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0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以琼脂糖胶为载体的DNA分子杂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基纤维素滤膜或二偶氮苄氧甲基纸(diazobenzyloxymethyl paper,简称 DBM 纸)为载体转移核酸分子,并以此载体进行分子杂交是广为应用的生化技术之一。由于现在使用的各种载体吸附核酸分子的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核酸分子转移杂交技术仍在不断改进。尤其引人注目的是 Purrello 以  相似文献   
2.
为了预测三峡库区外来鱼类短颌鲚(Coilia nasus)在库区的种群发展趋势,评估其对库区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三峡库区腹地,包括长江一级支流草堂河、大宁河,现有短颌鲚及杂食性和肉食性典型鱼类的营养级,在此基础上选择4种与短颌鲚营养级相近(包括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鳡Elopichthys bambusa、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及1种食谱存在较大重叠的鱼类(即鳙Aristichthys nobilis),探讨了其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显示,三峡库区短颌鲚δ15N值分布范围为12.112‰-14.497‰,营养级为3.762±0.196(Mean±SD),低于太湖新银鱼,并高于大眼鳜、翘嘴鲌、鳡及鳙;三峡库区短颌鲚δ13C值分布范围为-27.236‰- -22.952‰,变幅低于鳙,高于太湖新银鱼、大眼鳜、翘嘴鲌及鳡,δ13C值分布频率呈单峰型与太湖新银鱼高度接近,表明短颌鲚在该水域食性广泛,且与太湖新银鱼的摄食偏好趋近。据此推测三峡库区短颌鲚营养级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短颌鲚在三峡库区食物来源广泛,决定其富集15N途径可能更丰富。此外,营养生态位分析结果显示三峡库区短颌鲚营养生态位宽幅低于鳡、鳙,高于太湖新银鱼、翘嘴鲌、大眼鳜,据此推测三峡库区短颌鲚对饵料需求的特化程度可能不高,从营养角度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且其与营养级相近鱼类的营养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存在明显的营养生态位分化,种间竞争不激烈。综上所述,从目前三峡库区现有短颌鲚营养生态位特征来看,其种群规模仍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全面了解三峡库区外来鱼类的适应对策提供研究思路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聚乙二醇模拟的干旱胁迫下,2个品种番茄幼苗根和叶中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含量均迅速积累,叶中ABA累积比根中滞后;游离态亚精胺(fSpd)、精胺(fspm)、腐胺(fPut)含量和多胺氧化酶(PAO)活性均先上升,12 h时达到峰值后下降,耐旱性强的品种'毛粉802'幼苗根和叶中积累ABA、JA和spd、Spm的能力明显强于耐旱性弱的品种'皇冠'.'皇冠'的PAO活性提高程度大于'毛粉802'.番茄根和叶中多胺含量和PAO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内源多胺的积累诱导ABA和JA含量的升高,从而导致番茄幼苗的耐旱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酰胺凝胶薄板电泳,是进行微量DNA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快速鉴定DNA的迁移位置,并将分子量大小不同的DNA片段进行分离。通常DN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均采用2—3毫米厚的平板胶,由于板胶厚度大,因  相似文献   
5.
真核细胞核小体(nucleosome)的研究是染色体研究领域中的一项新课题,正日益受到重视。1977年冷泉港定量生物学会议为此专门制订新的研究方案。近几年,此项工作飞速发展,使这个研究领域增添了不少新内容。这里我们拟从核小体的结构出发,简要地叙述它怎样形成染色质的各级结构,以及它和转录、复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真核细胞染色质的研究引人注目的进展之一,就是真核细胞染色质业单位结构的发现。愈来愈多的证据证明,几乎所有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均存在着念珠状相间排列的亚单位结构——核小体(nucleosome)。研究者们曾采用多种方法分离、提纯核小体,并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报导用一种树脂(ultrogelAcA 22)分离核小体核心颗粒,同样获得预期的效果,而且效率较高,周期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