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CD4(Th1)和CD8(Tc1)T细胞对肝癌患者的AFP的应答反应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其早期诊断与预防提供新策略。方法:研究对象为62例HCC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重点分析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对HCC患者的AFP-衍生肽的反应;用胞内细胞因子检测法对IFN-γ进行检测。结果:抗AFP的Tc1反应检测阳性结果在对照组为28.5%,在OkudaⅠ期的肝癌患者中为25.0%,在Ⅱ或Ⅲ期的HCC患者中为31.6%。抗AFP Th1阳性反应仅在HCC患者中检测到。抗AFP Th1阳性反应在44.4%的Child-Pugh A级的HCC患者中检测到,但是在Child-Pugh B或C级中仅15.4%。Tc1型反应在Child-Pugh A级肝功的患者中为16.7%,在Child-Pugh B或C级患者中为46.2%。结论:抗AFP Th1应答更多出现在早期肝硬化的HCC的患者中,而抗AFP Tc1应答更可能出现在晚期肝硬化患者中,这些结论为抗肝癌疫苗药物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标记物(HBV-M)与乙肝病毒脱氧核苷酸(HBV-DNA)载量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104例乙肝患者HBs Ag、HBe Ag、HBc Ab、HBs Ab、HBe Ab5种HBV-M;用PCR法检测HBV-DNA含量;同时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酯酶(CHE)等肝功能指标,对三者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HBs Ag、HBc Ab、HBe 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及载量均大于其余组(P0.05);HBe Ag含量、ALT浓度与HBV-DNA载量均呈正相关(r=0.48,P0.05)、(r=0.36,P0.05);AST、CHE与HBV-DNA含量无明显相关性,但在无病毒载量与有病毒载量组之间AS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M、HBV-DNA与肝功能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HBe Ag阴转不代表病毒复制停止,HBV-DNA也不能完全反应肝损害程度,临床应加大重视。  相似文献   
3.
根据基因库中日本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HGPRT) EST (BU803192) 以及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载体λgt11多克隆位点邻近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以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为模板,采用锚式PCR对SjHGPRT基因不完整的3′端和5′端进行扩增、测序,用电子软件拼接,获得SjHGPRT全长cDNA (1 270 bp),经序列分析,推断该片段含有编码SjHGPRT基因的完整阅读框,其编码基因与曼氏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SmHGPRT) 全长编码基因碱基一致性为82%,其理论推导的氨基酸组成与曼氏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一致性约为83%. 将其编码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0上,在大肠杆菌M15中获得准确、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分子质量约为28 ku. 用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免疫血清对表达产物进行蛋白质印迹检测,在预测位置上出现明显的识别条带. 重组蛋白动物免疫保护性结果显示:在虫荷、每克肝卵、每克粪卵和雌子宫内卵数方面,疫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 0.05,P < 0.01). 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SjHGPRT) 全长cDNA成功克隆并在大肠菌中得到表达,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动物免疫保护效果,是一种潜在的具有部分免疫保护性的抗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iR-221对甲状腺乳头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培养人甲状腺乳头癌细胞株BCPAP、K1、TPC-1和正常甲状腺细胞株Nthy-ori 3-1。将实验分为四组:A:miR-221模拟物组;B组:miR-221抑制物组;C:无关序列组;D:空白对照组。RT-q PCR的方法检测miR-221在各个细胞中的表达以及转染后各组细胞的表达;MTT实验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的增殖;划痕实验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RT-qPCR检测miR-221在三个细胞株的表达情况显示,miR-221甲状腺乳头癌细胞株TPC-1的表达最高,因此选择TPC-1作为后续的研究;miR-221在转染后各组细胞的表达量显示,转染miR221模拟物的miR221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转染miR221抑制物的miR221的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1);MTT实验结果显示,转染miR-221模拟物组细胞的增殖速度最快,转染miR-221抑制物组细胞的增殖速度最慢,miR-221模拟物组和miR-221抑制物组细胞从第三天开始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无关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转染miR-221模拟物组细胞的迁移数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转染miR-221抑制物组细胞的迁移数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无关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转染miR-221模拟物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转染miR-221抑制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转染无关对照对细胞凋亡无影响(P0.05)。结论:过表达miR-221可促进细胞增殖、迁移,抑制细胞凋亡。抑制miR-221表达可降低细胞增殖、迁移,增加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常规生化法肌酐(Cr)、尿酸(UA)、肌酐清除率(Ccr)、24尿蛋白(U-pro)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对45例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蛋白含量变化进行检测,同时选取35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①经治疗后,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Cr、UA和U-pr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Ccr水平显著升高(P<0.01),但Cr、UA和U-pro水平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cr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1).②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胱抑素C和mAL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患者治疗后CRP,胱抑素C和mALB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③患者血清CRP与胱抑素C和mALB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检测患者血清CRP、胱抑素C和mALB水平的变化对于监测原发性高血压肾病病程发展,指导临床治疗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腹腔注射染毒法,研究不同作用时间下微囊藻毒素-LR(MC-LR)在罗非鱼各组织器官的动态分布。结果表明:除罗非鱼肌肉中MC-LR含量低于检出限(用ND表示未检出)外,罗非鱼肝脏、血清、胆囊、鳃、肠道都有MC-LR检出;且各组织器官MC-LR残留量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别,其中以肝脏中残留量的平均值为最高,其变化区间为0.902~4.938mg·kg-1,血清、胆囊、鳃、肠道的MC-LR残留量变化区间分别为ND~0.390mg·L-1、ND~0.236mg·kg-1、0.0134~0.0369mg·kg-1、0.007~0.016mg·kg-1;染毒后84h,罗非鱼肝脏、鳃、血清、胆囊中的MC-LR残留量都显著降低,且血清和胆囊中的MC-LR含量低于检出限,表明罗非鱼对MC-LR具有很强的解毒机能;染毒后36h,胆囊和肝脏中的MC-LR残留量骤然下降,由此推测胆囊和肝脏可能是罗非鱼对MC-LR的主要解毒器官;试验期间,肌肉中MC-LR含量始终低于检出限,表明低剂量的MC摄入不会在罗非鱼肌肉中造成明显的残留。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茵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477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结果:本院老年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67.5%,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茵和表皮葡萄球菌,并发现有2种细菌混合感染及真菌并存感染。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茵对万古霉索、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本院老年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其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临床可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8.
临床常见G-致病菌的种类及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目的:调查我院常见G—致病菌的种类及其对目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医生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数据资料。方法:从3286个样本中分离到742株G—致病菌,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 32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742株G—致病菌经鉴定属于14大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70株,占22.91%;大肠埃希氏菌,145株,占19.54%;鲍曼不动杆菌,100株,占13,48%;产酸克雷伯菌,84株,占11.32%;其它10种G—致病菌所占的比例均小于8%。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三种菌对检测的17种抗生素中的极少数敏感。在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中,药效普遍较差的抗生素为:替卡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吩三者的平均药敏感率依次为:20.72%、17.21%和11.71%。结论:临床G—致病菌的耐药性问题已非常严峻,降低G—致病菌的耐药性和控制其传播以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耐量减低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清镁、血小板聚集率(PAR)的相关性。方法:将2012年1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内分泌科和体检中心的120例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糖耐量减低合并微血管病变组(n=30),糖耐量减低无微血管病变组(n=30),糖尿病组(n=30),正常对照组(n=30)。比较各组患者的生化指标、血清镁与PAR的相关性、血镁水平以及PAR与FPG、HbA1C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和糖耐量减低合并微血管病变组患者的所有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镁水平与PAR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血镁水平与糖耐量减低合并微血管病变组、糖耐量减低无微血管病变组、糖尿病组中FPG、HbA1C呈负相关关系(P0.05);PAR与糖耐量减低合并微血管病变组、糖耐量减低无微血管病变组、糖尿病组中FPG、HbA1C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镁与PAR在预测糖耐量患者微血管病变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影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代偿性乙肝肝硬化疗效的预测模型。方法:204例代偿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给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治疗48周后随机选取136例作为建模组,68例作为验证组,根据治疗效果将建模组又分为代偿组87例,失代偿组49例,对影响代偿组与失代偿组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Cox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方程。结果: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得出实际较优模型:h(t、x)=h0(t)exp(0.5502_(X16)+0.3247_(X19)-0.0149_(X8)-0.0130_(X11)-0.0125_(X14)),由模型可知ALT(X8)、胆红素(X11)、PT(X14)、透明质酸(X16)、肝硬度值(X19)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代偿性乙肝肝硬化的预后影响较大;代偿性乙肝肝硬化发展成为失代偿性乙肝肝硬化的概率模型(P)=1/[1+e-h(t、x)],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9,回归模型预测能力良好。验证组中失代偿性乙肝肝硬化组ALT、胆红素、PT阳性,透明质酸200μg/L,肝硬度值25k Pa比例均高于代偿性乙肝肝硬化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苷(酸)类似物可有效抑制代偿性乙肝肝硬化患者HBV-DNA病毒复制,并促进HBe Ag转阴,但其治疗效果受ALT、胆红素、PT、透明质酸、肝硬度值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