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脑内微透析采样技术及其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一种新的在体化学采样技术,脑内微透析引起了神经科学家的关注。它与迅速发展起来的高灵敏度的微量分析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体内细胞外环境中化学物质变化的动态监测,从而在神经科学领域获得应用。本系统地介绍了这一新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扼要地介绍了一这一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及其取得的新进展,并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经验,对该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NMDA和非NMDA受体在介导脊髓不同性质疼痛的机能分化,应用微透析技术,测量刺激皮肤和肌肉神经引起的天门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在脊髓背角的释放。电刺激皮肤神经兴奋C纤维诱发的Asp和Glu的释放分别是基础值的(323±55)%(P<001)和(169±16)%(P<005);电刺激肌肉神经兴奋C纤维诱发的Asp和Glu的释放分别是基础值的(150±16)%(P<001)和(218±42)%(P<005)。兴奋皮肤传入引起的Asp释放明显高于Glu的释放(约3倍);而兴奋肌肉传入引起的Glu释放明显高于Asp的释放(约2倍)。从而提示,皮肤伤害性传入主要引起Asp的释放增加,而肌肉的伤害性传入则主要引起Glu的释放增加,它们分别主要作用于NMDA和非NMDA受体而介导不同的痛传入信息。  相似文献   
3.
尹萍波  李葆明 《生理学报》1997,49(2):128-134
本研究将脑内在体(in vivo)微透析采样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分析法相结合,监测了猕猴在履行一种延缓go/no-go任务中其尾核内的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变化。在这种行为任务操作中,猴必须根据记忆中保持的暗示信号的位置来发动(go)或抑制(no-go)随后的运动反应,因此具有短时工作记忆性质。我们发现,在这种行为任务操作过程中,猴尾核透析液中的Glu和Asp水平较操作前基础水平分别降低(31  相似文献   
4.
初中《动物学》教材第10页,有关于“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的实验图解(图2),并配有文字解说“……如果我们在培养液的边缘放一点食盐,这时又可以看到:革履虫从培养液这边游到淡水的水滴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