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中病原微生物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PCR方法的多种分子检测技术已广泛的应用于水体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中。而以DNA芯片为代表的微型化、快速化手段将是未来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可实现对病原微生物实时和快速的检测。新检测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建立水体污染早期预警机制,同时,可靠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可降低有害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水体病原微生物分子检测方法及其在水污染相关疾病风险控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在离体情况下,某些非病原体的有机体对组培物的生长和发育有抑制作用,而病原生物体或许不一定总是有害的。《农业细胞报道》杂志已提出建议。把病原体这个名词用于描述导致活体植物发病的生物体,而用“体外病原”(Vitropath)来称呼那些对完整生活植株不一定产生危害,却对培养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有害的生物体。(AgricellReport 9∶33,38,1987)。在《农业细胞报道》杂志最近收到的,但注明日期为1986的一篇论文中,印度研究人员R.R.Bhansali 和 K.Singh 描述了一种非体外病原的植物病原体(INDIAN PHYTOP-  相似文献   

3.
有害疣孢霉菌与双孢蘑菇的互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清铧  王松  张扬  温志强 《菌物学报》2014,33(2):440-448
通过菌丝对峙、双重培养,以及对发病双孢蘑菇子实体的显微观察,探讨有害疣孢霉菌Mycogone perniciosa(MP0012)与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As2796)之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在菌丝对峙生长阶段有害疣孢霉菌菌丝不侵入双孢蘑菇菌丝体内,两者可交叉生长,对双孢蘑菇生长影响不显著;对峙与双重培养均显示有害疣孢霉菌菌丝会产生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的挥发性物质,造成双孢蘑菇菌丝扭结断裂。同时试验证实了双孢蘑菇菌丝会促进有害疣孢霉菌厚垣孢子的产生和萌发、菌丝生长和发育。侵染实验结果表明,有害疣孢霉菌可直接侵染双孢蘑菇子实体,引起双孢蘑菇子实体病害;对罹病子实体显微观察结果发现,发病前期双孢蘑菇子实体表面长出绒毛状病原菌丝,菌柄中空,菌褶褐变腐烂并长出病原菌丝;发病中期双孢蘑菇子实体内菌丝组织会出现萎缩裂解现象,在近有害疣孢霉菌菌丝一侧的双孢蘑菇子实体菌丝细胞壁被降解;发病后期双孢蘑菇子实体菌丝组织基本消失。由此初步判断有害疣孢霉菌对双孢蘑菇的寄生类型偏向于死体营养型。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对于如何解决有害真菌对黑腹果蝇的致死性病理研究较少,对共生菌抑制有害真菌的研究引起普遍关注。【目的】检测黑腹果蝇共生菌对病原性真菌的拮抗作用,揭示共生菌提高果蝇的适合度。【方法】利用PDA培养基分离黑腹果蝇食物中真菌;利用形态和rDNAITS基因序列比对进行真菌的鉴定;通过测量菌落直径、孢子数量以及菌丝分枝数量以评定真菌的生长;利用存活率评估病原真菌的毒性;建立无菌和悉生模型,通过发育历期验证其共生菌与病原性真菌的竞争作用;利用双向选择食物装置检测共生菌抑制病原真菌的效果。【结果】从果蝇食物中分离出的真菌经鉴定为拟茎点霉(Phomopsis),可显著地降低成年果蝇的存活率和延缓果蝇发育。东方醋酸杆菌在体外可明显抑制拟茎点霉的生长,有效地减轻拟茎点霉对果蝇的致死作用,挽救了拟茎点霉导致的果蝇发育延滞,改善了果蝇产卵对拟茎点霉的趋避作用。【结论】拟茎点霉是果蝇的一株条件性病原真菌,而东方醋酸杆菌可以有效地减轻拟茎点霉对果蝇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损害,从而提高果蝇适合度。  相似文献   

5.
有害疣孢霉Hypomyces perniciosus是引起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湿泡病的病原真菌,目前其致病分子机理尚不清楚,而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和突变体库构建是挖掘和研究病原菌致病基因的基础和有效手段。因此,本实验以高致病力的有害疣孢霉菌株WH001为研究对象,采用冻融法将双元载体pBHt1转入农杆菌AGL-1中,建立并优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并利用其构建T-DNA插入突变体库。结果表明有害疣孢霉菌株WH001的潮霉素(Hygromycin,Hyg)耐受浓度为250ng/L,当农杆菌侵染液浓度OD600=1,侵染时间为30min,乙酰丁香酮(Acetosyringone,AS)浓度为1.5mg/mL,共培养时间为3d时,转化体系效率最高。然后利用该优化体系构建有害疣孢霉的突变体库,通过PCR检测和形态学鉴定获得若干表型发生改变、稳定遗传的T-DNA插入突变体,与原菌种WH001相比,突变体在菌丝形态、生长速率、色素分泌和致病力等方面发生改变。本研究为进一步挖掘有害疣孢霉未知基因功能、解析生物学性状、探讨致病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桃胶是桃树在受到非生物胁迫或病原真菌侵染后,发生应激反应而从皮孔、受损或侵染部位流出的树胶,这种现象在生产上被称为"流胶病"。很多人认为,桃胶是由于桃树发生病害而产生的,对人体有害,不能食用。其实不然,桃胶是一种难得的天然形成的多糖类高分子物质,性平,无甜味,无毒,而且具有美容养颜、医疗及保健等多方面的功效。正因为这些功效,而  相似文献   

7.
根据宿主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可分为急性、慢性、毒素原性三个型,在细菌的感染中宿主的免疫机理是容易理解的。细菌性病原作为一组来说,能唤起宿主所有各型的免疫效应机制。某些详细过程尚不清楚外,其它已全部了然。 普通,在人的细菌性感染中,非特异和特异性免疫机制二者是相互关联的。但是根据感染的类型不同,每种免疫机制有其相关的作用。有时免疫反应产物可能是有害的,可表现为人的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与肠道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是肠道防御细菌和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维持肠道黏膜自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持续不断的与来自外界的食物抗原和病原微生物及自身长期共存的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刺激机体对有害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反应,诱导机体对无害抗原产生免疫耐受。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已知的最强有力的一种专职抗原递呈细胞(Professional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  相似文献   

9.
在外来有害植物试点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外来有害植物的特点, 介绍了外来有害植物种群测定的样地选择和设置方法。对外来有害植物入侵生境条件、有性繁殖能力、无性繁殖能力及入侵现状评价、种群扩散测定的内容和计算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根据以上资料, 计算了外来有害植物综合分析指数, 分析外来有害植物入侵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为综合治理外来有害植物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植物对病害的防御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表现出对病害的抗性。这一点已早为育种家所利用,培育出许多抗病的作物品种。在研究植物和病原相互关系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植物中存在一种为病原所诱导的抗病机制。即在病原侵染的诱发下,植物产生一系列拮抗的物质,以阻止病害的传播和病原微生物的进  相似文献   

11.
外来有害植物种群扩散的综合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外来有害植物试点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外来有害植物的特点,介绍了外来有害植物种群测定的样地选择和设置方法.对外来有害植物入侵生境条件、有性繁殖能力、无性繁殖能力及入侵现状评价、种群扩散测定的内容和计算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了外来有害植物综合分析指数,分析外来有害植物入侵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为综合治理外来有害植物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植物抗病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植物和病原相互关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就有关植物抗病研究的进展作一简单的介绍。1病原诱导植物抗病的配体1.1激发子激发子能部分地模拟病原的功能,人们常用来研究病原诱导的植物防卫反应。常用的激发子是病原或寄生胞壁入工降解物或病原在培养基中的分  相似文献   

13.
植物病原真菌的MAPK基因及其功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叙述在植物病原真菌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基因的种类和特征 ,概括了MAPK基因在植物病原真菌生长发育、胁迫反应和侵染、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研究现状 ,讨论了进行植物病原真菌MAPK基因研究的意义及重点研究的课题 ,并根据最新研究进展 ,提出了植物病原真菌MAPK基因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分泌蛋白质组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特定条件下,由组织或细胞等分泌的全部蛋白质。在病原真菌与植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病原真菌会分泌大量的蛋白质和代谢产物,在病原真菌对植物的侵入、定殖和扩展等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分泌蛋白质在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性中的作用、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分泌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及植物病原真菌分泌蛋白质组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等,对于全面了解植物病原真菌的致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向  刘木  肖瑶 《生物多样性》2023,(2):217-230
群落内物种如何共存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最具争议的核心问题之一。根据当代物种共存理论框架,维持物种共存的机制可以分为稳定化和均等化机制。尽管植物叶片病原真菌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但是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叶片病原真菌如何通过稳定化和均等化机制影响物种共存。本文首先介绍了叶片病原真菌驱动同种负密度制约(稳定化机制)和“生长–防御”权衡(均等化机制)促进物种共存的证据,并阐述了在群落水平抑制叶片病原真菌后物种丰富度的变化。随后,本文归纳了该领域研究中的主要挑战:叶片病原真菌在驱动物种共存过程中相较于环境因子的可能重要性更低、部分叶片病原真菌较弱的宿主专一性无法起到维持物种共存的作用,以及控制叶片病原真菌过程中各种方法均有一定局限性等问题。最后,本文论述了该研究领域未来的主要方向:不同土壤养分/气候变化条件下叶片病原真菌如何影响物种共存、叶片病原真菌与其他高营养层次生物类群的交互作用及其对物种共存的贡献、基于系统发育推断叶片病原真菌对植物群落构建的影响、将叶片病原真菌生活史类型纳入病原真菌影响植物物种共存的相关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诱导植物产生过敏反应的病原蛋白harpin和elicitin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reaction,HR)是植物抗病(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的基本反应。病原接触非亲和寄主和病原接触非寄主时能产生过敏反应,它往往表现在植物被侵染部位的细胞迅速坏死,产生枯班,病原被限制在原侵染部位,不能增殖。人们发现病原细胞壁人工降解物和培养基中的一些多糖、脂多糖、糖蛋白、脂肪酸和见丁质降解物可以诱导过敏反应,这些物质被称为激发子(eliCitor).由放在诱导过敏反应时病原需要新蛋白质合成,上述这些成份中许多系预存物质的人工降解产物,未必是病原诱导过敏反应时真正起作用的激发子。带Av4和…  相似文献   

17.
有害甲藻孢囊主要是指能产生毒素和(或)能引起有害藻华发生并对水生态系统产生各种危害效应的甲藻孢囊。我国沿海共记录了10属18种,占全球有害甲藻孢囊的3/4。这些有害甲藻孢囊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会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有害甲藻孢囊的多样性及分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有害甲藻孢囊的准确判断不仅对研究其多样性及分布至关重要,而且有助于水产品的安全检验和有害藻华的早期预警。对有害甲藻孢囊的分类主要存在鉴定困难、鉴定不准确等问题。本文综述了有害甲藻孢囊的危害、中国沿海有害甲藻孢囊的种类和分布,以及有害甲藻孢囊的鉴定等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利用孢囊及营养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毒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手段准确鉴定有害甲藻孢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闫凤鸣 《昆虫学报》2020,(2):123-130
大多数植物病毒及一些植物病原细菌由介体昆虫传播。植物病原与介体昆虫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找到防控介体传播病原的关键环节,因此植物病原与介体昆虫的互作关系是植物病原传播机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在植物病原与介体昆虫互作研究的最新进展,推介了本专辑论文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和进化的角度提出了在植物病原-媒介昆虫互作研究中以下3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1)植物病原与介体昆虫互作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昆虫介体传播植物病毒的不同方式之间的关联性以及病毒、介体和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3)自然条件下植物病原-媒介昆虫互作的机理。植物病原与媒介昆虫互作的研究,既是生态和进化的理论问题,也和植物病原及其介体昆虫的绿色防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昆虫病原线虫是新型的生物杀虫剂,对钻蛀及土栖性害虫防效较好,具有部分替代化学农药的潜力。昆虫病原线虫的产业化培养是昆虫病原线虫商业化应用的基础。本文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常用的昆虫病原线虫的培养方法,包括活体培养、半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的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昆虫病原线虫的种质保存及培养,为拓展昆虫病原线虫的产业化生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病原线虫与其共生细菌二者互惠共生 :共生细菌需要昆虫病原线虫作为载体以寄生寄主昆虫并做为自己的营养来源 ,而昆虫病原线则需要依靠共生细菌来杀死昆虫。综述了共生细菌的病原作用、抗菌作用与杀虫作用 ,评述了共生细菌的基因工程进展 ,讨论了昆虫共生细菌在昆虫病原线虫致病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