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何健中  康燕 《蛇志》2006,18(2):167-169
笔者在内科临床见习带教中,常发现见习中存在病人不配合,部分学生不主动,不自信,无目的,见习后对病人关注度差,跟踪随访观念差,临床信息连续性差,见习后自觉总结差。为此笔者制订了几种对策,在见习中贯穿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让学生树立和谐见习理念,让患者乐于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姜黄素预处理对沙漠干热环境不同阶段中暑大鼠心肌损伤、细胞凋亡及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健康SD大鼠80只,将其随机分为2组(n=40):盐水对照组以及姜黄素预处理组。每组再分为4个亚组(n=10):干热0 min组(即常温组),干热50 min组(轻度中暑组),干热100 min组(中度中暑组),干热150 min组(重度中暑组)。盐水组大鼠给予0.9%生理盐水灌胃,姜黄素组大鼠给予剂量为100 mg/kg姜黄素灌胃,各组大鼠均连续灌胃7天。0 min组置于常温环境中,其余组放置在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内,设置干热环境:温度(41±0.5)℃,湿度(10±1)%,并在相应时间点麻醉大鼠,取血液以及心脏组织。检测血液心肌酶谱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Caspase-3比色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随着干热环境时间的延长,大鼠血清CK、CK-MB、LDH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均逐渐升高,而姜黄素预处理组在干热环境放置50 min、100 min和150 min时的血清CK、CK-MB、LDH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姜黄素预处理可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增加Caspase-3活性,保护沙漠干热环境中暑大鼠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姜黄素预处理对沙漠干热环境腹部枪弹伤动物模型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4头长白仔猪随机分为2组(n=12):姜黄素预处理组和对照组。姜黄素预处理组给予长白仔猪姜黄素100 mg/kg拌料饲养,每天1次,连续7天,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第8天,将两组猪放入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内,设置环境温度(40.5±0.5)℃,相对湿度(10±2)%,禁食水,放置3小时后建立腹部枪弹伤模型,模型成功后继续放在沙漠干热环境中,每10分钟检测体温变化,并计算长白仔猪的存活时间。结果:姜黄素预处理组平均存活时间为(85.27±2.39)min,对照组的动物模型平均生存时间为(60.10±3.25)min,姜黄素预处理组的生存时间平均比对照组延长约25 min,两组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经Log Rank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建立腹部枪弹伤模型后,在相应时间点,姜黄素预处理组的体温明显低于未处理组(P0.01),姜黄素预处理组70 min时的体温与对照组50 min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预处理可明显提高干热环境下猪腹部枪弹伤模型的生存时间,体温升高可能是反映干热环境腹部枪弹伤后病程进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浅谈营养学课堂教学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康燕 《蛇志》2010,22(1):78-79
在中等职业教学中,为了提高师生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教学效益的最好,教学中选择最佳教学策略对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至关重要。在此,谈谈营养学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沙漠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猪的氧代谢特点。方法:选择长白仔猪40头,随机分为四组:常温假手术组(NS)、常温创伤失血性休克组(NTHS)、干热假手术组(DS)、干热创伤失血性休克组(DTHS),分别置于相应的环境暴露3小时后,进行麻醉,动静脉置管,NTHS组和DTHS组分别自剖腹术后,行左下叶1/4肝脏切除及脾切除术后,再快速放血至平均动脉压(MAP)降至45±5mmHg;NS组和DS组仅行腹中线剖腹术。持续检测计算动脉、混合静脉氧饱和度、氧含量及氧输送(DO_2)、氧耗(VO_2)、氧摄取率(O_2ER)和动脉血乳酸(Lac)。结果:整个病程中,各组动脉氧饱和度均无显著变化。DTHS组混合静脉氧饱和度和氧含量均较相同时间点的其他各组低,DO_2、VO_2、O_2ER均显著高于常温环境组(P0.05)。模型成功后,NTHS组和DTHS组DO_2均经历"下降-代偿-稳定"的过程,但DTHS组短暂稳定后立即呈进行性快速下降至到动物死亡。在实验过程中,DTHS组各时间点氧摄取率(O_2ER)均高于相同时间点的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THS组和DTHS组氧O_2ER均在休克后0 h出现明显变化,而动脉血乳酸(Lac)在休克后1.5 h才出现明显变化,但DTHS组动脉Lac增高较NTHS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且进展迅速。结论:(1)沙漠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较高的氧代谢,是机体代偿能力弱、病程变化快的重要原因之一;(2)VO_2、O_2ER等直接氧代谢指标可作为早期评估监测机体氧代谢的敏感指标;(3)血Lac浓度可能是反映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DNA和HBV—DNA载量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后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用RT—PCR方法随访检测HBsAg阳性且经彩色B超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每6个月检测一次患者的血液循环DNA和HBV-DNA载量,直到经临床症状、彩色B超、CT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为止。结果:在PHC中,循环DNA61.3±31.9ng/ml,健康对照组20.3±9.9ng/ml,两组差异显著(P〈0.01);而HBV—DNA载量,在PHC确诊时多数处于较低水平,78%≤105copies/ml,与PHC确诊前有明显差异(P〈0.01)。PHC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循环DNA51.2±17.9ng/ml,淋巴结转移者循环DNA73.9±23.7ng/ml,两者存在差异(P〈0.05);而HBV-DNA载量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差异。结论:联合检测血液循环DNA和HBV—DNA载量对PHC的预测、预后价值明显,且方法简单,易于开展。  相似文献   
7.
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制订护理措施,如何有效地把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通过提供学习和转化知识思维法在内科护理学互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沙漠干热环境下创伤失血性休克(THS)猪不同时间点继发性肺损伤特点及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健康长白仔猪6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干热创伤失血性休克组(DHS组),干热创伤失血性休克假手术组(DHC组),常温创伤失血休克组(NTS组),每组20只。实验前将DHS组和DHC组在干热环境(温度40.5±0.5℃,湿度10%±2%),NTS组在常温环境(温度25.0±0.5℃,湿度35%±5%)分别在相应的环境下暴露3 h后建立模型,再将DHS组、DHC组和NTS组分别随机分成4个亚组(n=5):分别于模型建立成功后0 min,50 min,100 min,150 min安乐处死并取肺组织观察病理学变化,检测肺组织匀浆液内TNF-α、IL-1β含量变化及肺组织内i NOS、COX-2 m 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高倍镜下病理切片可见DHS组各时间点肺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随时间延长呈逐渐加重趋势,病理学评分也不断升高;DHC组与NHC组在各时间点肺组织均未出现明显的病理学变化。DHS组肺组织匀浆液中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1β分别在时间点T0、T1开始升高,峰值分别出现在T2、T3时间点;DHS组肺组织内i NOS、COX-2 m RNA在T0时间点即明显表达,在相同时间点分别和NTS组、DHC组比较,i NOS、COX-2 m 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沙漠干热环境下,创伤失血性休克猪继发性肺损伤出现时间早、损伤重且肺组织匀浆内炎性因子TNF-α、IL-1β发生级联效应,肺组织内i NOS、COX-2在肺损伤过程中可能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DNA和HBV-DNA载量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后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用RT-PCR方法随访检测HBsAg阳性且经彩色B超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每6个月检测一次患者的血液循环DNA和HBV-DNA载量,直到经临床症状、彩色B超、CT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为止。结果:在PHC中,循环DNA 61.3±31.9ng/ml,健康对照组20.3±9.9ng/ml,两组差异显著(P<0.01);而HBV-DNA载量,在PHC确诊时多数处于较低水平,78%≤105copies/ml,与PHC确诊前有明显差异(P<0.01)。PHC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循环DNA 51.2±17.9ng/ml,淋巴结转移者循环DNA 73.9±23.7ng/ml,两者存在差异(P<0.05);而HBV-DNA载量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差异。结论:联合检测血液循环DNA和HBV-DNA载量对PHC的预测、预后价值明显,且方法简单,易于开展。  相似文献   
10.
肺炎克雷伯氏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燕菲  田平芳  谭天伟 《微生物学报》2015,55(10):1245-1252
摘要: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可天然合成1,3-丙二醇、2,3-丁二醇和3-羟基丙酸等大宗化学品,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其致病性限制了工业应用。本文综述了该菌的毒力因子,包括菌毛、受体、荚膜多糖、内毒素、铁载体,以及近年报道的其他因子。具体内容涉及毒力因子的编码基因、表达蛋白、参与的代谢活动,以及侵染宿主和抗宿主免疫反应的机制。此外,根据近年来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新进展,提出了消除或弱化该菌毒性的策略,并对这些策略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