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以初重为(11.33±0.03) 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为研究对象,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4%(L4)、8%(L8)、12% (L12)、16% (L16)和20% (L20)的5种等氮饲料进行为期340d的长养殖周期实验,以探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长养殖周期异育银鲫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脂代谢的影响。期间共取样5次,生长阶段分为63d(D63,幼鱼期)、110d(D110,养成前期)、223d(D223,越冬期)、275d(D275,越冬后)和340d(D340,养成中后期)。实验结果显示,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幼鱼期D63的异育银鲫适宜脂肪水平为8%,养成前期D110的异育银鲫适宜脂肪水平为12%,而其他生长阶段饲料脂水平对增重率无显著影响。饲料脂肪水平对幼鱼期异育银鲫肠道消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脂肪酶活性随脂肪水平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幼鱼期(D63)异育银鲫肠道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高于越冬期和养成中后期的异育银鲫,表明幼鱼期的异育银鲫对脂肪的利用较低。幼鱼期(D63)异育银鲫脂肪合成相关基因pparγ和fas的表达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L8组表达量最高,而脂解基因lpl和cpt1a的表达量在低脂组L4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parγ和cpt1a在越冬后期(D275)的表达量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而fas表达量在L4组显著高于其他组,表明不同生长阶段异育银鲫对饲料脂肪摄入的响应策略不一致,摄入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代谢紊乱。适宜的脂水平(8%—12%)可促进幼鱼期和养成前期异育银鲫的生长,增强脂肪利用率和脂代谢能力,而较大规格的异育银鲫对脂肪的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研究证明人白血病抑制因子(hLIF)是一种对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具有重要功能的细胞因子,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其被广泛应用。介绍了自制的具有生物活性的hLIF,将hLIF基因克隆到pET32a中,并利用硫氧还蛋白(Trx)作为融合配体,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可溶性融合蛋白Trx-hLIF。亲和层析纯化后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纯化结果进行检验。利用肠激酶(EK酶)切割融合蛋白,释放hLIF,随后通过简单的阳离子交换得到纯度高达98.1%的hLIF4.75mg。小鼠M1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分析测定纯化的rhLIF的功能与hLIF具有相似的生物活性,EC50为5ng/ml,对应的比活性为0.5×107 IU/mg。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是用于培育造林用的主要树种之一。近年来,特别是1974年冬和1975年春鼠害普遍发生,严重地影响林木生长,甚至使全株枯死。据我们在上马厂经营所40林班的调查,被害幼林的死亡率达80%以上,只得把死树砍掉,重新造林。为摸清鼠类的为害情况,我们组成三结合试验组,在林场受害较重的上马厂经营所,进行了重点调查和防治试验。初步结果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区商丘县郭村公社邓桥大队,于1974年首先开始引用胡蜂防治棉花害虫,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为了总结群众经验,弄清胡蜂在商丘地区的发生规律,使之为农业生产服务,1975年商丘地区农林科学研究所、虞城县农林科学研究所和郭村公社邓桥大队科研站共同协作开展了胡蜂发生规律及利用的研究。我们采用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的办法,在全区掀起了利用胡蜂防治棉花害虫的群众运动。截至1975年10月底,据初步统计,全区八  相似文献   
5.
双斑萤叶甲研究简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几年来,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坝下几县,普遍发生一种甲虫,主要以成虫为害玉米花丝、高梁、谷子花药,影响作物授粉。它还咬食上述作物刚灌浆的嫩粒,造成籽粒破碎。同时为害豆类、马铃薯、蔬菜、白麻及向日葵等多种作物。据阳原县统计,1976年发生面积达8万多亩。据群众反映,此虫发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早年不为害庄稼,自1964年发现为害谷子,故称为“谷罗子”,它的发生程度与8月份降水量有密切关系,降水量愈少,发生程度愈重。在同一地区,旱坡地一般重于水浇地和盐碱地。 此虫经过鉴定为双斑萤叶甲,学名是 Mono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属鞘翅目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叶甲科(Chrysomelidae)萤叶甲亚科(Galerucinae)。 双斑萤叶甲在我国分布极广,现已知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河北、山西、陕西、江苏、  相似文献   
6.
大田珍贵动物保护区在东方县大田公社境内,面积2540公顷。以保护海南坡鹿为主,兼护长臂猿、云豹、水鹿等珍贵动物。有五名干部负责保护站工作。 保护站在东方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在林业战线各级领导的督促下,和省昆虫研究所的指导下,使长期乱捕滥猎而造成趋于灭绝的海南  相似文献   
7.
六星瓢虫成虫代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工作分别用:1.鲜猪肝加蜂蜜(5:1,重量比,下同),2.鲜猪肝加蜂蜜和蔗糖(5:1:1),3.鲜猪肝加蜂蜜、蔗糖、蜂王浆和维生素E(20:4:4:1.5:0.1),4.鲜猪肝、鲜猪胎盘加蜂蜜和蔗糖(5:5:2:2)在组织捣碎机中捣成匀浆,制成四种代饲料喂养采自田间的越冬代和第一代(采蛹羽化而成)七星瓢虫(雌雄配对饲养于玻缸中),用喂蚜虫的作为对照,观察产卵的情况。此外,还用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虫喂蚜虫5天后改喂代饲料,观察对产卵的影响。结果见到以这四种代饲料喂养的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虫均能产卵。越冬代成虫的产卵百分率高于第一代,但平均产卵量较低。第一代成虫先喂5天蚜虫的各组产卵百分率略高于直接喂代饲料的各组,但平均产卵量并不高。这四种代饲料在促使产卵的效果方面是相近似的,但和喂蚜虫的比较时可见到产卵前期长,产卵次数少和间隔长,卵块小。改变饲料的试验表明瓢虫嗜食蚜虫,取食量大,故短期取食能提高产卵百分率。从瓢虫对代饲料的取食反应可见它们嗜食新鲜饲料;在长期饲养中开始时比较嗜食,继之减少,然后略有增加。作者等认为配制瓢虫代饲料时非但要注意营养成分的完整,并且也要注意助食因素的存在;要提高瓢虫的产卵百分率和产卵量,须提高代饲料的诱食作用和瓢虫的取食量。此外,试验材料在当时的生理条件和个体差异也有重大关系,应该同时注意。  相似文献   
8.
棉蚜是棉花苗期的主要害虫。上海地区使用乐果防治棉蚜有十多年的历史,防治效果已显著下降,经测定产生抗药性高达5—6倍。对乐果抗性机制初步研究表明,氧乐果对抗性棉蚜有较好的毒效。为此,我们试制了氧乐果,与目前已用于或希望用于防治棉蚜的几种农药进行了室内毒效及田间药效的对比。结果证实了氧乐果能有效地防治抗乐果棉蚜,对敏感棉蚜的防治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10.
自1973—1974年以来,在湖北荆州地区微生物站筛选出一批棉铃虫病毒毒株,其毒力均为80%以上,有的高达100%。其中毒力较强而又比较稳定的VHA-273,经病虫组织切片观察,确定其为核多角体病毒。1974—1975年除对棉铃虫病毒病的组织病理变化作了初步观察外,又继续在室内外对病毒的毒力、剂量与虫龄、温度的关系,及寄主饲料对病毒产量的影响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并用VHA-273生产部分病毒,为大田防治试验作了准备。 1975年7—9月,用VHA-273生产的病毒,在湖北公安县雷州公社约102亩的早发棉田进行示范试验,对第2代及第4代棉铃虫的防治效果,先后调查了5次,最后对试验田、对照田及邻田又作了天敌调查,结果均表明试验田的虫口下降率,花、蕾及青铃受害率等,均低于1605+DDT及西维因的对照田,为棉田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有希望的微生物农药。 VHA-273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对烟青虫的毒力很强,对两种害虫能交叉感染。因此,它可用于烟青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