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个嗜热分解纤维素的梭菌新种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描述了一个严格厌氧,形成芽孢,嗜热,分解纤维素、糖和蛋白质的梭菌新种。这个种的两株菌(H11,H12)是从奶牛场的青贮饲料(山草)中分离出来的。在PYC液体培养基中细胞杆状,0.3mO.6×1.5—-5.5μm,单生或成对,很少成链。革兰氏阴性,能运动,有周生鞭毛。芽孢卵至球形,端生和次端生,使细胞膨大。游离芽孢球形,有孢子外壁和附属丝。在PYC琼脂滚管中,深层菌落呈双凸镜状,湿润,浅黄色,直径1—2mm,边缘完整。生长的最适条件是50—53℃和pH 7.5。所需要的生长因子是生物素、维生素B6、B12和对氨基苯甲酸。发酵纤维素或纤维二糖产生琥珀酸、乙酸、乙醇、氢和二氧化碳。DNA的G十C含量是38.8 mol%。参考这个种在非挥发酸中的主要产物是琥珀酸的特性,将它定名为产琥珀酸梭菌(Clostridium succinogenum Ten & Wang sp.nov.)。  相似文献   
2.
用C13-11.为主成分的正烷烃为原料,从两千多株菌中,筛选出产脂肪酸量较高的解脂假丝酵母AS2.1207。改进了影响产酸的条件,脂肪酸产量由3毫克/毫升提高至13—14毫克/毫升,组分主要为C13-10.酸,尤以C17-18。酸含量最大,其次为C16酸,C16-18。酸占总酸量的80%以上。不饱和酸占总酸的80%,以C17:1含量最高。每次发酵生成的脂肪酸的组分较稳定。这些脂肪酸主要以油脂状态积累于胞内。菌株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4.
一株厌氧纤维素分解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从猪粪、玉米秸作原料的甲烷发酵瓶中,分离到一株中温厌氧纤维素分解细菌。在纸浆纤维素琼脂滚管中的表层菌落为圆形,具有不规则边缘,深层菌落为扩散形。菌落白色或淡黄色,周围溶纤维素透明圈的直径一般可达10一30mm。细胞革兰氏染色阴性,稍弯杆状,0.6一0.8×2—5.5μm(活细胞),具有周生鞭毛,能运动。芽孢卵至球形、端生(有时次端生),直径1—1.2×1—1.5μm。最适生长温度35一40℃,最适pH7.0—7.5。DNA的G+C含量为35mol%(热变性中点方法)o该菌利用木聚糖、纤维二糖、淀粉、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麦芽糖和七叶苷。用纤维素或葡萄糖发酵,产物有氢、二氧化碳、乙醇、乙酸、丁醇和丙酮酸。该菌株与c菌株十分相似“’,认为它们是同一个种。  相似文献   
5.
使用由亚硝基胍诱变所得到的营养缺陷型作为单倍体融合亲株的核基因标记,同时也采用线粒体球红霉素抗性突变株的小菌落形式作为融合亲株的线粒体基因标记。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两亲株原生质体的制备是用对数生长早期的细胞在蜗牛酶和0.7M KCl及β-巯基乙醇或二巯基苏糖醇的作用下完成的。二者的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在30—60分钟内达到90—99%。原生质体再生率,酿酒酵母最高为29—35%,产朊假丝酵母为7.5%。两亲株的原生质体在35%PEG(M.W.6,000),10mM CaCl_2条件下被诱导融合。在基础培养基上,长出以营养互补为标记的融合菌株。融合频率为10~(-5)—10~(-6)。试验表明,这些融合菌株具有杂种的性质。其中一株杂合子在同化D-木糖、纤维二糖等的能力上比亲株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
7.
费氏丙酸杆菌两个亚种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亨格特(Hungate)厌氧技术从不同奶制品分离出3株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编号为PTC-1,PTC-2和PTC-3。细胞呈多形态,杆状,革兰氏阳性,不形成芽孢,不运动,菌落在PYG深层洋菜中呈双凸透镜状,白至土黄色,从葡萄糖、乳糖等8种碳水化合物发酵产酸,葡萄糖发酵产物包括大量丙酸和乙酸,少量异丁酸,琥珀酸和CO2。厌氧至耐氧。PTC-1的DNA的GC百分含量测定值为67.8mol%(Tm)。三株菌的特性很接近,只在硝酸盐还原和牛奶凝固特性有差  相似文献   
8.
降解有毒的含羞草素和二羟基吡啶化合物的瘤胃细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采食银合欢不引起中毒症状的我国广西北海市涠洲岛的黄牛瘤胃中,分离出4株厌氧细菌.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证实,菌株BR-1,BR-2,BR-5和BR-7能降解有毒的含羞草素(mimosine)、3-羟基-4(1氢)吡啶酮(3,4 DHP)和2,3-二羟基吡啶(2,3DHP).在宿主体外进行纯菌和混菌液体培养,3天分别降解含羞草素44—59%,3,4DHP 30—47%和2,3DHP58—60%.经分类鉴定,确定为三个种:BR-1和BR-2很相似,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可能是一个新种.BR-5为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 bovis)和BR-7为生孢梭菌(Clostridiumsporogenes).上述这些兼性和严格厌氧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对含羞草素和二羟基吡啶类毒素具有降解活性,这是以前没有报道过的.由于这些脱毒细菌栖居于瘤胃的微生态系统中,从而保护宿主动物免受银合欢的毒害.  相似文献   
9.
降解有毒的含羞草素和二羟基吡啶化合物瘤胃细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蓓英  汪儆 《微生物学报》1994,34(5):379-384
从有食银合欢不引起中毒症状的我国广西北海市涠洲岛的黄牛瘤胃中,分离了4株厌氧细菌。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证实,菌株BR-1,BR-2,BR-5和BR-7能降解有毒的含羞草素、3-羟基-4(1氢)吡啶酮(3,4DHP)和2,3-二羟基吡啶(2,3DHP)。在宿主体外进行纯菌和混菌液体培养。3天分别降解含羞草素44-59%,3,4DHP30-47%和2,3DHP58-60%。经分类鉴定,确定为三个种:BR  相似文献   
10.
一个分解纤维素的瘤胃梭菌新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一个厌氧中温分解纤维素的瘤胃梭菌新种。在RGCA培养基中,细胞杆状、0.6~1.0×4.0~6.0lm,单生或成对,革兰氏阳性,能运动。芽孢卵~球形,端生或次端生,使细胞膨大。菌落圆形、黄色、边缘不整齐。在纤维素琼脂滚管中培养24~48h,菌落周围产生溶纤维透明圈。生长的最适条件是37~40t和pH6.5~7.0。所需要的生长因子为多种挥发脂肪酸(VFAs)、生物素、对氨基苯甲酸和盐酸吡哆醇。纤维素、纤维二糖、糖原、淀粉和麦芽糖等可作为生长底物。不能发酵葡萄糖、果糖、七叶灵、苦杏仁苷、阿拉伯糖、乳糖、甘露糖、核糖、蔗糖,木糖、鼠李糖、甘露醇、肌醇和山梨醇等。不能水解明胶。发酵纤维二糖产生乙酸和丁酸。DNA的G+c含量为35.9mol%(Tm)。该分离菌株与已知梭菌均有不同,故命名为瘤胃梭菌新种(Clostridlum rurnenum sp. nov. Zhang, Tan & Liu)。保藏号为AS 1.18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