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安庆褐飞虱近三个大发生年虫源和气候条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并分析安庆市1997,2005年和2006年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hs(Stal)大发生的虫源、气候条件。1997年,迁入期偏早,初迁虫量大,到7月26日止,单灯累计诱量为1228~8698头;7、8月份气温比历史均值低0.2~1.3℃,导致单季稻上基数适温协同暴发型;再迁补充虫源峰次较多,但9月份气温比历史均值低1.0℃,抑制了双季晚稻褐飞虱发生。2005年,迁入期较早,但初迁虫量低,到7月26日止,单灯累计诱量为200~3334头;7月中旬至8月份气温比历史均值低0.4~0.8℃,9月至10月中旬气温比历史均值高1.8~2.2℃,有利褐飞虱发生的气候条件长达3个月;同时,夏、秋季台风暴雨频繁,再迁补充虫源丰富,8月16日~9月25日每侯灯下≥1000头的回迁峰次多达5个,分别比1997年和2006年多1个和2个,导致多代连续重发。2006年,迁入期早,6月底以前的早迁虫量分别是1997年和2005年同期的6.4倍和2.1倍,初迁虫量大,到7月26日止,单灯累计诱量为1595~7181头;虽然7、8月份气温比历史均值高1.0~2.0℃,但单季稻田间小气候适宜,构成单季稻基数暴发型;再迁补充虫源峰次较少,但8月底~9月初短期内大量集中迁入,9月下旬至10月份气温异常偏高,高于历史均值1.5~3.0℃,引起晚稻持续重发。  相似文献   
2.
安庆市第三代二化螟田间为害状况及水稻损失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阐述了3代二化螟在双季晚稻上发生危害症状和出现的新特点,明确了各种受害症状均有产量损失,损失率为12.85% ̄59.63%;建立了田间友观受害状与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为产量损失调查提供了参考依据。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降低。药剂防治试验、示范表明,在本代卵孵盛期或初见红叶期选用杀虫双或三唑磷防治1次,防治效果可达72%以上。于以上两个时期防治2次,防治效果可达91%以上,同时可  相似文献   
3.
松乳菇组织分离菌株的rDNA ITS序列分子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松乳菇子实体和组织分离菌株rDNA ITS区域进行测序分析,通过和GenBank中已知的乳菇属的种进行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树图分析,鉴定出分离菌株就是松乳菇的纯菌种。  相似文献   
4.
对松乳菇子实体和组织分离菌株rDNA ITS区域进行测序分析,通过和GenBank中已知的乳菇属的种进行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树图分析,鉴定出分离菌株就是松乳菇的纯菌种。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长双歧杆菌BBMN68蛋白质图谱,采用双向电泳的方法建立了2-D参考图谱,通过MALDI-TOF/MS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搜索,鉴定到206个蛋白质(占长双歧杆菌BBMN68基因预测总蛋白的11.4%)。通过2-D胶分析,共有800±15(对数期)和800±20(稳定期)个蛋白质,其中282个蛋白点成功鉴定,代表206个不同的蛋白质。另外,分析了实验鉴定蛋白质的等电点和分子量,蛋白功能,密码子偏好性,蛋白质疏水性以及蛋白质细胞定位的分析。研究结果为长双歧杆菌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参考图谱和蛋白质基础信息数据。  相似文献   
6.
2006年安庆地区褐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大发生的特点主要有:迁入虫量大、回迁峰次明显;短翅型成虫发生早、虫口高;田间种群增长迅速,全市普遍重发,局部暴发;田块间虫口差异大。分析认为导致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丰富的初迁虫源奠定了大发生的基础;褐飞虱生物型变化,食料条件丰富;单季稻面积扩大,从食料和生境2个方面为褐飞虱发生提供利好条件;褐飞虱对主治药剂吡虫啉产生抗性,促进褐飞虱暴发。还就加强异地监测、抗药性监测、田间调查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