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血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水平变 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2 年9 月至2013 年9 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 例单纯高血压和40 例高血压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分别 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检测两组血清Hcy、SUA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空腹血 糖、餐后2h 血糖、血清Hcy、SUA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Hcy、SUA为(25.0± 5.0)umol/L 和 (390.0± 65.0)mmol/L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患者(17.0± 4.0)umol/L 和(330.0± 55.0)mmol/L,血管并发症患者FBG、餐后2h 血 糖与无血管并发症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SUA异常升高,且存在慢性血 管并发症患者两者水平更高,血清Hcy、SUA是老年高血压合并2 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汉坦病毒汉滩型特殊新亚型的发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RT-PCR扩增了皖南山区分离株AH09的M和S片段全基因,克隆于T载体,纯化后测定序列。结果AH09株M片段的全基因序列共3625个核苷酸,编码1135个氨基酸;S片段的全基因序列共1724个核苷酸,编码430个氨基酸。M和S片段全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与汉坦病毒各型株的代表株和HTN型毒株的同源性比较表明,AH09株分枝与HTN型接近,与其它各型病毒则相距较远,故确定为HTN型毒株,但AH09株与HTN型毒株的M和S片段全基因序列有差异,其差异分别高达23.6%和20.4%,经种系发生分析,AH09株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HTN型病毒中差异最大的新基因亚型病毒株,AH09株病毒M片段的氨基酸与HTN型相差13.5%至14.8%,而S片段仅相差7%-8.1%,说明AH09毒株的变异主要发生在M片段。而ORF和3‘端的NCR区核苷酸序列分析比较说明,病毒的变异更主要集中在该片段的3‘端的NCR区。  相似文献   
3.
对分离于我国首例iVDPV病例的Ⅱ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征进行了研究。随机选择CHN9230-F3-Ⅱ株为研究对象,将其VP1区RT-PCR产物连接到T载体上进行克隆,随机挑选45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后获得45条VP1区核苷酸序列,这45条序列的VP1基因与昆明Ⅱ型疫苗株VP1基因差异13~24个核苷酸,变异率为1.44%~2.66%。45条序列在同源进化树图上分为3组,但都来源于CHN9230-F3-Ⅱ株,组成以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的病毒群,是典型的居群样存在形式。经RT-PCR后直接进行序列测定,并根据序列图中优势峰判读结果得到的CHN9230-F3-Ⅱ株核苷酸序列位于序列数量最多的第2组中,然而没有任何一条序列与之完全相同,说明它可能并不能代表具体的某一种序列,而只能是代表主序列具有的一般特征。3个组中的核苷酸序列与Ⅱ型疫苗株相比平均变异率分别为97.50%、97.93%和98.31%,根据脊灰病毒的进化率和3个组VP1区核苷酸序列的变异率推测,患者共5次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史中的前3次OPV中的Ⅱ型疫苗病毒存活下来,依照疫苗接种顺序,分别形成了第1组、第2组和第3组的病毒居群样存在形式。我国Ⅱ型iVDPV以复杂的居群样形式存在,由于其进化速率较快并且感染了免疫缺陷患者,使其在该患者体内形成了持续性感染,它已经并可能将在更长的时间内在患者体内持续存在,一旦将来我国停止使用OPV后,iVDPV病例长期持续向外环境中排毒将对我国“维持无脊灰”带来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PCR方法检测我国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野毒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合酶链反应试验(PCR)检测我国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PVI)野毒株,仅需5μlPVI细胞培养液,方法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用本法对我国14个省市79份PVI分离株的检测结果,能与检定sabinⅠ相关株的SI/PCR法的检测结果相印证,与其中31份核苷酸测序判断为野毒株的结果相一致。其检测阳性率为84.4%,基本能检测我国流行过的5个PVI基因型野毒株。另外,从检测结果看,除北京市未发现野毒株外,其它13个省区都有野毒株流行,表明当前我国消灭脊灰的任务还很重。  相似文献   
5.
对分离于我国首例iVDPV病例的Ⅱ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征进行了研究.随机选择CHN9230-F3-Ⅱ株为研究对象,将其VP1区RT-PCR产物连接到T载体上进行克隆,随机挑选45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后获得45条VP1区核苷酸序列,这45条序列的VP1基因与昆明Ⅱ型疫苗株VP1基因差异13~24个核苷酸,变异率为1.44%~2.66%.45条序列在同源进化树图上分为3组,但都来源于CHN9230-F3-Ⅱ株,组成以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的病毒群,是典型的居群样存在形式.经RT-PCR后直接进行序列测定,并根据序列图中优势峰判读结果得到的CHN9230-F3-Ⅱ株核苷酸序列位于序列数量最多的第2组中,然而没有任何一条序列与之完全相同,说明它可能并不能代表具体的某一种序列,而只能是代表主序列具有的一般特征.3个组中的核苷酸序列与Ⅱ型疫苗株相比平均变异率分别为97.50%、97.93%和98.31%,根据脊灰病毒的进化率和3个组VP1区核苷酸序列的变异率推测,患者共5次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史中的前3次OPV中的Ⅱ型疫苗病毒存活下来,依照疫苗接种顺序,分别形成了第1组、第2组和第3组的病毒居群样存在形式.我国Ⅱ型iVDPV以复杂的居群样形式存在,由于其进化速率较快并且感染了免疫缺陷患者,使其在该患者体内形成了持续性感染,它已经并可能将在更长的时间内在患者体内持续存在,一旦将来我国停止使用OPV后,iVDPV病例长期持续向外环境中排毒将对我国"维持无脊灰"带来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陈荷  赵月萍  李茂  蒋文娟  魏贵红 《生物磁学》2014,(18):3487-348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单纯高血压和4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检测两组血清Hcy、SUA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清Hcy、SU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Hcy、SUA为(25.0±5.0)μmol/L和(390.0±65.0)mmol/L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患者(17.0±4.0)μmol/L和(330.0±55.0)mmol/L,血管并发症患者FBG、餐后2h血糖与无血管并发症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SUA异常升高,且存在慢性血管并发症患者两者水平更高,血清Hcy、SUA是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分析中国首例免疫缺陷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immunodeficient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iVDPVs)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实验室编号为9230)12份便标本中病毒血清型分布和分离物中Ⅲ型VP1区的基因特征。31个省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在2005年采用细胞培养、病毒分离和微量中和试验从5231例AFP病例中的293例的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其中从1例编号为9230的AFP病例发病2~150天的12份便标本中分离到17株脊灰病毒株,包括Ⅱ型12株,Ⅲ型5株。用PCR-RFLP和ELISA两种方法对送检的293例AFP病例中分离的病毒进行型内鉴定,VP1区序列测定和分析发现:从9230号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的12株Ⅱ型为混合不同变异数目的Ⅱ型iVDPVs,5株Ⅲ型病毒为单一Ⅲ型iVDPVs;除9230号病例外未发现其它iVDPVs或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VDPVs)。5株Ⅲ型iVDPVs的VP1区基因和SabinⅢ相比有22~24个碱基突变,同源性为97.33%~97.56%,是中国至今发现变异最大的Ⅲ型VDPVs。9230号病例临床诊断为X-连锁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在中国首次发现的iVDPVs病例,该病例的病毒分离物中同时存在Ⅱ型和Ⅲ型iVDPVs,Ⅲ型iVDPVs在患者体内至少复制2.5年以上,iVDPVs病例的持续排毒已经给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