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根据基因库中日本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HGPRT) EST (BU803192) 以及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载体λgt11多克隆位点邻近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以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为模板,采用锚式PCR对SjHGPRT基因不完整的3′端和5′端进行扩增、测序,用电子软件拼接,获得SjHGPRT全长cDNA (1 270 bp),经序列分析,推断该片段含有编码SjHGPRT基因的完整阅读框,其编码基因与曼氏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SmHGPRT) 全长编码基因碱基一致性为82%,其理论推导的氨基酸组成与曼氏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一致性约为83%. 将其编码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0上,在大肠杆菌M15中获得准确、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分子质量约为28 ku. 用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免疫血清对表达产物进行蛋白质印迹检测,在预测位置上出现明显的识别条带. 重组蛋白动物免疫保护性结果显示:在虫荷、每克肝卵、每克粪卵和雌子宫内卵数方面,疫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 0.05,P < 0.01). 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SjHGPRT) 全长cDNA成功克隆并在大肠菌中得到表达,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动物免疫保护效果,是一种潜在的具有部分免疫保护性的抗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2.
水稻-白背飞虱-拟水狼蛛食物链中生物量流动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荧光物质示踪技术对早稻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水稻-白背飞虱拟水狼蛛食物链在抽穗期与乳熟期中营养物质流动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 在所施荧光示踪物质3种质量浓度20、50、100 mg/L中,水稻、白背飞虱、拟水狼蛛的荧光物含量[μg/鲜重(g)]随所施荧光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浓度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呈现出较为稳定的规律性。早稻抽穗期每头白背飞虱每24 h取食水稻0.0636 g,平均每头拟水狼蛛每24 h捕食白背飞虱0.0336 g,约6~7头;在早稻乳熟期每头白背飞虱每24 h取食水稻0.0155 g,平均每头拟水狼蛛每24 h捕食白背飞虱0.0416 g,约16头。结合田间调查数据分析,抽穗期白背飞虱危害低于乳熟期,差异显著;两个水稻生育期3~4龄拟水狼蛛的控虫力差异显著,乳熟期高于抽穗期。  相似文献   
3.
稻田蜘蛛优势种对飞虱对叶蝉控制力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长沙地区早稻田中,蜘蛛优势种相对稳定,在水稻各生育期内均为拟水狼蛛和食虫沟瘤蛛,并无更替现象,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长沙地区稻田蜘蛛优势种群对飞虱,叶蝉种群数量的控制程度,结果表明拟水狼蛛和食品沟瘤蛛对飞 虱,叶蝉种 数量影响最大,其次为锥腹肖蛸和八斑鞘腹蛛,当拟水狼蛛与飞虱之比为1:20.2,食虫沟瘤蛛与飞虱之比为1:14.5以上时,蜘蛛对飞虱显示出明显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4.
荧光物示踪检测主要稻虫对水稻危害程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荧光物质示踪技术对稻纵卷叶螟幼虫、黑尾叶蝉、白背飞虱、褐飞虱等主要稻虫在水稻的秧茵、分蘖、壮苞3个不同生育期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施荧光示踪物质6种质量浓度15,10,5,1,0.5,0.1mg/L中,所测稻虫荧光物含量(μg)/鲜质量(g)在15,0.5,0.1mg/L下有显著较高的数值,与水稻荧光和吸收曲线相符,4种稻虫在水稻3个生育期的荧光示踪摄食量比较发现,稻给卷叶螟幼虫与黑尾叶蝉荧光示踪摄食量分蘖期显著高于秧苗期;壮苞期的褐飞虱显著高于分蘖期的白背飞虱。在水稻秧苗期,稻纵卷叶螟幼虫蒌光示踪摄食量显著高于黑尾叶蝉;分蘖期稻纵卷叶螟幼虫与白背飞虱,黑尾叶蝉与白背飞虱荧光示踪摄食量均有显著差异,而稻纵卷叶螟幼虫与黑尾叶蝉的摄食量差异不显著,其大小顺序依次为稻纵卷叶螟幼虫,黑尾叶蝉,白背飞虱。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探索稻田生态系统营养关系定量分析研究方法的环节之一。作者首次采用标记示踪法测定了水稻在秧苗期,分蘖期,壮苞期,抽穗期,乳熟期等5个生育期吸收铕的情况为:同一处理浓度下,水稻根、茎、叶的铕含量在分蘖期最高,抽穗期最低,水稻中铕含量随生育期呈低-高-低-高的变化规律,秧苗期根、茎、叶的铕含量相近且低;分蘖期叶中铕含量比根和茎明显高;其它3个生育期茎与叶中铕含量相近并且比根部含量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