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毒液过敏原3基因SgA3的功能,通过RT-PCR克隆SgA3基因,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其在不同发育阶段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并利用载体pSUMO-Mut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克隆获得SgA3基因开放阅读框长699 bp,编码233个氨基酸,其中信号肽位于N端第1~23位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分析发现,SgA3与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粉蝶盘绒茧蜂Cotesia glomerata、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和常见黄胡蜂Vespula vulgaris过敏原3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50.44%、50%、48.89%和47.83%。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SgA3基因在雌成虫中高表达,且在毒液器官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成虫其他组织和雄成虫中的表达量。利用pSUMO-Mut表达载体,成功表达并纯化得到高纯度的SgA3重组蛋白。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gA3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RACE技术,首次从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中克隆获得一个气味结合蛋白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553 bp,开放阅读框411 bp,3'和5'端非编码序列分别为13 bp和129 bp.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编码136个氨基酸,推测编码蛋白质的分子量为15.4 kDa,等电点为8.76.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丽蝇蛹集金小蜂气味结合蛋白基因与现已报道的其它昆虫气味结合蛋白基因在氨基酸水平上的相似性均低于30%,拥有6个保守半胱氨酸位点等气味结合蛋白所具有的典型特征.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丽蝇蛹集金小蜂气味结合蛋白与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气味结合蛋白2,3,4,5,6,7,8和12聚为同一族,与意大利蜜蜂气味结合蛋白5,6和8的进化程度最近.RT-PCR分析表明,丽蝇蛹集金小蜂气味结合蛋白基因不仅在雌、雄成虫触角中高度表达,而且在头部和足中有微弱表达.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精氨酸激酶作为寄生蜂毒液蛋白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管氏肿腿蜂毒液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分析其表达特征,并测定了该毒液蛋白在毒液中的酶活性。克隆获得的毒液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1 068 bp,编码了355个氨基酸,其理论分子量为39.71 kDa,等电点为5.86,并具有精氨酸激酶典型的N端和C端结构域,以及精氨酸和ADP结合位点、ATP-胍基磷酸转移酶活性位点和高度保守的天冬氨酸和精氨酸残基。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膜翅目精氨酸激酶分为两个亚家族,管氏肿腿蜂精氨酸激酶属于亚家族1。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液蛋白基因在卵、幼虫、蛹、雌成虫中的表达量逐渐上升,至羽化10 d时达最高。在不同组织中,该基因在头部和毒液器官中的表达量较高。通过酶活测定发现,管氏肿腿蜂毒液中精氨酸激酶的酶活性为5.18 U/g蛋白。该研究有助于今后揭示寄生蜂毒液精氨酸激酶的功能与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温度及补充营养物对泽兰实蝇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泽兰实蝇是恶性杂草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能够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发育,可有效控制紫茎泽兰的蔓延。【方法】采用人工恒温饲养方法,分别设置5、10、15、20、25、30、35、40℃等8个温度及配置浓度为2.5%、5%、10%和20%的不同营养物(白糖、蜂蜜和葡萄糖),测定温度及营养物对泽兰实蝇雌、雄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在5℃时雌、雄成虫寿命最长,分别为35.06、35.26d;在40℃时雌、雄成虫寿命最短,均为0.16d。雄成虫饲喂20%葡萄糖时寿命最长,为30.00d;而雌成虫饲喂20%白糖时寿命最长,为19.20d。【结论与意义】在5~40℃泽兰实蝇雌、雄成虫寿命与温度呈负相关性;20℃下补充白糖、蜂蜜和葡萄糖均能延长雌、雄成虫寿命。这为泽兰实蝇的室内大量繁殖和田间释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镉与铜在棕尾别麻蝇体内的积累和排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镉(Cadmium,Cd)和铜(Copper,Cu)在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 (Diptera:Sarcophagidae)生长发育过程中积累和排泄的动态变化,在室内给棕尾别麻蝇初产幼虫连续饲喂含不同浓度Cd2'或Cu2+的人工饲料,每隔24 h测定幼虫对Cd2+或Cu2+积累和排泄及变态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棕尾别麻蝇幼虫取食含有Cd2+的饲料后,大部分Cd2+积累在体内,少部分通过排泄系统排出.Cd2+在幼虫体内的积累量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幼虫取食含200 μg/g Cd2+饲料后,体内Cd2+积累量高于取食含100 μg/g、400 μg/g和800 μg/g Cd2+饲料后体内Cd2+积累量,幼虫对Cd2+排泄量亦有相同的规律.Cd2+在幼虫、蛹和刚羽化成虫中的含量依次降低.棕尾别麻蝇幼虫取食含Cu2+的饲料后,其体内Cu2+积累量小于排泄量,而且体内积累量和排泄量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Cu2+积累量和排泄量与取食饲料中的Cu2+浓度均不成正比.在变态过程中,Cu2+也不断被排泄,体内Cu2+含量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克隆和表达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毒液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基因SgAT-Ⅲ,为深入研究该毒液基因的生理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逆转录PCR技术克隆SgAT-Ⅲ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基因序列结构特征,通过qPCR技术分析其在雌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采用载体pCzn1对其进行原核表达.[结果]克隆得到SgAT-Ⅲ基因的ORF,长1338 bp,编码446个氨基酸,其中第1-19位氨基端为信号肽,理论分子量49.49 ku,等电点6.23.多序列比对分析表明,SgAT-Ⅲ与蚂蚁AT-Ⅲ具有较高的氨基酸一致性(>64%),C末端具有serpin蛋白家族典型反应中心环区,含有供靶标蛋白识别的活性裂解位点.系统发育分析表明,SgAT-Ⅲ与膜翅目其他昆虫的AT-Ⅲ亲缘关系较近,且与蚂蚁的AT-Ⅲ聚为一支.qPCR分析表明,SgAT-Ⅲ基因在毒液器官中高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发现,成功表达SgAT-Ⅲ重组蛋白,纯化得到高纯度的重组蛋白.[结论]克隆得到SgAT-Ⅲ基因,其在毒液器官中高表达,纯化得到SgAT-Ⅲ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毒液基因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的泽兰实蝇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泽兰实蝇 Procecidochares utilis 幼虫肠道细菌的多样性。【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泽兰实蝇幼虫肠道细菌的16S rDNA-V6变异区序列进行测序,应用USEARCH和QIIME等软件整理和统计样品序列数目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数量,分析物种的丰度和Alpha多样性。【结果】共获得1 593 506 对reads,拼接为1 579 372条tags,经过滤后得到的1 572 860条tags聚类为1 341个OTU。总共注释到13个门,4个纲,6个目,7个科,10个属和4个种。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细菌为优势菌,占99%;在属分类阶元上,沃尔巴克氏体属 Wolbachia 占45%,是优势属。【结论】泽兰实蝇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丰富。相关的种类和丰度信息为后期研究揭示肠道细菌介导泽兰实蝇寄主植物专化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唾液腺的解剖是研究捕食性蝽类唾液成分及功能的关键。以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为例,报道了解剖获得其完整唾液腺的方法。该方法与其他解剖方法相比明显不同之处在于使用镊子固定虫体,更有利于唾液腺的解剖与收集。通过拍照观察,叉角厉蝽的唾液腺由主腺、副腺、肺门和导管组成。主腺可分为主腺前叶和主腺后叶,它们之间通过肺门相连。主腺肺门处着生有两根导管,其中一根导管与口器相连,而另一根导管与副腺连接。本文描述的解剖方法以及叉角厉蝽唾液腺形态结构可用于指导解剖获得其它捕食性蝽类的唾液腺,进而提取唾液开展成分鉴定和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重金属镉(Cd)饲喂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e的幼虫,研究镉对其成虫繁殖能力和生殖腺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棕尾别麻蝇幼虫在取食含100 μg/g、200 μg/g、400 μg/g和800 μg/g Cd2的人工饲料后,成虫的羽化率和寿命都明显下降;但镉处理对成虫的交配率无...  相似文献   
10.
寄生蜂是重要且种类最为丰富的膜翅目昆虫类群之一,也是极具价值的害虫生物控制因子。寄生蜂携带有不同类型的活性因子,包括毒液、多分DNA病毒类病毒颗粒、卵巢蛋白、畸形细胞及幼虫分泌物等,用于调控寄主害虫的免疫反应、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以确保成功寄生并确保其子代在寄主害虫体内(内寄生蜂)或体表(外寄生蜂)正常发育,最终可导致寄主害虫死亡,从而有效控制寄主害虫种群数量。目前已有诸多与寄生蜂调控寄主害虫内在机理相关的研究报道,该领域也已成为昆虫寄生学与生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仅从寄生蜂寄生因子多样性、寄生蜂调控寄主害虫免疫及发育的机理等方面,对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