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广西药用野生稻 (Oryza officinalis)具有多种优良特性 ,是水稻遗传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之一。本实验以 Biotin标记的药用野生稻总 DNA作探针 ,未标记的栽培稻 (Oryzasativa)总 DNA作封阻 ,以 HRP- DAB系统进行信号检测 ,对栽培稻与广西药用野生稻的杂种F1植株的根尖染色体制片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采用封阻比例 1∶ 2 0~ 30时 ,杂交效果较为理想 ,药用野生稻的 1 2条染色体显深棕色 ,而栽培稻的 1 2条染色体着色很浅。在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核中 ,也检测到大量杂交信号分布于核的周边。  相似文献   
22.
黄瓜植株性别表现与3种氧化酶同工酶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分析了二叶期纯雌株和雌雄株黄瓜(Cucumis sativus L.)子叶和真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结果发现:给株比雌雄株酶活性强、酶带数量多,这种差异酶带大多与雌性或雌雄性别紧密相关,经检验可以作为黄瓜雌性株早期鉴定的生化标记,尤其以真叶中多酚氧化酶同工酶Rf0.287表现稳定,鉴定成功率高。等电聚焦电泳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辨效果好。  相似文献   
23.
提高疣粒野生稻愈伤组织分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低温处理、更换培养基凝固剂以及液固交替培养的方式,成功地保持了疣粒野生稻愈伤组织的胚性,提高了绿苗分化率。结果表明:低温处理12 天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最高;用琼脂糖代替琼脂作为培养基凝固剂,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通过液固交替培养的方式保持了悬浮系的分化潜能,在悬浮培养18 个月后,绿苗分化率仍达到41 .6 % ,而持续悬浮培养12 个月的愈伤组织全部丧失分化能力。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部分酶带的丢失与愈伤组织分化能力的丧失有关  相似文献   
24.
针对野生稻离体培养困难,一些品种甚至难以诱导愈伤组织、分化能力低等问题,我们在以往改变培养方式[汪晓玲等.武汉大学学报,1996,生物工程专刊:32~36]和干燥处理愈伤组织[谭光轩等武汉大学学报,1997,(4):485~489],以提高野生稻绿苗再生能力的工作基础上,以及在研究中发现高浓度的琼脂糖能够提高野生稻愈伤组织绿茵分化率的启示下,设计了继代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中交替使用琼脂和琼脂糖的效果的实验。实验材料有:紧穗野生稻(Oryzaeichingeri),染色体组型CC;短花药野生稻(Oy…  相似文献   
25.
野生稻不同外植体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野生稻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时的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在8.7% ̄94.7%之间,成熟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普遍高于幼穗,但很少能再生绿苗。野生稻幼穗直接分化培养再生绿苗率普遍高于通过愈伤组织培养分化的再生绿苗率。  相似文献   
26.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短花药野生稻成熟胚的愈伤组织诱导频率高于茎节,但不能再生成苗,来源于茎节的胚性愈伤组织的绿苗再生率则为14.3%,短花药野生稻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辐射状排列的细胞和干燥区域,进而产生成熟的胚状体,许多球形胚上出现紫红色斑点(茎的颜色),可作为胚状体形态发生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