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实现对洋葱伯克霍尔脂肪酶的可控高效表达, 将目前被广泛使用的T7重组蛋白高效表达系统移植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G63中进行脂肪酶同源表达。首先采用PCR从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T7 RNA 聚合酶基因(T7 RNAP)并将其克隆到致死质粒pJQ200SK上, 然后在T7 RNAP 前后各加入500 bp用于同源重组的片段, 再通过三亲本杂交把T7 RNAP整合到B. cepacia基因组上, 使T7 RNAP受到脂肪酶基因(lipA)启动子调控。接着把lipA和它的伴侣基因lipB单独或全部克隆到载体pUCPCM和pBBR22b上, 构建出pBBR22blipAB、pBBR22blipA、pUCPCMlipAB、pUCPCMlipA、pUCPCMΔlipAlipB、pUCPCMΔlipA、pUCPCMΔlipB七种表达质粒, 通过电转化将上述表达质粒转化到含T7 RNAP的B. cepacia宿主菌中, 最终得到一系列脂肪酶基因工程菌。通过摇瓶诱导发酵发现含表达质粒pUCPCMlipAB的工程菌脂肪酶酶活最高, 达到607 U/mg, 与野生菌相比酶活力提高2.8倍, 并且除含pUCPCMΔlipB的工程菌外, 其它工程菌的脂肪酶酶活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野生菌与工程菌pUCPCMlipAB的发酵液经硫酸铵沉淀, Sephadex G-75凝胶过滤纯化后, 比酶活分别为29 984 U/mg和30 875 U/mg。以上结果表明, 构建的基于T7表达系统的B. cepacia脂肪酶基因工程能有效提高脂肪酶的表达量, 同时说明分泌信号PelB和增强转录的核糖体接合位点对脂肪酶的表达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脂肪酶对有机溶剂(醇)、热、氧化剂、表面活性剂、去污剂、蛋白酶等具有良好的抗性,在有机合成、对映体拆分、非水相催化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综述了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脂肪酶的发酵生产、分离纯化、基因克隆与表达、固定化与生物印迹、蛋白质结构解析及应用研究等,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该工业酶的研发与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不同采收期、栽培环境、抽薹前后和组织部位的白花前胡甲素和乙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时期栽培白花前胡甲素及乙素含量.结果:前胡甲素及乙素含量累积规律是根>茎>叶;二年生前胡甲素含量显著高于一年生,南坡前胡甲素显著高于其他坡向;抽薹前后的前胡甲素和乙素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高效液相...  相似文献   
4.
从中原油田高温采出液中分离到一株能在55℃高温条件下利用石油烃类生长的耐高温菌株P98-18A1.基于表型、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通过菌株对原油及部分烷烃降解试验得出,该菌株在适宜条件下,能有效地利用C6-C16的正构烷烃生长,对链长大于C16的烷烃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在生物防治、生物降解等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产生的脂肪酶则在有机合成、精细化工等领域潜力巨大。采用改良的TB-T平板筛选法从土壤中初步筛选出300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然后用脂肪酶活性检测平板对300株菌进行筛选,最终获得6株脂肪酶产量高的菌,通过发酵发现6株菌均有较好的产脂肪酶能力。随后通过16S rDNA比对的方法将6株全部鉴定为B.cepacia。在此基础上,采用HaeⅢ-recA RFLP和基因种特异性PCR对6株菌进行了基因种鉴定,结果表明JWT16、G63YL、WJ158和JWT137属于Burkholderia cenocepacia菌,JWP9属于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JWT267则属于Burkholderia multivorans。  相似文献   
6.
生物柴油是替代传统石化能源的重要途径,但高昂的原料油成本限制其进一步应用。微生物油脂具有价格低廉、供给充足和不占用耕地资源等优点,是理想的生物柴油原料油脂。对微生物油脂组成成分,提取和测定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重点综述转座标签育种、代谢通路调控育种、转录因子调控育种和发酵过程优化等技术在提高细胞油脂积累量方面的应用进展,探讨以微生物油脂为新原料制备生物柴油的优点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美国MIDI公司Sherlock MIS系统检测一株归属于血液杆菌属的新菌种Haematobacter sp.HNMC11807的细胞脂肪酸组成,探讨不同培养方法和条件对其细胞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不同培养条件培养微生物细胞,即不同的培养基组成、固液类型和培养时间;分析比较细胞脂肪酸检测结果存在的差异。同时对比分析仪器专用的两种检测体系,即常规标准和快速标准体系,对样品脂肪酸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细胞脂肪酸组成与其培养条件密切相关,且差异显著。因此,在应用该系统做微生物分类鉴定时,必需严格遵守特定的、统一的培养条件平行进行。  相似文献   
8.
表面展示酶作为全细胞催化剂具备诸如能提高酶的稳定性、省去纯化过程、节约成本等优点。脂肪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工业酶之一。本研究利用酿酒酵母细胞壁蛋白Cwp2作为锚定蛋白,将解脂耶氏酵母脂肪酶Lip2展示在酿酒酵母细胞表面,以制备脂肪酶全细胞催化剂。Lip2被融合到Cwp2的N端,Cwp2通过其C端的GPI锚定信号共价结合到细胞壁上。表面展示的Lip2可以水解三丁酸甘油酯及对硝基苯酚辛酸酯(pNPC),其pNPC水解酶活达到4.6U/g干细胞。作为全细胞催化剂,表面展示的Lip2具备良好的催化特征,其最适温度为40°C,最适pH为8.0,同时还具备良好的有机溶剂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脂肪酶基因,实现其在毕赤酵母中快速、安全和稳定性的大量表达。【方法】首先设计引物扩增B.cepacia脂肪酶基因,然后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B.cepacia和毕赤酵母整体密码子使用情况、脂肪酶基因信号肽及密码子偏好性。在此基础上,运用overlap PCR对脂肪酶基因中低使用频率密码子进行改造并同时降低基因的G+C含量,获得优化的脂肪酶基因。再分别把原始和优化的脂肪酶基因导入载体pGAPZα和pPIC9K中,获得组成型表达载体pGAPlipW、pGAPlipO和诱导型表达载体pPIClipW、pPIClipO。分别将所得4种载体转入GS115中,得到一系列工程菌。经发酵和NTA树脂纯化后,对脂肪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4种工程菌的脂肪酶活力分别为pPIClipW37.8U/mL,pPIClipO129.5U/mL,pGAPlipW40.2U/mL和pGAPlipO184.3U/mL。改造后脂肪酶活力比原始脂肪酶提高了4.6倍。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脂肪酶在60℃时活力最高,在40℃-65℃范围内非常稳定;脂肪酶最适pH值为9.0,在pH6.0-pH10.0范围均表现很好的稳定性。【结论】通过overlap PCR改造后的脂肪酶显著提高了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效率,且GAP启动子比AOX1启动子更适合于B.cepacia脂肪酶的表达。大量表达的重组脂肪酶的性质与野生脂肪酶的性质相同,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竹节参皂苷(IVa)减轻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小鼠心肌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白变种实验室老鼠(Balb/C)小鼠40只并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10)、ISO模型组(n=10)、IVa低剂量组(n=10)、IVa高剂量组(n=10)。采用皮下注射ISO构建小鼠心肌纤维化模型,IVa剂量组在建模同时给予IVa治疗,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马松(Masson)三色标准和HE染色方法分析评估心脏组织形态学和胶原沉积。采用小麦胚芽凝集素(WGA)染色法测定心肌细胞面积。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细胞自噬相关标志物(LC3-Ⅱ、Beclin1和p62)和腺苷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自噬激活激酶1(ULK1)信号通路相关标志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血管紧张素II(Ang II)和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的含量。结果:高剂量IVa(15mg/kg)治疗后,HW/BW和LVW/BW较ISO模型组升高,而血清中Ang II和PICP含量降低。IVa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轻心肌细胞在心脏组织中的损伤。皮下注射ISO后,心肌间质内胶原沉积明显,IVa治疗后胶原沉积明显减少。IVa可有效降低ISO诱导的小鼠心肌细胞面积大小。IVa能有效抑制ISO诱导的LC3-Ⅱ和Beclin1蛋白降低,减少p62蛋白增多。AMPK直接磷酸化ULK1(Ser555),通过抑制mTOR磷酸化间接抑制ULK1(Ser757)磷酸化,均参与了ISO诱导的心肌纤维化小鼠自噬活性的降低;此外,IVa低剂量组和IVa高剂量组均显著增加了AMPK磷酸化,并抑制了mTOR磷酸化,降低了ULK1(Ser757)磷酸化。结论:IVa通过AMPK/mTOR/ULK1途径激活自噬,减轻了ISO诱导的心肌纤维化。表明IVa是一种潜在的抗心肌纤维化候选药物,是治疗心脏病的潜在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