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保证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完善留置PICC导管安全管理制度,为宫颈癌化疗患者留置PICC导管通道,保证化疗过程安全顺利进行。方法对279例宫颈癌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穿刺及留置导管过程中从护士培养、健康宣教、操作流程、导管维护、出院教育、并发症处理等方面实施安全管理,进行大剂量、长周期化疗。结果 279例患者通过应用PICC导管顺利完成治疗,未发生脱管、断管、化学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等现象,无PICC相关医患纠纷发生。结论对PICC导管实施安全管理,可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降低PICC置管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科室2015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对PICC置管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进行观察并对各个阶段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40例患者中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共计3例,发生率为7.50%。结论为避免留置PICC导管引起的静脉炎,应尽早发现并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和对照处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保证治疗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肿瘤患者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的过程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价值,本研究选取博习诊疗中心实施PICC置管治疗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别。研究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无差别;干预后,研究组带管日常生活、带管运动、日常导管观察等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p<0.05)。本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实施PICC留置导管治疗的过程实施PDCA循环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PICC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技术(PICC)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8月在我科治疗的84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留置PICC的临床资料,观察PICC置管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84例PICC置管均成功,置管时间38~128天,置管长度38~50cm;出现机械性静脉炎10例,导管破损、漏液6例,穿刺侧肢体肿胀4例,导管脱出3例,导管堵塞3例,皮肤过敏2例,感染1例。结论 PICC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并发症相对少、感染率低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多疗程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病人。  相似文献   

5.
韩忠秀  唐忠敏 《蛇志》2015,(1):43-44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热敷预防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12~2013年同期放化疗行PICC置管的鼻咽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浸泡导管后行PICC置管,置管后不给予热敷处理;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浸泡导管后行PICC置管,并常规进行热敷。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4%,对照组发生率为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静脉炎的严重程度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热敷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疗效好,而且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黄晓琴 《蛇志》2017,(3):335-336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行PICC置入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PICC置管术后的常规护理,如使用硫酸镁湿敷等护理措施;观察组行PICC置管术后给予水胶体敷料预防护理措施,即将10cm×10cm的康惠尔水胶体敷料沿静脉穿刺走向覆盖于置管部位上方约5cm处,置管7天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为2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对防治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具有显著效果,且操作简单易行,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行PICC置管的鼻咽癌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5月行PICC置管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86例为对照组,2013年6月~2014年5月行PICC置管患者8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按PICC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概念和实施步骤制定护理措施加以具体指导。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能提高护理实践的科学性,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PICC留置导管患者的护理质量,同时护理质量也得到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使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Flush)、生理盐水、肝素钠生理盐水(简称肝素盐水)三种封管液对PICC导管封管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使用PICC导管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使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生理盐水、10 U/m L的肝素盐水封管,比较三组的配药时间、最大流速、导管有无回血、有无静脉炎、穿刺点有无局部感染。结果:配药时间上,Flush组为4.3±5.8 s,生理盐水组为38.7±17.4 s,肝素盐水组为94.2±27.1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大流速上,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在导管回血比较中,Flush组比生理盐水组发生导管回血的情况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4),Flush组是生理盐水组发生导管回血情况的EXP(-2.1038)=0.1220倍,肝素盐水组和生理盐水组发生导管回血情况没有差异,P〉0.05;使用三种封管液均无静脉炎和局部感染情况发生。结论:使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Flush)对PICC导管进行封管,可以有效节省配药时间,有效减少PICC导管的回血;三种封管液间对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炎和局部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研究的局限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5,(4)
目的分析留置PICC导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2013年1~12月在我科行PICC置管327例患者中27例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并对非计划性拔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中,静脉血栓形成9例,占33.3%;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7例,占25.9%;导管堵塞4例,占14.8%;导管重度脱出3例,占11.1%;皮肤严重过敏2例,占7.4%;导管与连接器分离,导管完全进入血管内1例,占3.7%;机械性静脉炎1例,占3.7%。结论针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降低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微信群在深静脉置管化疗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38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4个疗程实施延续护理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8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上通过微信群进行延续护理。两组患者4个疗程结束后,观察延续护理的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置管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置管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群对深静脉置管患者的延续护理能加强患者对置管护理知识的掌握,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医院延续护理专科的发展状况及取得的成果,阐述了延续护理服务部通过建立架构,采取电话随访、提供电话咨询、实施心理康复活动、上门服务、社区转诊等多种途径为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护理服务,满足了出院患者的不同需求,保证其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进一步降低血流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PICC置管患者,总结归纳导管给药和置管护理后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规范导管护理,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结果 PICC置管后有6例发生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致拔管。结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在各项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手卫生,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防止交叉感染,减少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蛇志》2020,(3)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延续护理在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按常规延续护理进行出院指导和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微信平台延续护理。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且能满足患者院后的健康需求,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心电监护仪引导腔内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为血液疾病患者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尖端定位,探讨该方法对血液病PICC置管患者置管全程中的良莠影响及护理对策。将100例血液病进行超声引导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测量、X线导管尖端定位法进行PICC尖端定位;试验组采用PM-12心电监护仪引导腔内心电引导三向瓣膜PICC尖端定位技术进行PICC置管术。分析、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液病患者置管过程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准确判断尖端位置的时效性,置管后出血、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PICC尖端到位率差异显著(p0.05)、CRBS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导管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局部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操作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血液病患者进行心电定位PICC到端尖的准确率高,患者对该方法比较满意;但置管后穿刺点出血、感染的发生率高于传统体外测量、X线导管尖端定位法。  相似文献   

15.
杨玲娟  邹金梅  倪雪梅  曹梅  熊玮 《生物磁学》2013,(34):6676-6678
目的:比较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三种不同途径进行PICC置管的成功率和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以寻找最佳置管途径。方法:对2010年-2012年入住我科的153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成功率和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三种途径PICC置管成功率比较: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途径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的途径应首选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最后选头静脉。  相似文献   

16.
《蛇志》2018,(1)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PICC置管困难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行PICC置管的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出现PICC置管困难症状。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PICC置管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患者根据PICC置管困难原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4.0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39/5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PICC置管困难的老年患者,在准确分析置管困难原因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西院233例行PICC置管后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将其分为再通组及未再通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史、置管相关信息、血栓相关数据、是否拔除导管以及是否抗栓治疗等数据,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6例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再通组拔除导管和接受抗栓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不通组;拔除导管和接受抗栓治疗的患者其血栓完全再通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发现血栓后拔除导管组以及接受抗栓治疗组,其累积不通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PICC导管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拔除导管和接受抗栓治疗者其效果更优;出现PICC管相关性血栓的时候,对于导管仍有用途,没有感染迹象的老年患者,主张保留置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继发性PICC导管异位的并发症情况。方法对15例继发性导管异位鼻咽癌患者使用PICC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发生有症状血栓2例,穿刺口渗液1例,导管堵塞1例。结论发生继发性PICC导管异位患者,要做好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根据病人情况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护理该类导管部份可以保留使用,可达到减轻病人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和保护外周血管的目的。但血液流变学异常、D-二聚体增高、纤维蛋白原增高、血小板增高等血栓高危人群慎用。  相似文献   

19.
余泽卫 《蛇志》2013,25(1):40-41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出院后乳腺癌患者自我认知水平、术侧上肢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乳腺癌患者按出院的单双日期分为两组,延续护理组45例,为单日出院患者;对照组41例,为双日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组患者出院后建立回访档案,对患者按计划电话回访进行延续护理;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的出院宣教。1年后对两组患者相关知识的认知、术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延续护理组的自我认知水平较对照组高,术侧上肢功能恢复的显效率和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出院乳腺癌患者的自我认知水平,促进术侧上肢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的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2例有恶性肿瘤病史需行PICC置管、浅静脉直视下不明显或触摸不到、不适合盲穿患者42例进行超声引导下改良的PICC术。改良方法包括穿刺支架超声引导以及用一次性使用麻醉用针替代Seldinger包内的穿刺针进行,并与23例标准PICC法对比分析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种方法穿刺成功率均为100%,其中改良PICC患者41例穿刺一次成功,一次成功率为97.6%;标准PICC患者21例穿刺一次成功,一次成功率为91.3%。两种方法一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改良患者中发生2例并发症,包括局部水肿1例及导管异位1例;23例标准PICC患者中发生6例并发症,包括局部水肿2例,导管异位1例,静脉炎1例及局部感染2例。两种方法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的PICC术一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