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前,双歧杆菌的转化是一个技术难题,与大肠杆菌等宿主菌的高转化效率不同,采用普通的原核质粒无法转化双歧杆菌.为此,本文提出双歧杆菌转化对质粒复制子具有"种属特异性"要求,并通过构建含有双歧杆菌特异复制子的新型穿梭质粒,以求解决这一难题.首先从GenBank获取长双歧杆菌隐性质粒pMB1的序列信息,采用Overlap-PCR方法获得其全长DNA,作为拟构建质粒的复制子;继而采用重组技术,将其与pMK4质粒片段(含大肠杆菌复制子pUC和抗氯霉素基因Cat)重组,构建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质粒;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转化双歧杆菌,通过观察不同电转参数下的转化效率,选择双歧杆菌转化的最佳条件.结果,成功获得全长1899bp的pMB1复制子并构建成功含有pMB1和pUC双复制子的原核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命名为pCMB1.以重组质粒成功转化了长双歧杆菌NCC2705和NQ1501,而其它3种野生型双歧杆菌(包括1株长双歧杆菌)未能转化成功.结论:质粒中含有双歧杆菌种属特异的复制子是实现双歧杆菌转化的必要条件;即使是含有特异复制子的质粒也只能转化有限数量种型甚至有限数量种株的双歧杆菌;选择最佳电转化条件能显著提高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2.
假死是昆虫重要的防御行为,与生存策略密切相关.昆虫受到天敌或类似天敌的外部物理刺激时,足、触角等附肢收缩,强直静止,自发进入假死状态.近年来,昆虫假死行为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进展明显,明确了多种昆虫假死的发生时间、发生频率、刺激方式和诱发因素等特征,涉及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赤拟谷盗 Tribolium castaneum、绿豆象 Callosobruchus chinensis、马铃薯甲虫 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甘薯象甲 Cylas formicarius、毛健夜蛾Brithys crini、长壮蝎蝽Laccotrephes robustus等40种昆虫;但昆虫假死行为的发生机制仍未明确.随着技术的发展,从昆虫生理学(生物胺)、神经生物学甚至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昆虫假死行为机制成为可能.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昆虫假死行为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昆虫假死行为发生机制方面的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