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诗伟  孙筱林   《微生物学通报》1989,16(6):354-355
用反相HPLC内标定量方法测定18-甲基-3-甲氧基-8,14-开裂雌甾-1,3,5(10),9(11)-四烯-14,17-二酮微生物不对称还原成具有光学活性17β-羟基化合物的转化率。色谱采用μ-BondapakC14色谱柱;甲醇-水73∶27(V/V)为流动相,流量0.8 ml/min;UV 254 nm检测;雄甾-4-烯-3,17-二酮作内标。  相似文献   
2.
SO_2作为植物的一种逆境因子,能否诱导特殊的逆境蛋白?用SDS-PAGE分析检测(图1)表明,在SO_2熏气的大豆叶中出现了18kD多肽,同时20kD多肽也加强,而25,32kD和35 kD三种多肽则减少。用磷酸和Tris-HCl两种缓冲液提取的蛋白中,都检测到18kD多肽。SO_2熏气过程中,大豆叶片表现出抗性提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HPV-18序列中引物HP_1、HP_2之间的片段(F)进行扩增,通过两组阴、阳性对照实验证明扩增片段的特异性。用不同Mg浓度的缓冲系统进行PCR反应发现,缓冲系统中Mg浓度高低是影响HPV-18/HP_1、HP_2特异扩增的重要因素,高浓度Mg导致扩增特异性降低。对17例宫颈癌组织DNA进行PCR检测,有9例检出F片段,其检出率是53%,为HPV-18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4.
5.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态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涛 《生态学杂志》1996,15(6):68-70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态学陈涛(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EcologyTowards21stCenturyinChina.ChenTao(InstituteofAppliedEcology,ChineseAcademyofScien...  相似文献   
6.
珠江浮游真核微型生物分子多样性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于珠江广州段和西江广东段43个样点采集水样, 基于末端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 研究了珠三角地区珠江水体的浮游真核微型生物的分子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和水体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西江广东段及珠江广州段水体氮和磷严重超标, 水质状况堪忧。枯水期样本浮游真核微型生物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普遍高于丰水期样本, 西江广东段样本浮游真核微型生物多样性指数普遍高于珠江广州段样本。不同水期, 不同区域的浮游真核微型生物群落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珠江样点的浮游真核微型生物群落结构均与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高度相关; 但不同水期、不同区域的浮游真核微型生物群落结构与理化因子相关系数有所差异。此外, 分别筛选出了1个、8个末端限制性片段代表了潜在的敏感(Cystobasidium sp.或Protostelium nocturnum)、耐污(Acanthamoeba hatchetti、Babesia bicornis、Blastocystis sp.、Botryosphaerella sudetica、Candida caryicola、Coccomyxa simplex、Cryptomonas ovata、Filos agilis、Stenophora robusta、Sulfonecta uniserialis、Theileria sp.等)物种/类群。  相似文献   
7.
为弄清倒刺鲃两极虫(Myxidium spinibarba)的宿主多样性和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寄生黏孢子虫的种类组成, 研究基于形态和分子数据, 比较分析了寄生于不同宿主的倒刺鲃两极虫的形态学和形态计量学特征及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 寄生于胭脂鱼和中华倒刺鲃的倒刺鲃两极虫株系在形态学和形态计量学上未出现显著性差异, 18S rDNA序列相似度为99.9%—100.0%, 遗传距离为0.000—0.001, 符合种内变异; 寄生于不同宿主倒刺鲃两极虫的株系在系统发育树中嵌合聚支, 且寄生于胭脂鱼的倒刺鲃两极虫株系先分化。以上结果表明: 研究中两株系与倒刺鲃两极虫为同一物种, 但在分子水平已经出现分化; 这是首次在胭脂鱼中检获到黏孢子虫, 胭脂鱼是倒刺鲃两极虫的新宿主。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尿液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胱抑素C(Cys-C)对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肾损伤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肾功能正常患者11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尿液spd-1、IL-18、Cys-C的含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尿液spd-1、IL-18、Cys-C对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尿素氮(BU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液spd-1、IL-18、Cys-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液spd-1(OR=1.461,P=0.000)、IL-18(OR=1.742,P=0.003)、Cys-C(OR=1.241,P=0.002)是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尿液spd-1预测急性肾损伤曲线下面积(AUC)为0.660,特异度为0.640,灵敏度为0.646;IL-18预测急性肾损伤的AUC为0.672,特异度为0.669,灵敏度为0.675;Cys-C预测急性肾损伤的AUC为0.643,特异度为0.649,灵敏度为0.673;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急性肾损伤的AUC为0.792,特异度为0.667,灵敏度为0.917。结论:spd-1、IL-18、Cys-C在急性肾损伤患者尿液中含量明显增加,尿液spd-1、IL-18、Cys-C增加是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且三者联合检测对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考察创伤性脑损伤(TBI)中维生素C(Vit C)预处理抗神经细胞焦亡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培养HT22细胞系,随机分为空白组(Sham组)、DMSO组(Con组)和Vit C预处理组(Vit C组),Vit C组分为低剂量和高剂量2组。Vit C组和Con组进行预处理72 h后划伤12 h,制成神经细胞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利用荧光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检测NLRP3的表达变化;标准ELISA试剂盒检测IL-1β和 IL-18表达变化。结果:相较于Sham组,Con组和Vit C组中HT22细胞中NLRP3的染色阳性率高;与Con组比较,Vit C组的NLRP3表达明显减少(P<0.05),且IL-1β和 IL-18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I后利用不同剂量Vit C均可有效降低神经细胞焦亡,可能是通过下调NLRP3表达水平,减少IL-1β和 IL-18等释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HG18是1株低温生防菌株,能够分泌抗菌物质。为挖掘和利用其抗菌功能基因,服务农业生产,采用二、三代相结合测序技术,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获得菌株完整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全长4 461 844 bp,包含一个染色体和一个质粒,GC含量44.06%,编码4 643个基因,编码基因总长度3 893 994 bp,占基因组87.27%。发现6个几丁质降解相关基因,2个葡聚糖酶基因和1个壳聚糖酶基因,2个脂肽类抗菌物质芬芥素与表面活性素合成基因簇,2个细菌素subtilin和bacillolysin合成基因。研究为提高抗菌物质产量的菌株定向遗传改造以及植物抗病育种提供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