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0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基于陕北地区1990、200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法、格网法、探索性空间数据法(ESDA),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规律,探讨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ESV的影响。结果表明:(1)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效果显著,工程实施后共有297066.15 hm2耕地转化为林地和草地,林草覆盖率由57.33%增长至60.50%。(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得陕北地区ESV得到了显著提升。25年间陕北地区ESV共增加了32.82亿元,ESV在工程实施后比工程实施前多增加了5.93亿元,增长主要源于退耕引起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增加。(3)ESV空间分布上呈显著的“南高北低”分布格局,并表现出正向的集聚性和依存性,ESV热点区和冷点区集聚效果明显,热点区集聚与林地、草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冷点区集聚与未利用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4)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影响,陕北地区中部中等等级和次高ESV分布区域逐渐增大、次热点区空间集聚性逐渐增强,北部次低等级和低等级ESV分布区域逐渐减少、冷点区空间集聚性逐渐减弱。整体而言,陕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和ESV的增减变化与推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时间上相呼应、在空间上相匹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使得陕北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ESV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
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进行评价,分析影响生态景观林带景观水平的主要因子,探讨生态景观林带景观构成要素与景观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专业、性别、学历、年龄的人群在森林审美态度上具有一致性,其评判结果能够反映森林美景度的实际情况;对53张照片评价SBE值,最大为1.4454,最小为-1.6917;对美景度影响较大的4个因子,即色彩丰富度(X6)、色泽明度(X7)、生活型(X8)、生长状况(X9),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 Y=1.902-0.346X6-0.461X7+ 0.206X8-0.584X9。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病原的有害影响和宿主的保护性反应相互对抗的结果。可是,虽然在理论上一般都公认上述见解的正确性,但在微生物学实践上绝大部分工作却针对着有害微生物的本质和特性进行研究。对于机体在病原侵入前的状态的详细分析反而相对地缺乏。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基因的转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网络式调控过程,主要通过该基因上游调控序列的启动子、增强子与转录因子复合物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多种证据表明胰岛因子1可能参与其中,对其具体机制的研究将是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5.
不同寄主植物对山楂叶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李定旭  侯月利  沈佐锐 《生态学报》2005,25(7):1562-1569
室内采用叶碟饲养的方法研究了苹果、桃、李、樱桃和杏等不同果树对山楂叶螨Tetrancychusvienensi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李树上山楂叶螨的发育历期短、生殖力强、存活率高,rm值大,而在樱桃和杏树上该螨的发育历期长、生殖力弱、存活率低、rm值小。寄主转换试验结果表明,当山楂叶螨由苹果转移至樱桃和杏树时,其生长发育的历期显著延长,rm值大幅度降低;而由苹果转移至桃树和李树时,其生长发育的历期虽也有所延长,但差异不显著,rm值则明显降低。表明山楂叶螨对新寄主的适应因不同寄主而异,在桃和李上经历1代后即可适应,而在杏和樱桃上经历2代后才能适应新的寄主。  相似文献   
6.
TGIF (TG-interacting factor) 是 TGF- β信号传导通路的抑制分子, 而 TGF-β早期抑制肿瘤生长,晚期促进肿瘤浸润与转移,但 TGIF 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 将 TGIF 基因稳定转染胃癌细胞株 SGC-7901 ,采用 MTT 法、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流式细胞术和裸鼠成瘤试验探讨 TGIF 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裸鼠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s, MMP) MMP2 、 MMP9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u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的表达,通过 ELISA 和明胶酶谱试验分别分析 TGIF 转染细胞上清液中 VEGF 和活性 MMP2 与 MMP9 的含量变化 . TGIF 对 SGC-7901 细胞的生长、细胞周期分布和克隆形成率无影响 . TGIF 转染细胞接种裸鼠后无癌栓形成,但对照组有癌栓形成,且其瘤组织 MMP9 和 VEGF 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但 MMP2 在 3 组间的表达无差别 . TGIF 基因转染细胞、 PcDNA3.1 转染细胞和 SGC-7901 细胞上清液中 VEGF 的浓度分别为 (635 ± 20.3) ng/L 、 (780±25.4) ng/L 和 (791±23.9) ng/L , TGIF 转染细胞 VEGF 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 (P <0.01) , TGIF 转染细胞上清液中活性 MMP9 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 尽管 TGIF 能部分拮抗 TGF-β1 介导的生长抑制和细胞周期阻滞作用,但它并不能使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恶化,相反 TGIF 通过下调 VEGF 和 MMP9 的表达降低胃癌细胞的浸润与转移能力 .  相似文献   
7.
定向诱导小鼠ES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体外诱导ES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效率 ,对以往的诱导方法加以改进 ,采用直接悬浮培养和 0 8%DMSO诱导 ,建立了简便、高效的定向诱导ES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体系 .诱导第 9d起可见自发性、有节律跳动的类胚体出现 ,第 14d达到高峰 ,约有 70 %的拟胚体产生跳动 .用RT PCR的方法在跳动的拟胚体中检测到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在蛋白水平检测到心肌特异的α辅肌动蛋白 (α actinin)的表达 ,并可见清晰肌小节 ,表明在改进的体外诱导条件下ES细胞可分化为成熟的心肌细胞 .  相似文献   
8.
邹春燕 《蛇志》2005,17(3):168-170
竹叶青(frimeresams stejnegeri)是我国常见的毒蛇之一,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是常见的致伤蛇种之一,据广西蛇伤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其发病率占蛇伤病例的20.2%,病死率为0.5%。为了探讨竹叶青咬伤引起中毒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01年4月-2005年4月来本院急诊确诊的竹叶青蛇咬伤病人33例,采取临床护理结合治疗观察,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PCV)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1]。PCV分两种血清型,即PCV 1 和 PCV 2,其中 PCV 1 由 Tischer 等[2] 于1974年检测到,对猪没有致病性;PCV 2 可引起部分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的断奶仔猪多系统综合征( 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3]。目前,该病呈世界分布,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分析已发表的 PCV 2的基因序列,找出 PCV 2 的特异性片段,研制了检测PCV 2的试剂盒。检测临床疑似病料,结果表明该试剂盒使用方便、快速、敏感、特异,符合国内的养殖场…  相似文献   
10.
【背景】从健康甘草须根中分离获得的一株芽孢杆菌具有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目的】探究分离菌株潜在的产酶遗传信息,为该菌深入研究与工业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七叶苷培养基进行产β-葡萄糖苷酶的益生菌筛选,筛到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芽孢杆菌,采用三代Nanopore PromethION和二代Illumina NovaSeq平台对菌株进行基因组测序与组装、并通过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等生物信息分析预测菌株潜在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另外,以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为指标,研究碳源、氮源、接种量、温度和起始pH对菌株产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从甘草须根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为芽孢杆菌属菌株,并命名为Bacillus rugosus A78.1。该菌株基因组大小为4 146 938 bp,G+C含量为43.86%,共编码4 255个基因。在基因组中,共注释到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192个,其中β-葡萄糖苷酶基因10个,分别属于GH1和GH3家族基因。在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同源基因簇(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COG)数据库分别注释到2 896、4 019和3 657个基因。该菌株基因组测序结果上传至NCBI获得GenBank登录号为CP096590。菌株A78.1产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0.5%葡萄糖、1.0%酵母浸粉,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7℃、3%接种量、pH 6.0,此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可达到(5.640±0.085) U/mL。【结论】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及产酶优化试验确定了Bacillus rugosus A78.1优良的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及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方面的潜力,为该菌株在纤维素分解、糖苷类化合物水解等生物、化工和食品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