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景天属(景天科) 一新种——贺氏景天  相似文献   
2.
宋晓军  谢凯斌  张艳萍  金萍 《遗传》2014,36(10):1027-1035
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外界环境,已经具有一套完整的抵抗外界特殊环境的调控系统。但是,关于水稻抗逆相关基因的分子进化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文章通过Plant Tolerance Gene Database数据库,获得22个水稻抗逆相关基因。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水稻抗逆相关基因的进化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抗逆相关基因在低等植物中比较保守;随着植物的不断进化和生存环境的改变,其基因数量也随之增加。具有相似抗性功能的基因往往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基序(motif)结构。文章还发现4个保守motif 的存在:HRDXK、DXXSXG、LLPR和GXGXXG(X代表任意氨基酸)。在GSK1、RAN2抗逆基因中发现了3个特有的motif结构:GSK1特有的P-rich motif,RAN2特有的G-rich motif和E-rich motif。推测这些保守的motif结构与基因的抗逆功能密切相关。进化速率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植物抗逆性相关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受到较强的纯化选择作用,但是仍然有50%的抗逆性相关基因存在正选择位点。这些正选择位点的存在有可能为基因适应外界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滩涂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记录到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滩涂大型底栖动物68种,其中软体动物39种,占记录到物种数的57.4%;甲壳动物19种,占记录到物种数的27.9%。冬季优势种是珠带拟蟹手螺(Cerithidea cingulata )、古氏滩栖螺(Batillaria cumingi )和环肋樱蛤(Cyclotellina remies );夏季优势种是珠带拟蟹手螺、环肋樱蛤和红肉河蓝蛤(Potamocorbula rubromuscula )。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夏季平均为133.0 g/m2,冬季平均为63.0 g/m2; 栖息密度夏季平均为106.4 个/m2,冬季平均为103.5 个/m2。以密度为计量单位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夏季为1.841,冬季为0.380,均匀度指数夏季为0.514,冬季为0.112;以生物量为计量单位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夏季为1.994,冬季为1.751, 均匀度指数夏季为0.556,冬季为0.520。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栖息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大都有季节变化及底质差异,基本趋势是夏季明显高于冬季,沙泥底的滩涂高于泥底质的滩涂。  相似文献   
4.
1997年冬季在海南省松涛水库发现 1 0 0多只鸢集群 ,鸢群出现位置为 1 0 9°39′E ,1 9°1 9′N ,出现的时间大约在 1 7:30时后 ,直到天黑 ,成群的鸢在山顶和水库的上空盘旋 ,持续时间长达 30多分钟。 1 998年 1 1月、1 2月及 1 999年 2月 ,还在这里发现鸢群 ,并在 1 999年 2月观察到鸢在该地筑巢。  相似文献   
5.
厦门大屿岛三种鹭的种群动态和营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厦门大屿岛白鹭保护区的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白鹭(Eegrtta garzetta)和池鹭(Ardeola bacchus)进行种群动态和营巢观察研究。3种鸟的数量季节变化都很大,5~7月数量高峰期,每月总数都达5000只左右。5月底共5610只,3种鸟的比例分别为50.8%、32.0%和17.2%。4月开始大量在相思树梢上营巢,5月中至6月初巢数多达6000多个。结果表明,3种鸟都是厦门的繁殖鸟和留鸟。  相似文献   
6.
海南清澜港红树林滩涂大型底栖动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海南清澜港红树林滩涂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性及定量调查,记录到大型底栖动物45种,隶属于4个门,26个科。其中软体动物31种,占记录到物种数的689%;甲壳动物10种,占记录到物种数的222%。优势种是珠带拟蟹手螺(CerithideacingulataGmelin)、古氏滩栖螺(BatilariacumingiCrose)、中国紫蛤(HiatulachinensisMorch)及奥莱彩螺(ClithonoualaniensisLeson)。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平均1985g/m2、栖息密度3524个/m2。软体动物的生物量占到99%,这可能与取样设在中、低潮区有关。  相似文献   
7.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鸟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红树林湿地是全球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鸟类是湿地价值的重要指标[14].东寨港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地区之一[10],广阔的滩涂成为许多鸟类的觅食地和越冬点,每年春季和冬季都有许多迁徙鸟类在此觅食和越冬.红树林湿地鸟类的研究国内外都有一些报道[2,3,5,6,8,11,13],但正如Lefebvre所说"我们对红树林鸟类群落的认识主要局限于鸟类物种的编目"[13].对东寨港红树林鸟类研究,20世纪60~70年代有学者做过一些采集及考察工作[1,7,9],80年代和90年代初也有学者进行过一些调查[5,12],但大多数都是在东寨港作短暂的停留,记录的物种数很少、调查的结果也有局限性.1997~1998年我们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鸟类进行了调查,这对未来东寨港鸟类的监测、湿地的保护及生态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福建红树林湿地鸟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红树林湿地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的重要湿地类型。由于红树林是自然辅助供能的高生产率的生态系统 ,具有高光合率、高呼吸率和高归还率的三高特点 ,为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的生活提供了能量来源 ,丰富的底栖动物又为鸟类等高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饵料来源。红树林湿地特殊的环境特点 ,使之成为咸淡水交迭的环境下生存的动植物、微生物丰富的基因库[10 ] 。因此 ,红树林区域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在香港米埔红树林保护区 ,鸟类学家对当地鸟类的迁徙和生态进行了 30多年的研究[15,16 ] ,2 0世纪 80年代后对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主要红树…  相似文献   
9.
浙江景天属(景天科)一新种--贺氏景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氏景天新种图1:1~7Sedum hoiX.F.Jin et B.Y.Ding,sp.nov.Fig.1:1-7Type:China.Zhejiang(浙江),Lin’an(临安),Tianmushan(天目山),Hengtang(横塘),on rocks un-der forests,1957-07-15,Y.Y.Ho(贺贤育)25418(Holotype,here designated,HHBG)Species affinisS·leptophylloFr  相似文献   
10.
Wnt信号通路高度保守,对细胞命运决定、迁移、极性建立、原始体轴形成和器官的发生以及干细胞的自我更新等起着关键的作用。Dishevelled (DVL)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胞浆蛋白,是Wnt信号通路的核心组分,在Wnt信号传导通路中都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不同物种(从单细胞动物到哺乳动物)基因组中DVL家族基因进行检索发现:DVL蛋白家族起源于早期的多细胞动物,与大堡礁海绵有共同的祖先,其成员可分为四个亚家族,分别是DVL1亚家族、DVL2亚家族、DVL3亚家族和无脊椎动物DVL亚家族,并发现DVL蛋白家族演化过程中存在基因复制现象;在演化历程中,DVL蛋白家族Motif的组成存在着规律性的变化,随着物种的演化Motif的数量有所增加;DVL家族基因存在着内含子的插入和缺失现象,其相位在高等动物中较为保守。本研究为进一步理解DVL蛋白家族的起源与演化动态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