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吉林省白城市双塔遗址东周时期人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塔遗址是近年来松嫩平原先秦时期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该遗址为建立白城西部乃至科尔沁沙地东部地区汉以前考古学文化的编年序列,廓清相关诸考古学文化的谱系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判断同类遗存年代提供了重要标尺,特别是东周时期人骨标本的发现,是迄今在科尔沁沙地东部地区发现的唯一一份保存较为完整的人骨资料。本文对出土9例东周时期的颅骨(男性6例,女性3例)进行了体质人类学的研究,该组颅骨在种族特征上可归入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北亚人种范围。在若干古代和现代对比组中,双塔组东周时期居民的体质特征与井沟子东周时期居民、近代蒙古人最为接近,属于先秦时期我国北方地区的"古蒙古高原类型",佐证了这一时期该地区的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国东北地区目前所知较早的双塔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动物遗存及其生存环境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古代人类的生存模式。本项研究的主要材料基于2007年双塔遗址一期地层及遗迹单位出土的三万多件以脊椎动物为主的动物遗存,并结合孢粉分析的研究成果。研究工作主要采用比较解剖学、动物地理学、动物生态学,以及文化历史考古学的分析方法。约一万年前双塔遗址周围处于干旱的沉积环境,气候较冷,双塔一期早中段,植被覆盖率较高,呈现出草甸为主的植被景观,还曾有林地和一定规模的河湖;然而,晚段的植被覆盖率降低,环境变为半荒漠;人们采用的是以蒙古兔、环颈雉等小型动物为主要狩猎对象,兼营渔捞的广谱型肉食资源获取的经济形态;结合对遗址出土的石制工具组合分析,推断当时人们采用的是以渔猎采集经济为主的广谱型生业模式,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可持续性发展的生存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东北地区目前所知较早的双塔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动物遗存及其生存环境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古代人类的生存模式。本项研究的主要材料基于2007年双塔遗址一期地层及遗迹单位出土的三万多件以脊椎动物为主的动物遗存,并结合孢粉分析的研究成果。研究工作主要采用比较解剖学、动物地理学、动物生态学,以及文化历史考古学的分析方法。约一万年前双塔遗址周围处于干旱的沉积环境,气候较冷,双塔一期早中段,植被覆盖率较高,呈现出草甸为主的植被景观,还曾有林地和一定规模的河湖;然而,晚段的植被覆盖率降低,环境变为半荒漠;人们采用的是以蒙古兔、环颈雉等小型动物为主要狩猎对象,兼营渔捞的广谱型肉食资源获取的经济形态;结合对遗址出土的石制工具组合分析,推断当时人们采用的是以渔猎采集经济为主的广谱型生业模式,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可持续性发展的生存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