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研究群落构建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群落动态过程中的构建规律对于了解群落演替机理有重要的作用。该文以海南岛刀耕火种干扰后自然恢复的10 hm 2热带低地雨林为研究对象, 通过比较不同恢复阶段的次生林(15年、30年和60年)和老龄林在幼苗、幼树和成年树群落的物种组成, 揭示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构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老龄林中不同径级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不同径级间的物种相似度显著高于各恢复阶段的次生林, 但优势种在群落中的比例低于各恢复阶段的次生林。随着自然恢复过程的进行, 次生林群落物种组成与老龄林的相似性也逐渐增大, 支持演替平衡理论。所有恢复阶段样地中幼苗的个体、物种丰富度和基于多度涵盖估计量(ACE)都低于幼树和成年树群落, 幼苗层物种组成与幼树、成年树也有较大差异, 说明新增到幼苗群落可能是一个难于预测的过程。研究结果说明了确定过程和随机过程共同决定了次生演替的群落构建。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温度与优雅岐脉跳小蜂出蜂率、性比间的关系,明确繁殖时利于提高该蜂出蜂率、雌性比的温度,在18℃、21℃、24℃、27℃、30℃、33℃条件下,以橡胶盔蚧为寄主,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优雅岐脉跳小蜂的出蜂率及性比。结果表明:18℃-33℃,随着温度的升高,优雅岐脉跳小蜂出蜂天数由14 d增加到22 d再降到0 d,21℃时出蜂天数最长;温度与出蜂天数呈线性关系。日出蜂率随温度升高呈现出先增加至峰值后减少的钟形曲线,24℃的日出蜂率最高为48.44%,33℃的最低为0;单雌出蜂量也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由11.02头增加到峰值59.15头,然后减少到0,21℃时出现最大值。该蜂子代具偏雌性,18℃-30℃,雌性比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由74.24%降至53.33%。33℃恒温条件下不会羽化出蜂。综合这两项指标,21℃-24℃是繁殖该蜂的适宜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高密度养殖带来的水体污染、由水体污染导致的水生动物病害频繁发生,已成为限制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基于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调控水质、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治病害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受到行业的关注。文章从生物絮团技术的原理、主要优点、影响因素等方面总结了其研究进展,旨在为我国当前的养殖模式变革、提质转型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