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回顾1999年11月6日,在原微生态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微生态学的开创者康白教授的关心和推动下,在知名儿科专家段恕诚教授亲自筹备组织联络,和刘作义、黄志华、梁淡梅、许春娣等教授的参与协助下,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儿科学组在西安临潼正式成立(图)。康白教授、周殿元教授、杨景云教授、潘令嘉教授、袁杰利教授等全国微生态学专家出席了成立大会,并进行了学术讲座。光阴荏苒,微生态学分会儿科学组已经历了20年的历程,期间得到了历任主任委员康白教授、熊德鑫教授、李兰娟院士、副主任委员袁杰利教授,微生态学专家肖晓蓉教授、张德纯教授、胡宏教授及儿科专家董永绥教授、杨锡强教授、杨永弘教授、申昆玲教授等的大力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2006年10月15—18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分会儿科微生态学组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儿科承办的全国小儿微生态第五次学术会议,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会议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儿科界微生态领域研究论文近60篇,大会代表共60余人,邀请到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分会主任委员熊德金教授,  相似文献   
3.
双歧杆菌与儿童腹泻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尤以发展中国家最为突出。据WHO不完全统计,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45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腹泻病。由此可见。腹泻病不仅是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原因.也是威胁儿童生命的主要因素。儿童腹泻病病因十分复杂,诸如社会、环境因素。个体因素.饮食与感染等。但近20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正常菌群.尤其是双歧杆菌与腹泻的关系密切。双歧杆菌等正常菌群与机体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机体为双歧杆菌提供定植的条件。双歧杆菌又为机体防治疾病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笔者就肠道双歧杆菌与儿童腹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第二届全国儿科微生态学研讨会于 2 0 0 0年 1 0月 1 8日至2 0日在美丽的山城——重庆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由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承办 ,并得到了珠海丽珠集团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 1 8个省、市、自治区的 77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大会收到论文和专题报告 75篇 ,其中专题发言和讲座 1 1篇 ,大会报告论文近 30篇。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主任委员康白教授 ,分会常委、临床微生态学组组长周殿元教授 ,口腔微生态学组副组长、四川省微生态学会主任委员肖晓蓉副教授专程到会 ,并做了微生态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儿…  相似文献   
5.
双歧杆菌体外对STM拮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休外双歧杆菌对鼠伤寒沙门菌的拮抗作用,方法将两歧双歧杆菌STM混合培养。观察STM生长情况。结果STM和B.bifidum混合培养与STM单独培养对照相比较,菌量明显降低。结论B.bifidum在体外对STM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歧双歧杆菌和不同剂量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WPG)对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分泌IL-12的影响。方法以双歧杆菌全菌(量)和不同剂量双歧杆菌WPG(1-8μg/ml)与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共培养,用ELISA的方法测定培养上清中IL-12的量。结果双歧杆菌和其WPG(1-6μg/ml)与树突状细胞共培养后,树突状细胞分泌的IL-12的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当WPG量为1-5μg/ml时树突状细胞分泌的IL-12的量呈剂量依赖性,其中WPG量为5μg/ml时作用最为显著,WPG量为6μg/ml时分泌IL-12量减少,WPG量为8μg/ml时,分泌的IL-12量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歧双歧杆菌及其WPG能够刺激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IL-12分泌;双歧杆菌WPG的免疫刺激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儿科临床益生菌制剂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儿科医生合理使用益生菌制剂提供帮助。方法抽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12月门诊处方1627024张,并将2月、10月含益生菌制剂的处方9173张按临床诊断进行分类,统计益生菌制剂使用情况,使用制剂,用药年龄,用药科室及疾病,益生菌制剂间的联用及与抗生素联用。结果1627024张门诊处方中含益生菌制剂处方为54950张,占总处方数的3.38%。54950张含益生菌制剂处方中,含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的处方最多,为19052张,占34.67%(19052/54950);用药患者年龄≤1岁的处方43163张,占78.33%(43163/54950);来自感染消化科的处方31048张,占56.50%(31048/54950);2种益生菌制剂合用的处方765张,占1.39%(765/54950);与抗生素联用的处方13641张,占24.82%(13641/54950)。2月、10月共9173张含益生菌制剂处方中,用于消化道疾病5717张,占62.32%(5717/9173);呼吸系统疾病2389张,占26.04%(2389/5717);新生儿黄疸541张,占5.90%(541/5717);过敏性疾病525张,占5.72%(525/5717)。结论儿科门诊常用双歧杆菌为主成分的益生菌制剂,主要治疗肠道疾病,1岁以下婴儿为主要施治对象,符合微生态制剂药理机制;医生对微生态制剂的成分和耐药益生菌情况不够清楚,造成益生菌制剂与抗生素联用较普遍,并存在组成菌相同或类似的益生菌制剂联用。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和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的12 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每例生后5~7d,均采集新鲜大便做双歧杆菌定量培养,并做10个相关因素的准确登记。结果 母亲分娩方式、临产期及产后是否使用抗生素、母亲妊娠期饮食习惯以及新生儿黄疸期长短与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有相关性( P均<0 .0 1)。结论 提倡阴道分娩、临产期及产后不用抗生素、妊娠期多食发酵制品和素食,并尽量设法缩短新生儿黄疸时间,均有益于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相对充足  相似文献   
9.
黏膜免疫系统(mucosal immune system,MIS)亦称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等,是人体重要的防御屏障,机体50%以上的淋巴组织和80%以上的免疫细胞集中于此,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0.
双歧杆菌对肠上皮细胞生长和白介素-8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人肠上皮细胞株HT29生长及其IL-8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HT29细胞在96孔板上生长24h后分为正常细胞对照组、高剂量双歧杆菌共培养组(细菌终浓度为1×10^10CFU/m1)、低剂量双歧杆菌共培养组(细菌终浓度为1×10^6CFU/ml)、轮状病毒感染对照组,分别加入不同剂量双歧杆菌和感染轮状病毒共培养,继续培养24h,光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情况,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8表达水平。结果光镜下观察到双歧杆菌与HT29细胞共培养后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共培养24h后MTT检测双歧杆菌对HT29细胞增殖和调亡无明显影响,但轮状病毒感染对照组细胞病变脱落,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共培养6h,其余3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8分泌较正常细胞对照组增加(P〈0.05),高剂量双歧杆菌组增加较低剂量双歧杆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个剂量组均明显低于轮状病毒感染阳性对照组的IL-8分泌增加水平(P〈0.05);感染后24h,细胞培养上清中IL-8分泌水平高于正常细胞对照组(P〈0.05),但高、低剂量双歧杆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个剂量组IL-8分泌增加水平均明显低于轮状病毒感染阳性对照组(P〈0.01)。结论两歧双歧杆菌共培养不影响HT29细胞的生长,双歧杆菌能够促进HT29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8,但明显低于致病微生物刺激引起的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改变,这种促进作用无时间-剂量依赖关系,提示双歧杆菌与肠道内致病微生物对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不同,双歧杆菌促进肠上皮细胞分泌IL-8可能与其参与的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发育成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