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著名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士、国际动物科学学会委员、国际动物学会理事、国际蛛形学会理事、第十三届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当机立断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宋大祥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月25日19时40分在保定逝世,享年74岁.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保定槐茂甜面酱中分离到一株酵母。经鉴定,这株酵母菌属于固囊酵母属(Citeromyces),并为该属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保定团囊酵母(Citeromyces baodingensis zhangsp.Nov.)。保定团囊酵母与固囊酵母生理生化特性有显著区别,保定固囊酵母(Citeromycesbaodingensis)不发酵蔗糖、棉子糖,同化半乳糖和纤维二糖,不同化海藻糖和棉子糖,G+C含量为48.5mol%。  相似文献   
3.
6只体重分别为8 ̄20kg的猕猴、视个体体重情况将1 ̄2ml保定2号注入香蕉等食物内投喂,猕猴吃后20min左右被捕捉。该药猕猴吃后对呼吸有抑制作用。催醒时一般以回苏2号与保定2号的用量比为1.5:1联合给药较好,即先肌注1/3、接着静注2/3。回苏2号静注2min左右猕猴呼吸明显增数,接着能很快苏醒。若不苏醒可静脉加注与吃入保定2号一半量的回苏3号。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树[鼠句]抓取和保定、采血、灌胃基本实验技术方法进行探讨,逐步规范树[鼠句]实验技术。方法选用成年树[鼠句]进行抓取和保定,分徒于法和器具法(自制捕捉保定袋),对130只树[鼠句]采用尾静脉、股动(静)脉两种采血方法;采取人用8号胃管可对树[鼠句]绎口灌胃给药。结果所采用徒手、器具的方法抓取和保定树[鼠句]均能有效地控制动物,不会发生动物死亡或很少逃逸;两种方法都顺利采集到所需血量,股动(静)脉单次最大采血量可达2mL而不损伤动物;12只树[鼠句]连续灌胃10d,成功率100%。结论自制的捕捉保定袋经济实用,摸索的几种树[鼠句]实验技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快捷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正盐酸埃托啡(etorphine hydrochloride)属于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人工合成的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化学保定剂,由英国人于1963年研发,其属强效镇痛类药,精神依赖多见,故一般不用于人体麻醉,而在动物尤其是食草动物的麻醉保定中被广泛使用(Nielsen,1999)。盐酸埃托啡可与马来酸乙酰丙嗪(acepromazine maleate)复合使用,乙酰丙嗪具有中枢镇静作用,能加强中枢抑制药的效应(刘焕奇等,2003;段俊堂,2015)。M99是以盐酸埃托啡为主要成分的动物麻醉剂。大动物保定灵是以盐酸埃托啡和马来酸乙酰丙嗪为主要成分的动物麻醉剂。盐酸  相似文献   
6.
烟草MnSOD基因在保定苜蓿中的转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 ,将烟草MnSOD基因的cDNA序列导入保定苜蓿中 ,成功地诱导了转基因植株的再生。转基因植株生长和发育良好 ,NPTⅡ基因和MnSOD基因的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表明MnSOD基因已经导入到保定苜蓿的再生植株中 ,MnSOD活性检测表明部分转基因植株的Mn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植株  相似文献   
7.
8.
野生羚牛保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醉成体羚牛线千克体重使用的保定2号药物剂量为0.006~0.007mg/ml,亚成体每千克体重用药剂量0.01mg/ml。使用的解药回苏2号每千克体重用药剂量0.01mg/ml。  相似文献   
9.
应用鹿眠宝3号对20头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实施麻醉保定,观察记录林麝在麻醉全程中的表现,以评价麻醉保定林麝的效果.结果 表明:18头林麝在给药诱导后3~15 min直接进入麻醉期,2头林麝经追加麻醉剂后进入麻醉期;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0%.麻醉期内,林麝平均呼吸数为15.6次/min,平均体温40.5℃,未出现麻醉过深和不良反应,也无林麝死亡.由此可知,林麝完全可以用麻醉的方法进行保定.麻醉保定林麝具有效果确实、安全、快速、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属国家第一类保护的珍稀动物。羚牛包括4个亚种,其中四川亚种和秦岭亚种为我国所特有。随着野生动物科研工作的发展。有关羚牛的生态、遗传、血液生化等研究工作正逐步进行,羚牛的疾病诊治、捕捉、搬迁等工作也日益频繁。羚牛性情凶猛,不易保定,人工强行保定极易造成动物和人员的伤亡。因此,如何解决羚牛的化学保定问题,是进一步开展羚牛科研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