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HTLV)是最早发现的人类逆转录病毒,分为I型和II型。HTLV感染后,会在人体内长期存在,潜伏期长达20年以上,并在多年后引起白血病或下肢瘫痪等致死性或致残性疾病,迄今有效的治疗药物和预防性疫苗仍未研制成功[1]。因此,唯一积极的控制办法就是及时发现HTLV感染者,并采取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由于HTLV可经血传播,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及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将其列为献血员必检项目之一,但我国各地均一直未开展此项目。自1986年以来,我国先后在多个省、市发现了HTLV感染…  相似文献   
2.
头孢菌素C产生菌产黄顶孢霉菌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Rifui产生的纤维素酶,不颓硫醇类化合物预处理,可直接裂解产黄顶孢霉菌菌丝体,得到大量原生质体。不同批号纤维素酶活力相差很大,需比较采用。产黄顶孢霉菌菌丝体用玻璃纸平板培养法培养,培养时间为40—48h。纯化后原生质体悬浮液用渗透压处理后分离计数,可计算非原生质体形成的菌落数,从而统计再生频率约为0.7—2.5%。在原生质体再生过程中,观察到不同于孢子再生的生长延缓现象,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仍保留亲株的菌落形态及合成头孢菌素C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一种通过原位易错PCR构建随机突变文库的新技术。本实验室最近发表的一项国际专利中,利用来源于海栖热孢菌的极耐热性DNA连接酶,在传统PCR循环中加入一个连接步骤,即变性—退火—延伸—连接的四步循环法PCR,从而实现环状质粒的PCR指数扩增(PPCP)。原位易错PCR中所用引物为一段线性双链DNA,它含有与模板质粒不同的筛选标记,产物转化宿主菌后,模板质粒在筛选平板上被直接剔除。筛选到的阳性突变子可用作模板直接进入突变文库的再次构建,通过筛选获得二级或多级累加的正突变。利用这种方法构建了一个木聚糖酶基因和一个纤维素酶基因的随机突变文库,并筛选出具有正向突变的蛋白,证明以PPCP为基础的原位易错PCR技术,为基因定向进化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随机突变文库构建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种免疫学检测和核酸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我国南方某城市无偿献血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存在情况。结果在9023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无偿献血者中,共发现17例HBV DNA阳性,隐匿性HBV感染者的发生率为0.19%(95%CI:0.11~0.30%)。序列分析显示其中6例在HBsAg"a"表位(aa124~aa147)存在不同程度氨基酸突变,突变发生率为42.9%(6/14,有3例未扩增出"a"表位片段序列),G145R突变是该地区隐匿性HBV携带者中发生频率最高的突变(4/6,66.7%)。隐匿性HBV感染者中基因型C的比例(10/17)显著高于HBsAg阳性的HBV感染者(0/15,P<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严重胸外伤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2018年2月-2020年6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严重胸外伤患者76例(开放性损伤38例,闭合性损伤3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MRI扫描、多b值DWI扫描,记录成像质量与特征,判断预测价值。结果:所有患者都在胸外伤后3 d内进行检查,开放性损伤与闭合性损伤患者的MRI图像质量优良率都为100.0%,符合诊断要求。开放性损伤患者的多b值DWI之D*值、f值都显著高于闭合性损伤患者,而D值显著低于闭合性损伤患者,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6例患者中,病理判断为胸腔后方韧带复合体1级损伤38例,2级损伤30例,3级损伤8例。MRI诊断为1级损伤39例,2级损伤31例,3级损伤6例,MRI诊断的准确性为93.4%。结论:基于MRI多b值DWI能清晰显示严重胸外伤的组织损伤情况,也能真实反映组织的微环境变化特征,能有效预测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6.
油茶为我国主要木本油料作物之一。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油茶生产有很大的发展;但目前单位面积产量还比较低。为采取先进的栽培技术、管理措施以促进油茶高产稳产和为育种创造条件,就必须了解油茶的生物学特性,并研究这些特性与生产的关系。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