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皱叶留兰香迁地栽培后的营养成分及抗性指标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皱叶留兰香 (MenthacrispateSchrad .exWilld .)为唇形科薄荷属 (MenthaL .)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原分布于地中海沿岸 ,我国云南及贵州等地也有分布。皱叶留兰香及薄荷属某些种类 ,在民间被广泛药用和食用。具有疏风散热、辟秽解毒之功效 ,常用于外感风热、头痛、目赤、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等症[1 ] ,现代研究表明薄荷属植物还具有抗病毒、杀菌、抗刺激、利胆[2 ] 及放疗区域皮肤保护[3] 等作用。食用则具有清凉芳香的口味特点 ,在我国西南地区已经成为普通蔬菜 ,广泛用于调料、生食和火锅等。作者对皱…  相似文献   
2.
对产自湖北武当山的柴黄姜(Dioscorea nipponica subsp.rosthornii Prain et Burkill)的花部特征和访花昆虫种类及访花行为、访花频率和携粉量进行了研究,并对柴黄姜的传粉方式、结实和种子萌发状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柴黄姜具有虫媒花的典型花部特征,共观测到访花昆虫4目34种,其中传粉昆虫6种,隧蜂属(Halictus sp.)和地蜂属(Andrena sp.)的2种昆虫是柴黄姜的主要传粉昆虫。访花昆虫对雄株的访花高峰时段为11:00至14:00,对雌花没有明显的访花高峰时段。在自然条件下,柴黄姜的座果率为18.86%,结实率为7.12%,种子萌发率为64.76%。在武当山,柴黄姜种群扩展仍以有性繁殖为主,无性繁殖为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传统中药白芍原植物分类鉴定及根形态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主产地的白芍(Radix Paeonia alba)原植物10个居群进行调查及标本采集,植物鉴定结果为:川白芍原植物粉红花居群为原变种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白花居群为芍药变种毛果芍药P.lactiflora var.trichocarpa(Bunge)Stern;毫白芍原植物线条居群和蒲棒居群均为芍药;杭白芍原植物红花、白花、粉红花居群均为毛果芍药;陕西韩城、江苏东海、山东荷泽白芍均为芍药,各居群在花色及形态上有明显而稳定的变异。根横切面解剖结构显示,按木质部的排列方式可将白芍原植物10个居群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有呈两个不相连的扇形中央导管群,并且有狭长、具分枝的从形成层到根中央部分连续排列的木质部,基本上是原植物芍药的植物特征,其中毫白芍线条居群兼有毛果芍药和芍药的特征;第二类为具有不明显的根中央扇形导管束,导管束呈环状围绕中央排列,并且有粗短不分枝的靠近形成层处成群的导管,与原植物毛果芍药的特征基本一致,其中杭白芍红花居群与川白芍白花居群根中央导管群呈现较明显的2个分离扇形排列,类似芍药。白芍原植物的种分类定位与花色无密切关联,但由于性状的稳定,可以考虑作为变种或变型定位。  相似文献   
4.
苦瓜冻干粉对动物的降血糖作用及急性毒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药食同源植物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的鲜汁冻干粉对动物的降血糖作用及急性毒性进行了药理实验,苦瓜冻干粉(生药量20g/kg和40g/kg)对药物性高血糖小鼠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同时对正常小鼠血糖没有影响;苦瓜冻干粉的小鼠口服LD50为生药量704.8g/kg(95%可信限生药量618.4~804g/kg),其产生降糖药效的剂量仅为其LD50的1/35~1/17。  相似文献   
5.
我国盾叶薯蓣居群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分析研究了中国11个盾叶薯蓣居群82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15个寡聚核苷酸引物扩增共得到108条带,其中96条为多态带,占88.89%。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093,居群水平的变异从0.1564到0.3098,物种水平的Nei基因多样度(h)为0.2499,居群水平的变化范围为0.1607到0.2137。遗传变异分析表明,物种水平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415,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0.9641,居群间遗传交换小。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居群内变异为68.96%,地区间变异为19.45%,居群问变异为11.58%。聚类结果以长江为界,将盾叶薯蓣分为南北两个大类群。研究结果对盾叶薯蓣种质的迁地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白芍传统品种原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白芍原植物各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本实验应用RAPD技术,使用40条随机引物对10个白芍原植物居群的叶片总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白芍10个原植物居群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率达63.以%。由结合线L=0.7975可将10个居群划分为6组,原植物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6个居群中有4个居群集中在第3组,显示了种内遗传关系的相似性,其中川白芍(芍药)花色有变,同时雄蕊有部分辨化的现象,与野生种(韩城芍药)有较远的遗传关系;山东荷泽居群雄蕊全部瓣化,种质可能来自于观赏芍药突变体,在遗传关系上与芍药的其他居群有一定的距离。原植物为毛果芍药[P.lactiflora var.trichocarpa (Bunge) Stern]的4个居群中,杭白芍粉红花居群和白花居群独立成一组,与形态分类的结果一致。芍药及其变种毛果芍药的遗传关系非常近,但是有交叉。因此形态分类和遗传关系应综合考虑,作为种下分类单位的确定也应慎重。  相似文献   
7.
贯叶连翘野生转家化前后生物学性状特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生贯叶连翘 (HypericumperforatumL .)在江苏经过了 3a的引种栽培 ,其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表明 ,栽培贯叶连翘的生物量、开花的一致性和生长的适应性等明显优于野生贯叶连翘 ;良好的繁殖方式使贯叶连翘的收获期提前了 1a ;成熟后 3个月采收的种子萌发率较高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能明显提高其种子的萌发率 ;贯叶连翘的黑色腺体即分泌细胞球数量与金丝桃素间也基本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贵州贵阳居群和陕西丹凤居群黑色腺体明显多于其他居群 ,其金丝桃素含量在所有居群中为最高 ,而甘肃武都居群黑色腺体最少 ,其金丝桃素含量在 6个居群中最低。 6个野生居群栽培后生物量相近 ,在 4个不同土壤pH的基地大田中均能良好生长 ,说明江苏地区环境条件完全适合贯叶连翘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8.
收获期芍药根中芍药甙含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HPLC法分析了江苏省东海县中药种植场内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在9-11月间根中芍药甙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他各主产地芍药根中芍药甙含量。结果表明:芍药甙的含量在9-11月间的变化趋势是低→高→低最后趋于平稳,在10月初含量最高;一天中以中午采集时芍药甙含量最高;芍药甙含量与根直径成反比(Y=-1.50X 5.787),即根直径越小,芍药甙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9.
以每株黄瓜(Cucumissativus)施用100g、200g、400g新鲜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及200g干燥黄花苜蓿(M.hispida)施用剂量,研究了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对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对黄瓜的植株高度、座果数、成熟瓜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都表现在果期早期或早中期;对黄瓜已座果的果实成熟、增重有促进作用。紫花苜蓿不同的施用剂量对黄瓜生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400g鲜(紫)/株组的各类指标优于其他2个组;干燥黄花苜蓿对黄瓜生长的各项指标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6个叉蕊薯蓣(Dioscorea collettii Hook. f.)居群及5个粉背薯蓣[D. collettii var. hypoglauca (Palibin)C. T. Ting et al.]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遗传相似系数采用UPGMA法对11个居群进行了聚类分析.用14个寡聚核苷酸引物共扩增出17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61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高达94.71%; 粉背薯蓣5个居群多态性条带百分率的变化幅度(81.25%~89.29%)略大于叉蕊薯蓣6个居群(82.00%~84.21%).粉背薯蓣居群间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1.368 5、0.238 4和0.376 3,叉蕊薯蓣居群间的Ne、h和I分别为1.331 1、0.197 2和0.298 3;叉蕊薯蓣与粉背薯蓣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22 8,基因流(Nm)为3.570 7.二者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22 3, 遗传距离为0.080 9; 其中, 粉背薯蓣江西庐山居群和叉蕊薯蓣云南丽江居群间的遗传距离最远,达0.693 1;叉蕊薯蓣云南蒙自和云南景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最近,仅0.219 4.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参试的11个居群分成4组,其中,所有的叉蕊薯蓣居群和粉背薯蓣浙江临安居群聚成第1组,粉背薯蓣重庆南川居群和湖南衡山居群聚为第2组,粉背薯蓣湖南永顺居群和江西庐山居群则各自独立成组.研究结果证明,叉蕊薯蓣和粉背薯蓣这2个类群之间为原变种和变种的关系,并存在着变种水平上的分化不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