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应用生物素标记结核菌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A-ELISA)检侧脑脊液结核菌扰原,并在同一滴定板上与常规ELISA比较。结果表明在85.4%的脑脊液中,BA-ELISA较常规ELiSA敏感,抗原滴度为后者的2.5倍。本法阳性率为88.5%,明显高于常规ELISA法(p<0.05),而其非特异性却无明显增加,提示本法为结核性脑膜炎的免疫学诊断提供了一种比常规ELISA更为敏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脂多糖(LPS)、荚膜多糖(PS)、外膜蛋白(OMP)和伞毛(菌毛)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表面抗原。由于LPS有各种毒性反应故称之为内毒素。除LPS外,其它表面抗原可用来制造菌苗。脑膜炎双球菌荚膜多糖菌苗和外膜多糖菌苗已用于预防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当非肠道使用的脑膜炎荚膜多糖(PS)菌苗、沙门氏伤寒ViPs菌苗和脑膜炎蛋白(OMP)菌苗含有LPS时,会引起发烧和其它反应。而对于OMP菌苗要想不使蛋白抗原变性而彻底除去LPS是不可能的。所以,菌苗中的LPS应设法降低其含量达不至于引起发烧或其它异常反应的水平。在这些制品的质量检定中,—个特定剂量的家兔热原试验应为阴性。 Gotschlich等人报道用10ng/kg或更高剂量的脑膜炎菌LPS静脉注射家兔会引起明显的体温上  相似文献   
3.
由于B群脑膜炎奈瑟氏球菌的荚膜多糖成份不能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力,人们把希望寄托在脑膜炎球菌的蛋白成份上。目前人们对该菌在限铁环境中表达的一类新的蛋白成份—铁调蛋白研究较多。铁调蛋白已知有6类:FeRP-70铁结合蛋白,转铁结合蛋白1(TBP1),转铁结合蛋白2(TBP2),乳铁结合蛋白及血红素结合蛋白。其中研究比较清楚的是FeRP-70及TBP1、TBP2。TBP1是跨膜蛋白,部分暴露于细胞表面。TBP2是外膜蛋白,由N末端的类脂尾巴锚合在膜上。二者均为脑膜炎球菌铁吸收所必需。TBF1及TBP2在分离层析时往往以复合体的形式一同被纯化,该复合体能诱导保护性抗体的产生,并能提供一定的保护力。进一步的实验证实了TBP2的免疫原性。FeRP-70也为铁吸收所必需,并有菌株特异的抗原保护性。TBP1、TBP2、FeRp-70及其它一些胞内蛋白有机组成了脑膜炎球菌的一条吸收铁的路径,而TBP2则有希望成为脑膜炎球菌的新型菌苗抗原成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异叶三宝木(Trigonostemon heterophyllus)的二萜成分及其抗菌活性,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对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现代波谱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牛津杯法和2倍稀释法检测化合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以及革兰氏阳性菌肺炎双球菌(Pneumococcus)的生长抑制活性和MIC值。从异叶三宝木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包括5个二萜类, 1个木脂素类,分别鉴定为trigonochinene E (1)、neoboutomannin (2)、6,9-O- dedimethyltrigonostemone (3)、stelltian B (4)、3,4-secosonderianol (5)、biondinin A (6)。化合物1235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9.375、18.75、18.75、18.75 μg/mL。化合物234、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4外,其他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且化合物123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强于阳性对照硫酸卡那霉素。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国际交往机会增多,在我国性病流行不断增加,其中淋病占80%以上,因此及时准确进行淋病球菌的病原学诊断对淋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鉴定方法大多数单位仍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或直接涂片染色的形态学作为病原菌主要依据,影响了淋病的准确诊断率。我们采用COA实验快速鉴定淋病双球菌经考核验证此方法敏感,阳性率明显高于培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感染17例尸检材料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51例艾滋病尸检材料中发现17例合并隐球菌感染,均经病理学确诊,患者男15名,女2名,平均43.6岁。12例发生脑膜炎、肺炎和淋巴结炎各7例,尚见脾(6例)、肾(5例)等器官受累。9例为播散性感染。病变为慢性肉牙肿性,其中见有隐球菌。本文描述隐球菌性脑膜炎、肺炎等临床病理学表现,并讨论其病变特征与病理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7.
8.
总结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收集中山市博爱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例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引起的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显示,3例患儿脑脊液中培养出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其中2例血培养为同种细菌。3例患儿均为足月顺产,2例为新生儿期发病,1例为出生后35天发病,起病前均未发现致病高危因素。患儿以发热为主要起病表现,无抽搐及脑膜刺激征表现。3例患儿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升高;脑脊液潘氏试验均为阳性,伴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omputer tomography,CT)可见脑膜强化、软脑膜增厚、脑外间隙增宽,均无脑实质受累。3例检出菌株的药敏结果表现出高度一致性,均提示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敏感。2例患儿以环丙沙星治疗,1例患儿以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其中1例治愈,2例临床症状好转后出院。经电话随访,3例患儿一般情况尚可,无生长发育异常。本病例报道提示,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脑膜炎主要见于新生儿期,以发热起病为主要表现,该菌对儿科常用抗菌药物多显示体外耐药,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并评估1种适宜的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meningitidis,Nm)基因组分子分型方法。【方法】本研究以125株代表性Nm菌株的基因组序列为对象,建立了基于核心基因SNP的基因组分型方法,并与pubMLST网站公布的MLST和cgMLST分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基于核心基因SNP的基因组分型方法和cgMLST方法对125株Nm菌株的分型结果一致性较高,两种方法均明显优于MLST分型方法。基于SNP的基因组分型方法在认识Nm菌的种群结构、界定克隆群方面具有优势;cgMLST分型方法能够对任一菌株进行分型,但不能进行克隆群的界定和归类。【结论】基于核心基因SNP的基因组分型方法和cgMLST均明显优于MLST分型方法,未来仍有待进一步整合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讯作者:蛋白体是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形成的疏水性的毫微粒囊泡状结构,可以安全有效的提高脂多糖,蛋白和多肽等多种抗原疫苗的免疫原性。迄今为止,很多研究显示蛋白体黏膜佐剂的优势潜能。作者检索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蛋白体作为免疫佐剂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本文综述了蛋白体的结构、作用机理以及国内外作为黏膜佐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