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毛良科类叶升麻(Artaea asiaticaHara)根和根状茎次生木质部中的管状分子进行观察.发观其管状分子类型丰富,主要有:管胞、管胞状导管、纤维导管和典型的导管分子,其中管胞、管胞状导管和纤维导管为在该类群中首次报道;在导管分子中.存在着梯状穿孔板、网状穿孔板、混合型穿孔板和单穿孔板.其中网状穿孔板和混合型穿孔板为在陔类群中的首次报道;对其导管分子上的侧壁穿孔板、多穿孔板和纹孔膜残余也进行了描述。根据类叶升麻次生木质部中多变的管状分子类型,认为以往积累的有关毛茛科植物管状分子类型及导管穿孔板类型是小个面的,因此以该性状为参考作出的有关某一个类群的原始性和进化性的推论也是不可靠的。同时探讨了不同类型管状分子作类叶升麻不同器官的分布与其生理功能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同时将该植物作为毛莨科的代表类群.与其它基邴类群植物导管分子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3.
根据以前的报道,类叶升麻 Actaea asiatica Hara具有10条大型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6条较大 的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核型在毛茛科中显得最为对称和原始,而类叶升麻属的其他种类具有10条 大型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4条较大的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两条没有短臂的染色体。在毛茛科中,同 一属的染色体形态通常十分相似,因此上述类叶升麻的核型分析结果十分可疑。本文重新检查子该种 的染色体。结果表明其核型与该属其他种类的核型没有明显区别。与升麻属其他4属,即 Beesia, Anemonopsis,Souliea,Cimicifuga相比,类叶升麻及该属其他种类都具有两条没有短臂的T染色体,因 此类叶升麻属 Actaea L.的核型不对称性程度在升麻族中显得最高,其核型在该族中也可能最为进化, 这两条T染色体可以作为类叶升麻属的细胞学标志,据此可以将该属与升麻族其他4属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4.
由于对单穗升麻(毛茛科)的形态鉴别性状缺乏确切理解,我国学者长期以来对该种概念和界定的认识有误,常将其与传统定义的、概念过于宽泛的\"升麻\"相混。基于标本和野外居群观察,我们重估了单穗升麻一些过去被我国学者所忽略或不了解的性状如花序分枝开花顺序、花色、心皮柄长度等的变异式样和分类学价值,确定单穗升麻以顶生小叶披针形至椭圆形,通常三深裂且中裂片再三至五羽状浅裂,顶生总状花序伸长并先于明显较短的侧生总状花序开花,花白色,退化雄蕊亦白色,杯状,顶部二深裂,心皮柄较长且果期继续伸长,而与升麻属其他种类易于区别。我们所揭示的该种在我国的分布区较以前所记录者明显要广。安徽、重庆、甘肃、广东、贵州、河北、黑龙江、河南、湖北、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山西、四川、云南、浙江皆有单穗升麻分布。 相似文献
5.
毛茛科升麻族植物药用亲缘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和归纳了在北美、欧洲以及亚洲广泛应用的毛茛科Ranunculaceae升麻族Cimicifugeae药用植物的系统分类、传统药用价值、现代药理以及化学成分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该族植物的药用亲缘学关系.升麻族药用植物主要含有9,19-阿尔廷烷三萜皂苷以及肉桂酸衍生物两大类化合物.升麻族植物在传统药用中被用来镇痛、解毒、抗炎,在北美很早就被印第安人用来治疗妇科疾病.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升麻族植物还具有抗骨质疏松、抗病毒、抗肿瘤、抗过敏、类雌激素样作用等.通过对升麻族植物药用亲缘学的初步研究,我们发现由于类叶升麻属Actaea和升麻属Cimicifuga的疗效和化学成分相近,因此两属的亲缘关系也近.考虑它们果实的形态差异,以及细胞学特征不同,认为这两属为升麻族植物的一个分支,且以类叶升麻属较升麻属更为进化.从化学分类学的角度来看,铁破锣属Beesia含有特殊铁破锣皂苷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而黄三七属Souliea既和铁破锣属一样含有五环三萜和铁破锣型环阿尔廷烷三萜类化合物,又和升麻属、类叶升麻属一样含有吲哚生物碱,因此可以认为它是铁破锣属和升麻属、类叶升麻属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升麻族植物特有的清热解毒功效与其特殊的阿尔廷烷三萜皂苷化学成分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认为阿尔廷烷三萜皂苷可以作为抗肿瘤、抗病毒的新药源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毛茛科(Ranunculaceae)升麻属(Cimicifuga L.ex Wernisch.)为北温带分布属。Compton等1998年(Taxon 47:620和Appendix1)报道我国热带岛屿海南岛五指山有小升麻[C.japonica(Thunb.)Spreng.]植物的分布,从而使升麻属这一较典型的北温带分布属的分布区扩展至热带地区。经检查他们引证的标本———黄志44305,发现上述报道完全错误,是他们将这一标本的产地错误地归于海南岛的结果。此外,还指出他们将采自贵州平伐附近的标本J.Cavalerie 7868的产地错误地归于云南。在我国,小升麻目前仅知在安徽、重庆、甘肃、广东、贵州、河南、湖北、湖南、陕西、山西、浙江有分布。 相似文献
7.
8.
猪屎豆( Crotalaria pallida)为典型的蝶形花植物,分布极广,是路边或遭破坏生境中最常见的先锋种之一,野外观察未发现其有营养生殖的现象,主要为种子繁殖。该研究通过对自然生境中猪屎豆开花物候、访花昆虫及繁育系统的研究,旨在从繁殖的角度阐述其快速扩张的能力。结果表明:尽管猪屎豆的主要访花昆虫是蜜蜂,但蜜蜂的访花频率极低[(1.73±1.30)次/花序·h-1],且在整个花期内花药和柱头均被龙骨瓣包裹,蜜蜂访花时未成功接触柱头和花粉,不能实现传粉,因此蜜蜂不是猪屎豆有效的传粉昆虫,这与假说“蝶形花普遍是对膜翅目昆虫,尤其是对蜜蜂传粉的适应”不一致。人工授粉结果显示,猪屎豆为自交亲和种,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其繁殖主要通过主动自交生产种子来实现,且在自交过程中长短花药都参与主动自交。这种自交方式不同于其他蝶形花植物的主动自交仅由短花药实现。对猪屎豆而言,长短花药均参与自交能够增加柱头的授粉几率,保证其在不利的生境中成功结籽,是其成功扩张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毛茛科铁线莲属的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英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 ,较全面地观察了铁线莲属 (Clematis)植物和邻近类群的叶表皮特征 ,并对其系统学意义进行了讨论。在光学显微镜下 ,观察了铁线莲属 12组 6 3种 5变种及其同族邻近类群 3属 9种 ;在扫描电镜下 ,观察了铁线莲属 7组 2 7种 2变种及其邻近类群 2属 6种植物的成熟叶表皮细胞及气孔器的特征。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叶表皮细胞形状 (表面观 )为多边形、不规则形 ,垂周壁式样为较平直、浅波状和波状 ,气孔器普遍存在于下表皮 ,少数种的上表皮也有分布 ,其类型均为无规则型。在扫描电镜下可见 :叶片通常具有条纹或有颗粒状或鳞片状附属物 ,气孔器外拱盖内缘通常为浅波状或近平滑。在黄花铁线莲组 (sect.Meclatis (Spach)Tamura)和灌木铁线莲组 (sect.FruticellaTamura)中 ,叶表皮具有双面气孔器的特征对于组下亚组的划分有一定意义。并且叶表皮特征对于一些种的分类学处理也有一定的价值 ,同时也为属下组间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了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0.
中国毛茛科植物小志(十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描述了中国毛茛科的四新种和四新变种,做出三新组合,报导了Delphinium tabatae, Thalictrum petatoideum,和Callianthemum cuneilobum的新分布,恢复了Delphinium eriostylum<.i> Lévl.的种的等级,将Delphinium grandiflorum L.var.glandulosum W.T.Wang处理为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