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陶纪时期紧邻黔中古陆南缘的贵阳乌当发育有富含牙形刺的碳酸盐岩沉积,但生物地层研究非常薄弱。本文对乌当地区小谷龙剖面和豹子窝剖面的奥陶系进行牙形刺生物地层研究,共识别出10个牙形刺带,自下而上为Chosonodina herfurthi带、Drepanodus arcuatus带、Triangulodus bifidus带、Serratognathus diversus带、Oepikodus evae带、Baltoniodustriangularis带、Baltoniodusnavis带、Baltoniodusnorrlandicus带、Lenodusantivariabilis带和Dzikodustablepointensis带,时代属于下奥陶统特马豆克阶至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可与华南同期地层的化石带对比。根据牙形刺生物地层,本研究构建了乌当地区奥陶系的年代地层格架,并限定黔中古陆南缘开始暴露出水面的时间为不晚于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早期。  相似文献   
2.
文中首次报导贵州寒武系黔东统都匀阶"清虚洞组"(或乌训组)宏观藻类,计2属2种:环圈螺旋抚仙藻Fuxianospira gyrata Chen and Zhou,1997和云南中华细丝藻Sinocylindra yunnanensis Chen and Erdtmann,1991,它们是澄江生物群最常见的两类宏观藻类具有澄江生物群宏观藻类的组合特征。"清虚洞组"位于黔东统上部,介于杷榔组和凯里组之间,该组宏观藻类的发现,为寒武纪宏观藻类演化链的完整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转录因子bHLH在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中的功能,探究该基因在长白落叶松不同组织中及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特性,从长白落叶松根、茎和叶3个不同部位的转录组数据中获得bHLH34基因全长序列,并设计引物,克隆得到长白落叶松bHLH34基因,其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696 bp,共编码231个氨基酸。构建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瞬时转化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原生质体,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显示,LobHLH34基因定位在细胞核内。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长白落叶松与云杉(Picea asperata)、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树种该基因的亲缘关系较近。利用qRT-PCR技术分析了bHLH34基因在长白落叶松中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和应对非生物胁迫的表达。结果表明LobHLH34基因在长白落叶松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茎部表达量最低,在叶中相对表达量最高。LobHLH34基因在NaCl、PEG和ABA处理时,不同器官中的表达量也有所不同。推测长白落叶松bHLH34基因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响应逆境胁迫的过程,且在不同器官中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上奥陶统宝塔组(桑比阶–凯迪阶)是华南分布广泛的标志性地层单元, 以发育特殊的网纹状灰岩并产出大量头足类化石为特征。黔北桐梓县尧龙山地区的宝塔组厚度较大, 出露极好, 产出数量丰富、保存精美和特征典型的头足类化石。本文在研究区酒店垭、集镇采坑和天域极地3个宝塔组剖面采集到大量原域埋藏的头足类化石, 共8属11种及少量属种未定类型, 以直形壳或盘形壳、体管很小且适合远洋深水游泳的类型为主, 整体上符合扬子台地深水陆棚Sinoceras–Michelinoceras–Disoceras生物相特征。基于壳体扩大率、壳径与体管直径比、气室高与隔壁颈长比、隔壁下凹度、壳径与气室高比等参数变量的主成分分析表明, 在外部特征不显著的情况下, Sinoceras和Michelinoceras的直观差别是壳体扩大率, 而Michelinoceras属不同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气室高与隔壁颈长之比, 其他特征的区分度并不明显。层面上单位面积的化石定量统计显示, 尧龙山地区宝塔组中头足类的多样性较高, 并以Sinoceras和Michelinoceras具有极高的个体丰度为特征。扬子板块在奥陶纪桑比期–凯迪期之交处于高水位的陆表海环境, 栖息环境均一化和生态系统复杂化可能是促进该时期头足类动物的复苏和多样性演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长白落叶松过氧化氢酶(CAT)基因的相关信息,探究该基因在长白落叶松不同组织中及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特性,本研究根据长白落叶松转录组数据库中获得的CAT1基因全长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得到长白落叶松CAT1基因,命名为LoCAT1。该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954bp,共编码317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LoCAT1基因与北美云杉、银杏等CAT基因亲缘关系较近。利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LoCAT1基因在长白落叶松中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和应对非生物胁迫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LoCAT1基因在长白落叶松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茎部表达量最低,在叶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在非生物胁迫下,LoCAT1基因在长白落叶松根、茎、叶中的表达均发生了变化,但表达模式不同。在NaCl处理后,根和茎中LoCAT1基因均表现为下调表达,在12h时表达量最低,而叶中LoCAT1基因表达在24h明显受抑制,随后被上调表达,胁迫96h时表达量最高。PEG6000处理后,根和茎中LoCAT1基因的表达在胁迫早期被明显抑制,随后被上调表达。而叶中LoCAT1基因的表达在所有时间点均表现为上调表达。本研究推测长白落叶松LoCAT1基因可能参与了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应答。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眼镜蛇(Naja naja atra)伤后使用地塞米松、654—2和抗蛇毒血清防治全身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理2000年9月~2006年3月我院眼镜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符合SIRS和MODS标准的患者进行有关统计分析。结果 102例眼镜蛇伤患者伴SIRS者73例,发生率为71.57%;进展为MODS者12例,发生率为16.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7.22,P〈0.005)。结论 早期使用地塞米松、654—2和抗蛇毒血清可减少眼镜蛇咬伤引起的SIRS和MODS发生。  相似文献   
7.
三叶虫掘头虫科古掘头虫属Protoryctocephalus Chow(Zhou)in Lu et al.,1974b由周志毅根据贵州丹寨南皋寒武系乌训组的标本命名,至今共有4个种:Protoryctocephalus wuxunensis,P.balangensis,P.elongatus,P.arcticus。贵州剑河八郎"清虚洞组"产其中的2个种:P.elongatus及P.arcticus。P.elongatus首现于"清虚洞组"上部,上延至凯里组下部;P.arcticus命名于格陵兰北部Peary Land的Henson Gletscher组中部,位于寒武系第5阶首现分子Oryctocephalus indicus层位之下,为格陵兰北部Peary Land的Henson Gletscher组与凯里组下部及"清虚洞组"上部的地层对比提供了化石依据,有助于寒武系第5阶地层对比。八郎"清虚洞组"P.elongatus及P.arcticus的发现具有演化及国际地层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8.
红脖游蛇(Rhabdophis subminiatus)咬伤引起严重肺出血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杰  李其斌  吴韫红  杨宇宁 《蛇志》2007,19(2):123-125
红脖游蛇(Rhabdophis subminiatus)俗称红颈草花蛇,英文俗名Red-necked Keelback Snake,属游蛇科(Colubriue)游蛇亚科(Rolubrinae)游蛇属。1992年我们发现第1例红脖游蛇咬伤中毒引起血液失凝伤口流血不止病人开始,至去年我们共陆续发现7例被红脖游蛇咬伤引起血液失凝严重伤口流  相似文献   
9.
曹杰  吴韫宏  陈岚岚  杨宇宁 《蛇志》2008,20(1):22-23
目的 探讨急性利培酮中毒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急性利培酮中毒患者18例,应用洗胃、补液、利尿及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结果 经综合措施治疗,1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综合救治措施是抢救急性利培酮中毒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0.
位于贵阳北东向的乌当处于黔中古陆南缘,是黔北沉积区和黔南沉积区的交汇区.该区奥陶系湄潭组下段(O1m1)发育,主要由灰绿、紫红色泥页岩及浅灰、浅红色中厚层粉砂岩组成.大洼、小谷农两条湄潭组下段剖面均富含笔石、腕足类、三叶虫、棘皮动物及软体动物等多门类化石.其中笔石动物8属31种,包括3个相似种和5个未定种.总体分异度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