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 VM)描述了肿瘤细胞在无内皮细胞参与下形成新的微循环模式的过程。临床上,VM与侵袭性表型和较差的患者生存率有关。以前的许多研究都集中在血管生成因子方面;最近的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周围的细胞外基质对肿瘤发展具有显著调控作用。细胞外基质蛋白质可能授予肿瘤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能力。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层黏连蛋白(laminin, LN)基质在黑色素瘤和骨肉瘤的肿瘤进程和VM形成中的作用。相较于Control组,高浓度LN基质培养下,肿瘤细胞的黏附、增殖、迁移、干性表达和VM形成能力显著增强;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实时定量PCR分析其内在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层黏连蛋白基质可以显著促进肿瘤细胞CD133的表达,同时E-钙黏着蛋白I的mRNA表达下调(P<0.05),而Integrin、N-cadherin、Vimentin以及Snail、Twist的mRNA表达上调(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层黏连蛋白促进肿瘤细胞的黏附、增殖、迁移和VM形成能力,并揭示了VM形成的潜在机制,为后期抗血管生成拟态的诊疗提供...  相似文献   
2.
我国伊犁河鱼类群落结构及外来鱼类适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9年,在我国伊犁河流域的6个断面开展了鱼类群落结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伊犁河流域现有鱼类共计29种,大多属于鲤形目。鱼类群落组成与20世纪末期相比发生了变化,银色裂腹鱼、短头鲃、银鲫、鲢、北方泥鳅在本研究中未出现,尤其是银色裂腹鱼,截至目前为止的鱼类资源调查中,均无捕获记录。历史研究中未见的乌鳢与大口鲇在本研究中有捕获。外来鱼类的出现率和数量均有所增加。对鱼类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显示伊犁河流域鱼类群落多样性较低,下游干流和上游支流的鱼类群落结构差异较大。现阶段,我国伊犁河流域主要的优势种外来鱼类有鲤、和鲫。利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对鲤、和鲫的适生区域进行预测,与鱼类资源调查获得的鱼类实际分布区对比,显示鲤和在我国伊犁河流域的分布范围与预测结果是吻合的,而鲫在进入伊犁河流域之后开始向上游支流河段扩散。由于这几种外来鱼类在一开始引入的时候未采取管控措施,又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且伊犁河流域的鱼类多样性较小,因此极易形成规模并扩散。外来鱼类的入侵,会对土著鱼类造成巨大的威胁。基于本论文研究结论,应当将已发生生态位漂变的鲫其作为重点关注种类,关注外来鱼类的生活史对策,深入研究外来鱼类的入侵机制和诱因;对上游支流河段的生境进行监测,关注气候和水文变化,尤其是土著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的变化,尽可能减小人类活动干扰;对伊犁河流域的鱼类资源进行长期监测,关注鱼类群落结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增加对土著鱼类的增殖放流;严格控制进出口贸易和增殖放流时夹带的外来鱼类。维护我国伊犁河流域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