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和台湾蕨类植物多样性及其大陆性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海南和台湾是我国南部和东部两个最重要的大陆性岛屿,具有极为丰富的蕨类植物多样性。特有现象揭示着植物区系和植物多样性的历史,间断分布揭示着与邻近或相关植物区系的联系;特别是在岛屿地区,这种现象和意义尤其明显。海南有蕨类植物区系55科、135属、466种,其中特有种有32种,台湾蕨类植物区系57科、142属、599种,其中特有种达66种。在海南与台湾两地,有共有属104属,共有种仅有176种。台湾海峡出现始于晚白垩世,持续至第四纪;琼州海峡出现于早第四纪,因此,两地的特有现象远少于种子植物(台湾有801种,海南有501种),原因与蕨类植物具有更广的散布性相关,而且在被子植物中起重要作用的物种生物学障碍(机制)在蕨类是缺乏的;形态学的、生殖生物学特征导致蕨类植物具有较缓慢的物种演化历史和较低的灭绝率(Smith,1972)。海南和台湾蕨类植物区系的比较还表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对植物区系的物种分化和物种多样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伯荪  彭少麟  郭泺  叶有华 《生态学报》2007,27(5):1690-1695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按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分异,以带、域、省、区、类型为5个基本单位及亚、组等为辅助单位,组建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分类体系。把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作为省级单位,它隶属于全球热带林景观带、亚洲(东方)热带林景观域、中国热带林景观亚域,其下划分为东部潮湿森林景观、西部半干旱森林景观、中南部山地森林景观、热带常绿针叶林景观、热带竹林景观和热带人工林景观6个森林景观区;以热带低地沟谷热带雨林为代表的11个森林景观亚区;以热带低地沟谷龙脑香森林景观为代表的26个森林景观类型组;以热带低地沟谷青皮林为代表的54个森林景观类型。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分类体系较全面地表达了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在深圳市内伶仃岛薇甘菊危害的不同群落生境中,设立9块样地81个小样方,用森草净(即70%嘧碘降水溶性粉剂)杀灭样地中的薇甘菊施量为0.0001~0.02 g•m-2,结果表明:各浓度的森草净杀灭效果均较好,杀灭率随着用药量的增加而提高;在坡地和溪谷生境中,森草净用药量分别为0.05~0.1 g•m-2、>0.2 g•m-2能较彻底地杀灭薇甘菊。应用HPLC法检测样地土壤中嘧磺隆残留量,溪谷土壤中嘧磺隆半衰期C=C0•e-0.083TT1/2=8.4,施药后37 d消解95.9%,坡地高浓度级半衰期C=C0•e-0.046TT1/2=15.1 d,施药后37 d消解85.0%,坡地低浓度级半衰期C=C0•e-0.090T, T1/2=7.7 d,施药后15 d消解742%。不同浓度森草净处理样地,施药后7、15、37 d均可检测到嘧磺隆,并且含量越来越小,但施药后68 d的土样,均未检测到嘧磺隆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孑遗植物桫椤种群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应用 RAPD标记分析了桫椤分布在海南尖峰岭及霸王岭 ,广东塘朗山、黑石顶及大西山孑遗种群的遗传变异。 2 8个引物共检测到 1 1 8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33个 ,多态位点比率 2 7.97%。Shannon多样性、Nei遗传分化和分子方差分析 ( AMOVA)结果一致显示尖峰岭种群遗传多样性最大 ,霸王岭种群次之、塘郎山种群第三 ,黑石顶种群第四 ,而大西山种群最小。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间 ;Shannon指数测出的种群间遗传多样性所占比率为 79.1 0 % (基于表型频率 )和 77.85 % (基于基因频率 ) ,Nei基因分化系数 ( Gst)达 80 .69% ,分子方差分析也表明种群分化极为显著 ( Φst=0 .82 86,P<0 .0 0 1 )。桫椤的种内遗传多样性水平很低 ,种内 Shannon多样性仅为 0 .0 641 (基于表型频率 )和 0 .1 1 2 4 (基于基因频率 ) ,总基因多样性只有 0 .0 770。另外 ,Jaccard相似性系数的 UPGMA分析结果显示 5个种群分为两个分支 :尖峰岭种群和霸王岭种群组成一分支 ;黑石顶、塘郎山和大西山种群组成另一分支 ,并且三者中前两者的遗传关系更为密切。聚类分析结果还得到主成分分析的支持。根据桫椤种群的遗传变异特点 ,初步探讨了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铁角蕨科资料(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兆洪   《广西植物》1989,(4):289-292
<正> 本种形体近似狭鳞巢蕨N.grevillei(Wall.)J.Sm,但根状茎上的鳞片卵状长圆形,叶柄两侧无翅,孢子囊群较短,不达叶片边缘,可资识别。  相似文献   
6.
鼎湖山格木群落的生物量和光能利用效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量,发现其中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群落的生物量为568.172t/hm^2,叶面积指数为27.8025m^2/m^2,均高于大面积分布的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xsis)群落。用红外线CO2气体分析法,分层测定了格木群落主要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度,计算了嫩落的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结果表明,格木群落的总生产力为279  相似文献   
7.
用测树器和年轮解析法 ,测定了广东黑石顶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立木和幼树的径向生长和高生长。年轮解析法测得立木的年直径生长量在 0 .1~ 0 .5cm之间 ,一些立木的直径生长呈现出生长快的年份 ( 1~ 3a)和生长慢的年份 ( 1~ 3a)交替的节律。测树器测得立木 5a的年平均直径生长量为0 .0 74cm,5年期间测得有 1 7.6%的个体直径为零增长或负增长。立木的年高增长量为 1 0~ 50 cm,高生长高峰期通常在 1 0~ 30年龄。在树木生长的早期 ,高度的生长优于直径的生长 ,而在树木生长的中、后期 ,直径的生长逐渐优于高度的生长。用游标卡尺和卷尺测得幼树 (通常 1~ 3m高 )的直径和高度 5a的平均生长量分别为 0 .1 0 7cm和 4.76cm。 5a间没有幼树的直径生长为零增长或负增长 ,但约有 9%的个体的高度生长为零增长或负增长。  相似文献   
8.
吴兆洪   《广西植物》1988,(2):169-178
<正> 本稿亦为作者的讲学稿之一。原来是不打算作为独立的专题,而把内容分散在以前几次讲学中简略提及,但多次讲完后,均被要求集中材料专题讲述我国蕨类植物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现将这专题的材料集中,写成此讲学稿。由于蕨类植物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较长,问题错综复杂,在选材方面仍需同行们多提宝贵意见,集思广益,反复修改,希望能将这一学科的全面的、真实的历史写好。本稿仅为作者的看法,欢迎同行们广泛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9.
10.
球盖蕨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