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为调查短颌鲚(Coilia nasus)在三峡库区的资源现状,自2019年7—12月于三峡库区的长江一级支流澎溪河、梅溪河、草堂河、大宁河共采集短颌鲚样本459尾,用以分析三峡库区现有短颌鲚的年龄结构及生长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三峡库区短颌鲚群体由1—6龄组成,1龄即可达性成熟,群体中1—3龄个体占比90.85%;群体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预测三峡库区外来鱼类短颌鲚(Coilia nasus)在库区的种群发展趋势,评估其对库区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三峡库区腹地,包括长江一级支流草堂河、大宁河,现有短颌鲚及杂食性和肉食性典型鱼类的营养级,在此基础上选择4种与短颌鲚营养级相近(包括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鳡Elopichthys bambusa、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及1种食谱存在较大重叠的鱼类(即鳙Aristichthys nobilis),探讨了其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显示,三峡库区短颌鲚δ15N值分布范围为12.112‰-14.497‰,营养级为3.762±0.196(Mean±SD),低于太湖新银鱼,并高于大眼鳜、翘嘴鲌、鳡及鳙;三峡库区短颌鲚δ13C值分布范围为-27.236‰- -22.952‰,变幅低于鳙,高于太湖新银鱼、大眼鳜、翘嘴鲌及鳡,δ13C值分布频率呈单峰型与太湖新银鱼高度接近,表明短颌鲚在该水域食性广泛,且与太湖新银鱼的摄食偏好趋近。据此推测三峡库区短颌鲚营养级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短颌鲚在三峡库区食物来源广泛,决定其富集15N途径可能更丰富。此外,营养生态位分析结果显示三峡库区短颌鲚营养生态位宽幅低于鳡、鳙,高于太湖新银鱼、翘嘴鲌、大眼鳜,据此推测三峡库区短颌鲚对饵料需求的特化程度可能不高,从营养角度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且其与营养级相近鱼类的营养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存在明显的营养生态位分化,种间竞争不激烈。综上所述,从目前三峡库区现有短颌鲚营养生态位特征来看,其种群规模仍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全面了解三峡库区外来鱼类的适应对策提供研究思路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盐酸四环素(TCH)和茜素红S(ARS)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的影响及标记效果, 丰富鱼类荧光标记模式, 研究使用TCH(100—500 mg/L)和ARS(100—300 mg/L)对中华倒刺鲃幼鱼进行双重浸染荧光标记, 实验共设置5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 浸染时间均为24h。结果显示, 经90d的养殖实验后, 标记鱼的耳石(包括矢耳石和星耳石)、倒刺、鳍条和鳍棘均能检测到双重荧光标记环, 且TCH产生的黄色荧光环比ARS产生的红色荧光环更接近骨质结构内部。较高浓度处理组的矢耳石(≥300 mg/L TCH和≥150 mg/L ARS)、星耳石(≥300 mg/L TCH 和 ≥200 mg/L ARS)和倒刺(400—500 mg/L TCH 和150—300 mg/L ARS)中均能检测到明显的标记环(n≥2), 但所有处理组的侧线鳞和非侧线鳞的荧光标记不明显(0≤n≤1)。经200—500 mg/L TCH和150—300 mg/L ARS处理的鳍条, 及经300—500 mg/L TCH和200—300 mg/L ARS处理的鳍棘中可以同时检测到明显的TCH和ARS的标记环(n≥2)。此外, 在整个实验中各处理组标记鱼与对照组相比, 在生长和存活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 使用TCH和ARS双重标记中华倒刺鲃幼鱼是可行的。双重荧光标记方法在水生生物标记回捕实验及实验性生物学研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砻江江段(雅江县至新龙县)采集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样本189尾,用以研究雅砻江中游厚唇裸重唇鱼的种群结构与生长特性,分析其野生资源现状、影响因素及保护对策。结果显示雅砻江中游厚唇裸重唇鱼调查种群由3-9龄组成,其中优势年龄组为4-6龄,占样本总数的87.83%;种群平均体长和体重分别为264.1 mm和250.5 g,雌雄性比为1.48:1,雌性和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均为4龄,对应体长分别为202.0 mm和220.0 mm,对应体重分别为105.0 g和133.0 g;种群的平均肥满度为1.22,体长(L)与体重(W)关系式为W=5.00×10-6L3.146R2=0.948,n=189),属于匀速生长类型;种群体长和体重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为Lt=727.5[1-e-0.097(t-0.508)],Wt=5224.9[1-e-0.097(t-0.508)]3.146;生长拐点年龄为12.4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505.2 mm和1568.3 g。研究表明目前雅砻江中游厚唇裸重唇鱼表现出年龄结构趋于低龄化,体型趋于小型化的种群结构特点,且具有自然寿命较长、生长缓慢、渐近体长较大等生长特性,加之雅砻江饵料基础和水文条件较差等因素,推测雅砻江中游厚唇裸重唇鱼所具备的种群增长潜力较低,其野生资源的自然恢复面临挑战。因此,应尽快开展雅砻江流域厚唇裸重唇鱼野生资源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