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集病死野猪的脾脏和血清,用特异抗猪瘟病毒抗体进行琼脂扩散试验检测发现有明显的沉淀线出现,证明野猪感染了猪瘟病毒,猪的致病性实验表明并非猪瘟强毒感染。采集病死野猪的心、肝、脾、肺、心血,经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纯培养、生化试验和细菌G C mol%含量测定等检验,证实致病细菌有多杀巴氏杆菌,其G C mol%含量为39.7。毒力测试发现巴氏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LD50=10-1.57/0.5 ml。化脓放线杆菌的分离和毒力表明,化脓放线杆菌也参与致病作用。由此推测本次致死野猪的病原体为多杀巴氏杆菌并发或继发猪瘟病毒、化脓放线杆菌的三重感染所致。纸片扩散法(K-B法)药敏试验表明,两株细菌对头孢哌酮、头孢唑啉、丁胺卡拉霉素等高度敏感,为临床治疗和有效预防该瘁死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属于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Circovirus),血清型为PCV-1和PCV-2[1]。PCV-1首先由Tis-cher[2]于1974年从PK-15猪肾传代细胞系中分离获得,PCV-2首先由Clark[3]报道了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主要病原,随即相继报道了PCV-2与PDNSS(猪皮炎与肾炎综合症)、NP(增生性坏死性肿炎)、PRDC(猪呼吸道综合征)、繁殖障碍、先天性颤抖、肠炎等疾病亦有重要关联[4,5];它常与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PRRSV)或猪细小病毒(PPV)并发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6]。我国自从2000年郎…  相似文献   
3.
猪Ⅱ型圆环病毒四川分离株鉴定及其ORF2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属于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Circovirus),血清型为PCV-1和PCV-2[1].PCV-1首先由Tischer[2]于1974年从PK-15猪肾传代细胞系中分离获得,PCV-2首先由Clark[3]报道了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主要病原,随即相继报道了PCV-2与PDNSS(猪皮炎与肾炎综合症)、NP(增生性坏死性肿炎)、PRDC(猪呼吸道综合征)、繁殖障碍、先天性颤抖、肠炎等疾病亦有重要关联[4,5];它常与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PRRSV)或猪细小病毒(PPV)并发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6].  相似文献   
4.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利用刚果红染色法,从大熊猫粪便内筛选具有降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并研究其酶学特性。分离获得1株酶活力较高的菌株A1,通过形态学和BD 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A1最适生长条件和酶活力测定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7℃,Na Cl浓度为0.5%,p H值为7.0,内切葡聚糖苷酶、外切葡聚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和总酶活的最大值分别为0.139、0.074、0.126、0.108 5 IU/m L。丰富了大熊猫肠道纤维素降解菌的种类,为后续研究大熊猫如何消化利用竹纤维提供了菌源。  相似文献   
5.
【背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疾病是困扰林麝驯养的重要因素,是一类较难防治的细菌性疾病,目前尚无疫苗可用来预防该病。【目的】研究林麝源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现状和分子流行病学规律。【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四川宝兴和陕西镇坪两个林麝养殖中心发病林麝中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研究分离菌的PFGE指纹图谱,探究其流行病学趋势,并对部分菌株的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得到6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34株来自镇坪,26株来自宝兴。耐药结果表明:60株林麝源铜绿假单胞菌对17种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性,不同地区和不同样本源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总体趋于一致,多重耐药情况严重,以5耐、6耐为主。分型结果显示:60株铜绿假单胞菌PFGE图谱的相似性为49.1%-100%。经聚类分析得到A-O共15种基因簇,其中优势基因簇为C、E、G、J。致病性结果表明,流行菌株的致病力强弱依次为:动物源菌株环境源菌株,且主要流行菌株(基因簇E、F、J)的致病力大于其余菌群。【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在两地区具有水平传播的途径,本研究可为跨地区林麝化脓性炎症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乳酸菌素是在乳酸茵代谢过程中通过核糖体合成机制产生并胞外分泌到环境中的一类对革兰阳性茵(尤其是亲缘性较近的细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杀菌蛋白或多肽,大多对热稳定,能够通过在细胞膜上形成孔道或抑制细胞壁合成来达到溶茵目的.乳酸菌素作为一种无毒副作用的天然食品防腐剂,比抗生素更具优点的抑菌素以及无残留的饲料添加剂,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逐步得到科研重视.对乳酸菌素产生茵的选育,生物合成及影响因素,应用方向和措施、趋势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对大熊猫轮状病毒的早期感染和隐性感染大熊猫做出有效诊断,并为病毒定量分析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根据 GenBank中登录的大熊猫轮状病毒(GPRV)VP4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大熊猫轮状病毒的荧光定量 RT-PCR方法,并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和循环数进行优化,同时建立标准曲线,并将建立的荧光定量方法与常规RT-PCR方法比较。结果显示,本试验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灵敏度可达1.0×100拷贝/μL,比常规 RT-PCR灵敏度高出至少100倍。特异性和重复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重复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大熊猫轮状病毒进行稳定、可靠的检测,可以满足大熊猫轮状病毒特性研究和感染诊断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幼兽腹泻粪便分离出的轮状病毒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 只5 ~ 11 月龄的断奶大熊猫幼兽先后患一种急性传染性、顽固性腹泻病,1 只大熊猫幼兽在发病4 d 后死亡,相同饲养条件下由母兽哺育的同龄大熊猫幼兽未见发病。取发病大熊猫幼兽粪便、血液以及呕吐物进行细菌学和寄生虫学检查,未检出病原;用轮状病毒粪便抗原ELISA 快速诊断,受检的8 只大熊猫幼兽腹泻便都多次检出阳性结果。采集发病大熊猫的病料进行病毒病原分离,从腹泻大熊猫幼兽的粪便中分离出病毒颗粒,通过电镜形态、理化特性和中和试验鉴定,确认分离病毒为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能否在不同动物源性细胞系中感染和增殖.[方法]本研究将PDCoV四川分离株CHN-SC2015接种来自仓鼠、家禽、猴、人和猪的12种细胞系,将病毒在每种细胞系中盲传至少5代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