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播栽期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研究了不同播栽期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播栽期推迟 ,水稻产量有所降低。每穗成粒数减少是推迟播栽期引起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千粒重的下降和成穗数的降低。针对目前的生产实际 ,提出了一些应对播栽期推迟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一株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氧化沟含油污水中分离得到1株能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S6(Pseudomonas sp.),经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S6为铜绿假单胞菌。红外光谱分析得知S6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糖脂类表面活性物质。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为50mg/L,可将水的表面张力由72mN/m降到33.9mN/m。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和排油直径的测定结果显示发酵液在不同的盐度、pH和溶解氧量条件下,具有较稳定的表面活性。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优化培养基条件为葡萄糖10g、尿素5g、磷酸二氢钾1g、微量元素液2mL、pH8.0、水1000mL;S6在优化培养基中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量为0.173g/L。  相似文献   
3.
山西桑干河流域湿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贾燕春  张峰 《植物研究》2006,26(3):364-369
以109个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山西桑干河流域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各群落之间多样性指数的差异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各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大小排列依次为:柽柳—委陵菜群落>柽柳+沙棘—鹅观草群落>柽柳—鹅绒委陵菜群落>柽柳—芦苇群落>芦苇+水蓼+莎草群落>芦苇+苔草群落>百里香+铁杆蒿群落>香蒲+水蓼群落>水葱+轮藻+眼子菜群落>藨草+莎草+泽泻群落>水葱+藨草+芦苇群落>狐尾藻+香蒲群落>慈姑+芦苇群落>水蓼+慈姑群落>水莎草+水稗群落。对12种多样性指数进行比较后发现,R0、H′和E4优于其他指数。  相似文献   
4.
三北地区防护林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三北地区防护林出现的衰退、死亡等问题,探讨了该区林木生长的气候生态适应性,并指出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当地恶劣的气候条件有很大关系.其中,限制三北地区防护林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因子是降水量不足、蒸发量过大,其次为风大且持续日数长;而温度与日照则不是限制三北地区防护林生长的气候因子.基于此,从气候生态适应性角度出发,提出因地制宜合理营造三北地区防护林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AMMI模型,研究了辽宁省25个水稻品种碾磨品质的稳定性,并对基因型×环境(G×E)互作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在不同试点间、品种间及G×E互作间差异极显著;糙米率稳定性高的品种有V12(花粳49)、V3(辽粳294)和V4(0163)等,整精米率稳定性高的品种有V3、V1(仙S38)和V18(LDC248)等。糙米率的气候生态适应性表明:品种V15(沈农9810)、V19(雨田301)和V7(桥201—2)分别对低温和高温的环境有特殊的适应性;整精米率的气候生态适应性表明品种V22(营9207)对较高温度的环境有特殊适应性,品种V11(0157)对相对低温和少雨的环境具有特殊适应性,而品种V15(Shenong9810)和V16(龙盘5号)分别适应相对少雨和多雨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利用AMMI模型,分析了辽宁省25个水稻品种的蛋白质(PC)和直链淀粉含量(AC)的稳定性,并对G×E互作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各品种的气候生态适应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C和AC稳定性高的品种分别有V3(辽粳294)、V15(沈农9810)、V11(0157)等和品种V2(辽农49)、V13(沈农693)、V1(仙S38)等。温度和日照是影响G×E互作的主要气候因子,PC的气候适应性表明,品种V12(花粳49)和V9(沈农9819)对相对低温和寡照的环境有特殊适应性。各品种AC的气候适应性表明,品种V20(兴3号)、V21(东亚03-51)和V6(茂洋1号)分别对低温寡照、低温多日照和高温多日照的环境具有特殊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2007年辽宁省特大暴风雪形成过程与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3月初辽宁发生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暴风雪灾害。在对2007年3月3—5日辽宁特大暴风雪和寒潮天气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这次天气的强度、时空分布、形成过程和造成的危害。结果表明:本次暴风雪在辽宁省绝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强降雪、降温及大风的天气特征,其中48h内全省平均积雪达20cm以上,最大降水量达106mm;最大风速为32m.s-1;主要的天气过程是500hPa高空槽、850hPa急流和切变及地面气旋的共同作用所致。这次特大暴风雪灾害给全省各行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针对这场灾害的特点,提出了减轻和应对类似暴风雪灾害的建议和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氨氮(AN)与硝酸盐氮(NN)对沙雷氏菌S2还原Cr(Ⅵ)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中模拟常见的环境中氮污染,S2在含Cr(Ⅵ)培养的同时在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剂量的AN或/和NN,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培养体系的菌量(A600)、Cr(Ⅵ)还原率、AN含量、NN含量。【结果】低、中浓度AN能缓解Cr(Ⅵ)对S2生长的抑制作用;高浓度NN和AN可加快S2的衰亡。AN独立作用时,各组间Cr(Ⅵ)去除率和氨氮含量无显著关联。NN独立作用时,S2的Cr(Ⅵ)去除率在低浓度组降低10.0%以上(P0.05),在高浓度组增高7.1%(P0.05);S2能在4 h内使200 mg/L的NN降至对照组水平。双氮联合作用时,低浓度组对菌株除Cr(Ⅵ)能力的影响与AN单独作用类似,而高浓度组则类似NN单独作用。【结论】AN的存在对S2的Cr(Ⅵ)还原能力无明显影响,NN浓度高低对S2的Cr(Ⅵ)还原能力有不同影响,S2具有很强的除NN能力,可同时去除环境中Cr(Ⅵ)和硝酸盐氮污染。  相似文献   
9.
万家寨引黄工程沿线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3个样方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丰富度指数、综合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12个多样性指数,分析了万家寨引黄工程沿线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各多样性指数以及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关系,同时用Duncan多重比较比较了各群落之间多样性的差异程度.分析结果表明:(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ill多样性指数与3个丰富度指数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与5个均匀度指数变化稍有差异,Simpson指数则与其他几个指数呈相反的变化趋势.(2)通过对各个指数的相关分析,在测度物种多样性时,选用R0、H '、λ和E4就可以描述群落的多样性特征.(3)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可以看出:多数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有些群落间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即群落间既存在着差异性,也存在着连续性.这种差异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和临床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对胃上皮细胞间隙连接超微结构的影响,从细胞间隙连接角度探讨H. pylori致癌机制.将不同H. pylori菌株与BGC-823细胞共培养24 h或 48 h,用原位固定与原位包埋法透射电镜观察细胞间隙连接超微结构变化.对70例胃癌患者,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碱性品红染色和14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H. pylori,PCR法检测H. pylori CagA基因,及透射电镜观察胃上皮细胞间隙连接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未加H. pylori组BGC-823细胞可见较多细胞连接及连接复合体,加H. pylori各组细胞的连接数、单位周长连接数与单位周长连接长度均小于未加H. pylori组,而细胞间隙最小宽度大于未加H. pylori组(P < 0.001或P < 0.005),且CagA+ 的NCTC J99组、临床株GC 01组和NCTC 11639组细胞连接数、单位周长连接数均小于CagA- 的NCTC 12908组(P < 0.001或P < 0.05),NCTC J99组与临床株GC 01组细胞单位周长连接长度短于NCTC 12908组(P < 0.001).胃癌患者H. pylori感染组细胞连接数、单位周长连接数与单位周长连接长度均小于无H. pylori感染组,细胞间隙最小宽度大于无H. pylori感染组(P < 0.001),且CagA+ H. pylori感染者细胞连接数、单位周长连接数与单位周长连接长度均小于CagA- H. pylori感染者,细胞间隙最小宽度大于CagA- H. pylori感染者.上述结果表明,胃上皮细胞间隙连接改变与H. pylori感染,特别是CagA+ H. pylori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