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羊关节炎─脑炎前病毒的PCR检测相文华,丁恩雨,秦运安,吕晓玲,沈荣显(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哈尔滨150001)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整合山羊关节炎—脑炎(CaprineArthritis-Encephalitis,C...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硫氧还蛋白Lmo1609的基因缺失株,分析Lmo1609的氧化还原酶学活性,及其在细菌生长、运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探究了Lmo1609参与细菌抗氧化应激和致病的生物学基础。为阐明其抗应激生物学作用以及完善李斯特菌的感染机制奠定分子基础。[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lmo1609基因缺失株及回补株。通过分子生物学、应激生物学和感染生物学等手段,对Lmo1609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探索。以胰岛素为底物分析其氧化还原酶学活性;通过构建lmo1609缺失株和回补株,比较野生株和突变株在运动性、生长能力、抗氧化应激、细胞黏附、侵袭和增殖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而鉴定Lmo1609的生物学功能。[结果]缺失lmo1609后,单增李斯特菌在生长能力上无明显变化,而运动能力明显减弱;对H2O2的敏感性增强;对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没有差异;对小鼠的致病力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了单增李斯特菌硫氧还蛋白Lmo1609具有还原酶学活性,参与调控细菌的运动和对H2O2的氧化应激耐受,不介导单增李斯特菌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破骨细胞分化与骨吸收功能的调控及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 方法取小鼠原代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分别给予0、10、20、50、100、200 μmol/L吴茱萸碱处理,CCK8检测细胞活力;然后利用原代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给予小鼠重组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与集落刺激因子行破骨细胞分化诱导,分别给予20与50 μmol/L吴茱萸碱干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形成能力,荧光定量PCR分析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免疫荧光检测F肌动蛋白(F-actin)形成,扫描电镜观察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7月龄C57BL/6小鼠灌胃给予100与200 mg/kg吴茱萸碱,给药3个月后Micro-CT检测小鼠骨密度与骨质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给予10、20、50、100 μmol/L吴茱萸碱处理后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给予200 μmol/L吴茱萸碱的细胞活力下降(100.64±0.18比47.54±5.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对照组相比,20 μmol/L吴茱萸碱的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200.57±28.35)比(142.29±19.21)个]、Trap (1.00±0.13比0.55±0.16)、组织蛋白酶K(Ctsk) (1.01±0.17比0.59±0.11)mRNA水平、骨吸收面积比(1.00±0.15比0.79±0.19)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50 μmol/L吴茱萸碱的TRAP阳性细胞数[(200.57±28.35)比(112.71±12.18)个]、Trap (1.00±0.13比0.46±0.17)、Ctsk(1.01±0.17比0.49±0.12)、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DC- Stamp) (1.00±0.10比0.55±0.14)、c-Fos (1.01±0.10比0.58±0.14)、活化T细胞核因子c1 (Nfatc1) (1.00±0.10比0.59±0.14)、H+转运ATP酶v0亚基d2 (Atp6v0d2)的mRNA表达(1.00±0.10比0.59±0.18)、F-actin数量[(165.00± 18.50)比(98.33±21.15)个]和骨吸收面积比(1.00±0.15比0.62±0.10)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cro-CT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100 mg/kg吴茱萸碱组小鼠骨密度有一定升高[(0.19±0.03)比(0.21±0.01)g/cm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200 mg/kg吴茱萸碱组小鼠胫骨的骨密度[(0.19±0.03)比(0.23±0.01)g/cm3]、骨体积比[(9.79±1.39)﹪比(11.62±1.18)﹪]、骨小梁数量[(2.43±0.29)比(3.08±0.43)/mm]上升,骨小梁分离度[(0.44±0.06)比(0.27±0.05)mm]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吴茱萸碱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与骨吸收功能延缓小鼠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4.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是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是马传染性贫血病的病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就研制出马传染性贫血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成为世界第一个成功地应用该疫苗控制了我国的马传贫的发生[1].而且我国的马传贫弱毒疫苗对异源的美国、古巴和阿根廷等毒株也有很高的保护率[2].因此将我国的马传贫驴细胞弱毒疫苗推向国际市场成为可能.然而目前制约该苗出口的技术问题是现行的OIE推荐的琼脂扩散实验和ELISA等血清学方法不能鉴别自然感染马与我国弱毒疫苗免疫马,针对这个关键问题,本试验采用PCR方法初步建立了一种能够鉴别美洲(美国和阿根廷)流行毒株感染马和我国弱毒疫苗免疫马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为我国疫苗能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提供了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5.
从感染驴白细胞的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DNA中克隆了编码p9蛋白的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所表达的蛋白是一种可溶性的融合蛋白,其氨基端带有6个组氨酸的标签,因此可以用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中,重组的酸性蛋白p9可与马传贫阳性血清样品发生反应,而与健康马血清无任何反应。这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马传贫弱毒疫苗株在体内外复制及在接种马体内免疫应答的研究 。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田波院士和客座教授高福博士 (英国牛津大学讲师 )承担的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SARS冠状病毒细胞融合机制和融合抑制物研究” ,目前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现代病毒学研究中心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实验证明所设计的HR2  相似文献   
7.
PGDH^L生化突变型谷氨酸生产菌株选育的生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bm-3(icl^-,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的生化突变株)为出发菌株,经紫外一诱变,通过依据生人代谢所设计的选择培养基(L-阿拉伯糖平板与D-葡萄糖酸钠平板)对接的筛选方法,获得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PGDH,E.C.4.2.1.12)忖突变型的生化突变型菌株Tbm3.18,该菌株经摇瓶发酵试验显示,比出发菌株Tbm-3提高产酸率8.9%和转化率8.1%,表明pgdh或pgdh生在变型菌株的选育,对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马传染性贫血白细胞弱毒疫苗株(EIAVDLV)的致弱和免疫保护机理,对EIAVDLV121及其亲本驴强毒株(EIAVDV117)前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并结合准种理论,分析了EIAV疫苗致弱过程中基因组进化特点。利用LA-PCR技术对EIAVDV117和EIAVDLV121的前病毒基因组分两段进行扩增,分别获得4个和10个前病毒全基因组序列。EIAVDV117前病毒基因组平均为8236bp,G C含量38.0。EIAVDLV121前病毒基因组平均8249bp,G C含量37.3。两者的前病毒基因组平均差异率为2.8。其中S2、LTR和env基因差异较大,分别为4.1、3.9和3.1。此外,S2、S3和env推导的氨基酸的差异明显,分别为10.4、5.6和4.8(gp90为6.8)。EIAVDLV121各基因的异质性均显著高于EIAVDV117。研究发现体外培养的EIAVDLV121至少有5种类型的LTR混合存在。在gp90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上,EIAVDV117比EIAVDLV121平均多2个N-糖基化位点,总数为19,其中3个为EIAVDV117特有。EIAVDLV121有1个疫苗株特有N-糖基化位点。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生物学特性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定量监测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弱毒疫苗免疫马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IL-2表达水平的变化特征,探讨EIAV弱毒疫苗的免疫保护机制。方法: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建立了马外周血PBMCIL-2表达水平的定量检测方法。在不同的时间点定期对4组(疫苗免疫组、健康对照组、强毒攻毒组和EIAV自然感染组)12匹马的外周血PBMCIL-2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同时观察了临床症状及体温变化等指标。疫苗株免疫动物8个月后用强毒攻毒,观察了攻毒前后IL-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疫苗免疫马外周血PBMCIL-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自然感染组(P<0.01),且免疫后攻毒IL2继续升高,4匹疫苗免疫马均获得完全保护;(2)强毒攻毒对照组IL2表达量随疾病进展波动,发热期明显下降。结论:首次证明EIAV弱毒疫苗可诱导马外周血PBMC表达高水平的IL-2,提示IL-2在疫苗的免疫保护应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IL-2表达水平还与EIAV感染后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相文华  吕晓玲 《病毒学报》1999,15(2):154-157
对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CAEV)结构蛋白进行了分析,主要蛋白有GP125、GP90、GP70、GP45、P28、P16和P14。同时检测了CAEV实验感染山羊后的GP125、GP90和P28抗体在机体内的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