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对疏血通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2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用疏血通注射液6ml,每日一次静点,共14天,低分子肝素钙0.4ml,每12小时腹部皮下注射1次,共用7天;对照组用参芎葡萄注射液200ml,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1日1次,共14天。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液学改变。结果经治疗,治疗组基本痊愈率40.0%,显效率43.3%;基本痊愈率及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改善临床症状及血液学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斑果藤族(Stixeae)和节蒴木属(Borthwickia)传统上被置于山柑科(Capparaceae),最近的分子和形态学证据均支持它们从山柑科中分离出来,节蒴木属已被提升为科,但斑果藤族的系统位置和分类地位尚不清楚。为解决斑果藤族的系统位置和分类地位,并进一步为节蒴木科的成立提供证据,对核心十字花目GRFT(Gyrostemonaceae-ResedaceaeForchhammeria-Tirania)分支,使用叶表皮等20个形态性状和5个DNA片段(mat K、rbc L、ndh F、trn L-F和ITS),用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分析(BI)对形态及分子矩阵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高度支持斑果藤族的Neothorelia为GRFT分支成员;Neothorelia、Tirania和斑果藤属(Stixis)聚为一支,但Forchhammeria的位置尚不明确;形态及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均支持节蒴木科成立。  相似文献   
3.
生命之树的概念由达尔文在1859年提出, 用以反映分类群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近30年来, 随着建树性状种类的多样化、数据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建树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生命之树的规模越来越大, 可信度也越来越高。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及计算机科学等的快速发展, 使得生命之树成为开展学科间交叉研究的桥梁, 其用途日益广泛。本文综述了生命之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介绍了生命之树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通过构建不同尺度的生命之树, 理解生物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2)通过时间估算和地理分布区重建, 推测现存生物的起源和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成因; (3)基于时间树, 结合生态、环境因子及关键创新性状, 探讨生物的多样化进程和成因; (4)揭示生物多样性的来源和格局, 预测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 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最后, 本文评估了生命之树在目前海量数据情况下遇到的序列比对困难、基因树冲突、“流浪类群”干扰等建树难题, 并指出了构建“超大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