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bieti)现状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bieti)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生活在海拔3800~4300m的原始冷杉林中,但有时也会在4300~4700m的低矮灌丛、草甸和流石滩上活动达数小时之久,甚至能跨越近千米的无林高海拔地带,因而它们是海拔分布最高的非人灵长类。松萝是它们的主要食物,取食松萝的时间占总取食时间的91%。猴群活动范围可达近百平方公里。笔者在历时8年的野外考察中,已查明这一物种的全部现存自然种群只有13个,分布在云南的德钦、兰坪、潍西、丽江和西藏的芒康这五县境内,其现存种群数量为1000~1500只;所有现存自然种群几乎均处在相互隔离的状态,群间已不可能进行基因交流,充分表明它们已到达灭绝边缘。然而其栖息地内的商业伐木规模仍在继续扩大,周围的人口压力正在不断增加,各猴群均面临不同程度的偷猎压力。这一现状委实令人担忧。如何拯救这一“国宝”应引起我国保护学家和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白马雪山黑白仰鼻猴(Rhinopithecus bieti)垂直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1年间,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任村附近,通过在四个山坡每隔海拔100米的样带(宽5.0米)内搜集黑白仰鼻猴的粪便来研究猴群不同季节的垂直迁移模式。同时,通过在每个地区山脊上和山沟内搜集2.5米宽垂直样带内的粪便,来研究猴群不同季节对山脊和山沟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猴群在海拔3500-4300米的区域活动。虽然猴群全年集中利用3900-4200米的林带;但是具有季节性差异:夏季最高(4200米),依次是秋季(4100米)和冬季(4000米),夏季最低(3900米)。另外,冬季山沟中的粪便多于山脊说明猴群在沟中停留时间长,这与沟中少风且温度高有关。不同海拔带上的粪便密度和松萝量间正相关,这意味着食物资源的垂直分布是影响猴群垂直迁移的重要因素。春季,猴群会下到低海拔采食嫩芽/叶,而冬季则下到低海拔处躲避首次大雪,这很可能导致猴群集中利用第二个海拔带。  相似文献   
3.
滇金丝猴地理分布、种群数量与相关生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龙勇诚  钟泰  肖李 《动物学研究》1996,17(4):437-441
经过8年的野外考察,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bieti)的现状已基本查明。这一物种的全部现存自然种群只有13个,分布在云南的德钦、兰坪、维西、丽江和西藏的芒康5县境内。其现存种群数量约为1000—1500只。该物种分布范围的东界是金沙江,西界是澜沧江,分布最北的1个猴群的纬度为29°20′N,最南的1个猴群的纬度为26°14′N。所有现存自然种群几乎均处在相互隔离状态,呈岛屿分布,群间不可能进行基因交流。其栖息地内的森林中,高大乔木主要为冷杉,林中灌木主要为杜鹃和竹林。猴群长年生活在海拔3800-4300m的原始冷杉林中,但有时也会在4300-4700m的低矮灌丛、草甸和流石滩上活动达数小时之久,甚至能跨越近千米的无林高海拔地带;因而它是海拔分布最高的非人灵长类。松萝是它的主要食物,取食松萝的时间占其取食时间的91%。猴群活动范围相当大,可达近百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4.
滇金丝猴地理分布,种群数量与相关生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勇诚  钟泰  肖李 《动物学研究》1996,17(4):437-441
经过8年的野外考察,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的现状已基本查明。这一物种的全部现存自然种群只有13个,分布在云南的德钦、兰坪、维西、丽江和西藏的芒康5县境内。其现存种群数量约为1000—1500只。该物种分布范围的东界是金沙江,西界是澜沧江,分布最北的1个猴群的纬度为29°20 N,最南的1个猴群的纬度为26°14 N。所有现存自然种群几乎均处在相互隔离状态,呈岛屿分布,群间不可能进行基因交流。其栖息地内的森林中,高大乔木主要为冷杉,林中灌木主要为杜鹃和竹林。猴群长年生活在海拔3800—4300 m的原始冷杉林中,但有时也会在4300—4700 m的低矮灌丛、草甸和流石滩上活动达数小时之久,甚至能跨越近千米的无林高海拔地带;因而它是海拔分布最高的非人灵长类。松萝是它的主要食物,取食松萝的时间占其取食时间的91%。猴群活动范围相当大,可达近百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5.
崔亮伟  钟泰  肖林  肖文 《动物学研究》2006,27(4):337-343
介绍了应用过夜地粪便来估计白马雪山黑白仰鼻猴群大小和组成的一种方法。该物种以单雄多雌单元和全雄组的形式在树上过夜。粪粒根据其大小可分为3种类型:成年雄性的(最大)、成年雌性的(中等大小)和未成年个体的(最小)。2000—2001年,搜集了滇西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南任村(99°04′E, 28°34′N)附近黑白仰鼻猴群每个季节2个过夜地的粪粒。根据2001年11月猴群通过开阔地的数据来确定猴群组成。每个季节,由于单雄多雌单元的成年个体数与其粪粒数正相关,所以二者回归直线的斜率可以看作是每个个体每晚的平均排便量。由于该物种的栖息地主要为高山峡谷,而且能见度较低,因此,利用过夜地粪便比以前通过猴群活动痕迹来估计猴群大小和组成相对准确、可靠。从估计成年雌性个体数的角度看,利用粪粒来估计种群大约有9.4%的偏差。导致偏差的可能原因有杂草和灌丛对粪粒准确计数的影响、个体排粪率的差异以及成年雄性最小粪粒与成年雌性最大粪粒的混淆等。该方法适应于栖息地和主要食物与本文研究种群相似的其他种群。  相似文献   
6.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生活在海拔3800~4300 m的原始冷杉林中,但有时也会在4300~4700 m的低矮灌丛、草甸和流石滩上活动达数小时之久,甚至能跨越近千米的无林高海拔地带,因而它们是海拔分布最高的非人灵长类。松萝是它们的主要食物,取食松萝的时间占总取食时间的91%。猴群活动范围可达近百平方公里。笔者在历时8年的野外考察中,已查明这一物种的全部现存自然种群只有13个,分布在云南的德钦、兰坪、潍西、丽江和西藏的芒康这五县境内,其现存种群数量为1000~1500只;所有现存自然种群几乎均处在相互隔离的状态,群间已不可能进行基因交流,充分表明它们已到达灭绝边缘。然而其栖息地内的商业伐木规模仍在继续扩大,周围的人口压力正在不断增加,各猴群均面临不同程度的偷猎压力。这一现状委实令人担忧。如何拯救这一“国宝”应引起我国保护学家和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2000-2001年间,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任村附近,通过在四个山坡每隔海拔100米的样带(宽5.0米)内搜集黑白仰鼻猴的粪便来研究猴群不同季节的垂直迁移模式。同时,通过在每个地区山脊上和山沟内搜集2.5米宽垂直样带内的粪便,来研究猴群不同季节对山脊和山沟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猴群在海拔3500-4300米的区域活动。虽然猴群全年集中利用3900-4200米的林带;但是具有季节性差异:夏季最高(4200米),依次是秋季(4100米)和冬季(4000米),夏季最低(3900米)。另外,冬季山沟中的粪便多于山脊说明猴群在沟中停留时间长,这与沟中少风且温度高有关。不同海拔带上的粪便密度和松萝量间正相关,这意味着食物资源的垂直分布是影响猴群垂直迁移的重要因素。春季,猴群会下到低海拔采食嫩芽/叶,而冬季则下到低海拔处躲避首次大雪,这很可能导致猴群集中利用第二个海拔带。  相似文献   
8.
崔亮伟  钟泰  肖林  肖文 《动物学研究》2006,27(4):337-343
介绍了应用过夜地粪便来估计白马雪山黑白仰鼻猴群大小和组成的一种方法。该物种以单雄多雌单元和全雄组的形式在树上过夜。粪粒根据其大小可分为3种类型成年雄性的(最大)、成年雌性的(中等大小)和未成年个体的(最小)。2000—2001年,搜集了滇西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南任村(99°04′E,28°34′N)附近黑白仰鼻猴群每个季节2个过夜地的粪粒。根据2001年11月猴群通过开阔地的数据来确定猴群组成。每个季节,由于单雄多雌单元的成年个体数与其粪粒数正相关,所以二者回归直线的斜率可以看作是每个个体每晚的平均排便量。由于该物种的栖息地主要为高山峡谷,而且能见度较低,因此,利用过夜地粪便比以前通过猴群活动痕迹来估计猴群大小和组成相对准确、可靠。从估计成年雌性个体数的角度看,利用粪粒来估计种群大约有9·4%的偏差。导致偏差的可能原因有杂草和灌丛对粪粒准确计数的影响、个体排粪率的差异以及成年雄性最小粪粒与成年雌性最大粪粒的混淆等。该方法适应于栖息地和主要食物与本文研究种群相似的其他种群。  相似文献   
9.
群居灵长类动物等级序列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也是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灵长类动物个体间通过等级序列,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过多的伤亡、保护群体内的幼弱者,从而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生态环境。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辅助投食滇金丝猴群的6个一雄多雌单位之间等级序列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一雄多雌单元之间攻击-屈服行为数据分析发现:一雄多雌单位之间存在明显的等级序列(大个子单元>单疤单元>红脸单元>联合国单元>偏冠单元>花唇单元);单元之间成年雄性的攻击行为多于成年雌性;单位之间的等级序列与取食次数、第一序位取食总次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各单元取食总时间无明显相关性;同时,一雄多雌单元之间的等级序列与单元内成年雌性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符合群居灵长类动物攻击-屈服假说和资源优先占据-雌性高序列偏好假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