碳收支规模和空间分异;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福建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网络结构的整体特征和设区市在网络结构中的角色进行考察,有助于从基础层面对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从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结果表明:2006-2018年福建省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逐年递增,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建设用地是主要碳源,而林地起到主要碳汇的作用;区域内碳补偿率逐年递减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经济较发达的区域碳补偿率低于经济欠发达的区域,生态承载系数东西差距不断加强,东部地区碳排放的比例明显超过了碳吸收的比例;福建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和溢出效应,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越来越复杂、稳定,各设区市在网络中所处地位和作用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厦门市在整个碳排放网络中占据领导地位,其他城市的碳影响力在网络中的地位及作用随着经济联系逐渐加强正在逐步提高;对网络空间聚类发现,第一模块和第三模块对模块内外均有溢出效应且密度值较大,属于"双向溢出模块",其余第二、四模块均属于"净收益模块"。在研究的基础上将福建省各设区市分为3类区域:低碳优化区、碳总量控制区和碳汇功能区,并提出协同减排的差异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野外考查、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以及文献资料整理,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2科76属237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优势属为双盖蕨属(Diplazium)、卷柏属(Selaginella)、凤尾蕨属(Pteris)。(2)分布区类型以东亚广布和热带亚洲分布为主,生态类型以阴生植物和土生植物居多。(3)与其他地区的区系比较显示,茂兰与广西花坪物种相似性系数最高,依次是贵州梵净山、四川峨眉山和云南马关县。  相似文献   
3.
李倞 《生物信息学》2019,26(11):113-119
社区花园在欧美具有悠久历史,在健康城市建设和促进社区发展方面的功效已经得到证实。目前,已针对社区花园的功能、类型、经营和科普等开展研究,但对土地获取和设计相关的研究较少。西雅图的社区花园历史悠久,并获得政府支持,是美国发展社区花园的城市典范。通过对西雅图23个典型案例进行调研,对用地获取方式、功能类型、分区和元素组成进行分类总结,为设计建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花园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何思源  苏杨  闵庆文 《生态学报》2019,39(4):1318-1329
作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具体实现方式和前沿阵地,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旨在对我国多样化的保护地体系进行重组管理,实现高效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本的保护和全民公益。研究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这两类法定保护地的边界和区划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的技术手段的发展进行梳理,并对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进展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国家公园在保护地个体的边界和内部分区上应以实现保护目标为原则,借鉴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根据管理目标细化功能分区,借鉴风景名胜区规划实践,注重景观价值,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土地权属及土地开发利用可能和方式,进而考虑气候变化和区域长期发展目标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动态,形成完整的边界和分区理论体系,从而满足全民公益,实现社区经济发展。在区划理论上,一个可行的切入点是考虑空间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差异,根据实现保护目标的管理需求和满足社区生计发展的利用需求,在土地权属和其他限制条件上实现不同组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规划,利用保护地役权来分离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限制特定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利益相关方资源利用管理。  相似文献   
5.
6.
卢训令  赵海鹏  孙金标  杨光 《生态学报》2019,39(9):3133-3143
农业景观中的鸟类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形成与维持具有重要作用。黄淮平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景观区之一,为探讨区域内农业景观中鸟类多样性特征和不同生境间的差异,在研究区农业景观不同生境中布设样点,调查繁殖期鸟类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1)共记录到32科、49属、66种的10044只个体,但优势科属明显;(2)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表现出在沟渠、湖泊生境中较高,农田和村庄生境中相对较低,但物种多度呈现出村庄生境中最高,其次是沟渠和农田生境,湖泊生境中最低;(3)在区系分布上,各生境中均以广布种为主,生态类群上,鸣禽在各生境中均占绝对优势,涉禽和游禽主要分布在沟渠和湖泊生境中,从居留型来看,留鸟是各生境中的主导类群,候鸟、旅鸟和迷鸟比例很低;(4)鸟类群落异质性分析显示,各生境间的相似性总体上较高,表明区域内农业景观中鸟类组成具有较高的重叠性。研究显示农业景观中湖泊和沟渠的存在能有效的提高区域鸟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而沟渠的存在能有效的提高鸟类个体多度,农田和村庄有助于特定类群多度的增加,因此在未来的区域持续农业景观的构建中一方面要重视自然、半自然非农生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不同生物类群对景观异质性响应和对生境特征需求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生态分区及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艳芬  王兵  王国梁  李宗善 《生态学报》2019,39(20):7389-7397
黄土高原地域广阔,水土流失区域差异显著。为了有效治理水土流失,评估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和模式及生态恢复建设工程的成效性,需要对黄土高原进行区域划分。依据自然条件、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和模式的区域性特征及差异,基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县级行政界,对其进行合并,进行生态分区的划分,并分别统计其气候、地形地貌、植被特征及水土流失现状,以期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和模式的改良优化提供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黄土高原分为黄土高塬沟壑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沙地和农灌区,土石山区及河谷平原区。其中黄土高塬沟壑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分别划分为两个副区。(2)黄土高原的气候、植被、水土流失具有明显的分区差异。降水和植被覆盖度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二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降水量大的分区,植被覆盖度也高。在年际变化方面,丘陵沟壑区B2副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他分区呈减小趋势,变化均不显著。8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和各生态分区的植被覆盖度均逐渐增加,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增加量最大。各分区的面平均气温均呈非显著增加趋势,90年代以来增温明显。(3)1970年以来,黄土高原侵蚀产沙强度减弱趋势显著,至2002—2015年,多年平均输沙模数在0.13—3924 t km~(-2) a~(-1)之间,侵蚀强度最大为中度侵蚀(2500—5000 t km~(-2) a~(-1)),但面积较小,主要分布于第二高塬沟壑区的泾河流域。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兽类的分布现状,2015-2017年对园区进行了实地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三江源国家公园内野生兽类共62种,分别隶属8目19科44属。园区内兽类呈现出物种多样性高,珍稀濒危物种多,特有种多的特点: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兽类物种多样性G-F指数为0.77,表明该区域物种多样性处于很高水平。根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个物种受威胁(极危、濒危和易危),比例为32.26%,远高于国家整体水平;中国或青藏高原特有种29种,占46.77%。三江源国家公园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古北界青藏区,在地理分布型上,以古北界成分为主,东洋界成分为辅,以古北界高山型成分最多,有25种,且资源量大,表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兽类以适应高寒气候的特殊种类为主。3个园区的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长江源园区与澜沧江源园区为共同关系,黄河源园区与长江源园区和澜沧江源园区为密切关系。近些年,三江源地区的兽类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得到国内外认可,本研究结合园区生物多样性和区系特点,根据保护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监测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南岭南北坡灰蝶的区系组成与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岭是我国重要的动植物发源地和保存地,研究南岭蝴蝶的区系和生态分布对保护蝴蝶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南岭中段南北坡的灰蝶进行多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南岭保护区共记录到灰蝶101种,82.178%的种分布在东洋区。按中国动物区系划分,南岭灰蝶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中、西南三个区。从灰蝶在南岭南北坡的分布来看,2012-2014年在南北坡调查点共发现灰蝶865头,分别属于31个种,其中南坡共发现470头(隶属于27个种)、北坡228头(隶属于13个种)。这说明南坡的灰蝶种数多,是北坡种数的2倍;南坡的种群密度也比北坡高,是北坡的2.06倍。从同一坡向不同海拔来看,南坡1000-1100 m与500-600 m两个海拔的灰蝶种类数相同,但前者的种群密度为后者的1.55倍;北坡灰蝶种数与种群密度1000-1100 m均高于500-600 m;山顶灰蝶种类少。  相似文献   
10.
对新疆蛾类标本鉴定和资料整理,共得到蛾类12科245属549种。其中种类最多的是夜蛾科Noctuidae136属364种,物种数量超过20种的分别有卷蛾科Tortricidae 24属36种,天蛾科Sphingidae 13属30种,灯蛾科Arctiidae 19属25种和木蠹蛾科Cossidae 8属25种;物种数超过10种的有尺蛾科Geometridae 13属18种,螟蛾科Pyralidae 14属17种和舟蛾科Notodontidae 8属17种;其余几个科种类均少于10种。在世界动物地理中,新疆蛾类以古北界为主,种数占到了434种(79.05%),其他动物地理区划组成类型仅115种(20.95%)。属级区系类型与种级基本一致,古北界162种,占总数的66.12%;古北界+东洋界共有58属,占23.67%,两种分布型占总数的89.79%。在中国动物地理中,新疆蛾类与蒙新区关系最为密切,共计245种(44.63%),其次是蒙新与华北共有56种(10.20%),蒙新与青藏共有52种(9.47%),其他动物区系组成较少。属级的区系类型以蒙新区为主,与同处古北界的东北区、华北区和青藏区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