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白马雪山黑白仰鼻猴(Rhinopithecus bieti)垂直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1年间,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任村附近,通过在四个山坡每隔海拔100米的样带(宽5.0米)内搜集黑白仰鼻猴的粪便来研究猴群不同季节的垂直迁移模式。同时,通过在每个地区山脊上和山沟内搜集2.5米宽垂直样带内的粪便,来研究猴群不同季节对山脊和山沟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猴群在海拔3500-4300米的区域活动。虽然猴群全年集中利用3900-4200米的林带;但是具有季节性差异:夏季最高(4200米),依次是秋季(4100米)和冬季(4000米),夏季最低(3900米)。另外,冬季山沟中的粪便多于山脊说明猴群在沟中停留时间长,这与沟中少风且温度高有关。不同海拔带上的粪便密度和松萝量间正相关,这意味着食物资源的垂直分布是影响猴群垂直迁移的重要因素。春季,猴群会下到低海拔采食嫩芽/叶,而冬季则下到低海拔处躲避首次大雪,这很可能导致猴群集中利用第二个海拔带。  相似文献   
2.
向左甫  霍晟  肖文 《动物学研究》2010,31(2):189-197
雄猴照料婴猴行为通常都是从雄猴的角度来分析该行为具有何种适应功能,很少有研究关心为什么雌猴会让雄猴参与照料活动。该文通过西藏小昌都黑白仰鼻猴群的系统观察取样,采用回归分析雄婴照料行为季节变动与婴猴年龄及生态因子(环境温度、食物供应)之间的关系,试图分析是否由于能量胁迫导致雌猴让雄猴参与照料活动,并通过分析高能量胁迫季节(环境温度低、食物缺乏,婴猴年幼需要雌猴携带多)与低能量胁迫季节(环境温度高、食物丰富,婴猴年长需要雌猴携带少)雄婴照料行为差异检验了能量胁迫假说。结果表明雄婴照料行为与温度呈负相关函数,而雌猴照料婴猴行为与温度呈正相关函数;在高能量胁迫的季节,雄猴参与照料行为多,而在低能量胁迫的季节雄猴照料行为少。因此,作者认为是能量胁迫迫使雌猴放弃部分照料婴猴的机会,雄猴利用照料机会获得了其他利益。  相似文献   
3.
黑白仰鼻猴种群生存力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黑白仰鼻猴 (Rhinopithecusbieti)的相关参数 ,借助漩涡模型 (Vortex 9 4 2 ) ,对黑白仰鼻猴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在没有近亲繁殖和偷猎影响的情况下 ,各亚种群 10 0年间均持续增长 ,即使数量较少的攀天阁和白济讯亚种群的灭绝概率也只有 3%和 6 %。在加入近亲繁殖和偷猎因素时 ,有 5个亚种群 (小昌都、乌牙普牙、金丝厂、富合山和格花箐 )保持增长态势 ,3亚种群 (茨卡通、各摩茸及响姑箐 )数量保持稳定 ,其他 5个亚种群 (米拉卡、巴美、龙马山、攀天阁和白济讯 )呈下降趋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大的环境容纳量能够促进亚种群的增长 ,因此 ,保护生境是保护该物种的根本途径。偷猎对整个异质种群增长有负作用 ,所以杜绝偷猎发生是保护该物种的重要条件。近亲繁殖率随种群减小和时间推移逐渐增加 ,也对猴群的长期存活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藏红拉雪山滇金丝猴的夜宿地与夜宿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栖灵长类动物要在夜宿地度过半生以上的时光,因此选择合适的夜宿地及夜宿树对其存活尤为关键。影响夜宿地以及夜宿树选择的主要因素是逃避天敌捕食,但对于栖息在温带森林的灵长类而言,还必须面对低 温以及食物缺乏等因素的影响。2003 年6 月至2005 年3 月,采用跟踪猴群,记录夜宿地并依据地面粪便颗粒数确定夜宿树,在西藏红拉雪山自然保护区对小昌都滇金丝猴的夜宿地及夜宿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主要 研究时间段196 d 夜宿地记录中猴群使用了101 个夜宿地,使用2 次以上的夜宿地有67 个,夜宿162 d。夜宿地全部位于针叶林中,冬季夜宿地主要分布在向阳、背风和低海拔处。比较重复利用夜宿次数多与夜宿次数少的树发现:夜宿多的树高大,底枝长,而与底枝高没有差异。比较夜宿和不过夜的树发现:夜宿树高大、底枝长。这些特点表明小昌都猴群夜宿地及夜宿树的选择可能受到逃避天敌和体温调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连山自然保护区非人灵长类现状和生存威胁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黄连山自然保护区非人灵长类的现状。利用现有统计资料中隐含的生态信息对自然保护区中的非人灵长类的生存威胁因素作了分析。农村人口与农民收入、粮食面积、粮食产量、茶叶产量、水果产量和紫胶产量呈正相关 ;农民收入与粮食产量、茶叶产量、水果产量、紫胶产量和橡胶面积呈正相关。农村人口、农业发展和偷猎行为是保护区非人灵长类的威胁因素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加强保护区管理是改善非人灵长类现状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2000-2001年间,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任村附近,通过在四个山坡每隔海拔100米的样带(宽5.0米)内搜集黑白仰鼻猴的粪便来研究猴群不同季节的垂直迁移模式。同时,通过在每个地区山脊上和山沟内搜集2.5米宽垂直样带内的粪便,来研究猴群不同季节对山脊和山沟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猴群在海拔3500-4300米的区域活动。虽然猴群全年集中利用3900-4200米的林带;但是具有季节性差异:夏季最高(4200米),依次是秋季(4100米)和冬季(4000米),夏季最低(3900米)。另外,冬季山沟中的粪便多于山脊说明猴群在沟中停留时间长,这与沟中少风且温度高有关。不同海拔带上的粪便密度和松萝量间正相关,这意味着食物资源的垂直分布是影响猴群垂直迁移的重要因素。春季,猴群会下到低海拔采食嫩芽/叶,而冬季则下到低海拔处躲避首次大雪,这很可能导致猴群集中利用第二个海拔带。  相似文献   
7.
中国灵猫科的支序系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分布于中国境内的8属9种灵猫科动物的88个骨骼性状、31个外部形态性状和1个行为性状,运用替代外群法分别以赤狐(犬科狐属)和青鼬(鼬科貂属)共同或单独作为外群进行支序分析,得出10个支序图,其步长(TL)为:106~136,一致性指数(CI)为0.581—0.660,保留指数(RI)为0.610—0.714。经合意分析得到4个相似的支序图,其TL为41—136,CI为0.581—0.732,RI为0.610—0.818,结果支持:①斑灵狸、大灵猫、小灵猫构成一个单系群,与传统分类一致(均属灵猫亚科);②椰子狸、花面狸、熊狸构成一个单系群,与传统分类一致(均属长尾狸亚科);③红颊獴、食蟹獴与灵猫科其他种为姐妹群关系(Bootstrap检验支持率100%),建议獴类为一亚科;④长颌带狸拥有较多自近裔性状如三个门齿孔,是一个高度特化的种类,其系统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