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寻找脾肾阳虚型UC的特异性靶点。方法 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SASP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分别选取空白组大鼠结肠组织与模型组大鼠病变部位结肠组织进行高通量测序。RT-qPCR法检测筛选的趋化因子的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根据q-value≦0.05,fold-change≧1.5筛选出空白组大鼠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GO功能分类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细胞成分(cellular component,CC)、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三个层面。通过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发现趋化因子信号通路中CXCL1、CXCL2、CXCR2、CXCL6、CCL7、CCL12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并通过RT-qPCR法验证,以上因子的基因表达变化与测序结果一致,经温补脾肾方药治疗后,以上因子表达明显下调。结论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趋化因子信号通路中CXCL1、CXCL2、CXCR2、CXCL6、CCL7、CCL12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可作为UC黏膜炎症活动的客观指标。具有温补脾肾作用的理中汤合四神丸复方中药颗粒可以有效下调以上因子的表达,减缓炎症反应,促进受损伤的结肠黏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濒危植物大果木莲种群格局及濒危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以及方差均值比率法对木兰科(Magnoliaceae)木莲属(Manglietia Bl.)濒危植物大果木莲(Manglietia grandis Hu et Cheng)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种群格局进行了研究,并编制了大果木莲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结合生殖生物学特征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分析了导致大果木莲濒危的主要原因.根据株高和胸径可分别将大果木莲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5级、高度结构分为6级;在大果木莲的5个年龄结构分级中,成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其高度结构完整,个体高度主要在20 m以下.种群的方差均值比率为0.838 3,其空间分布格局属于随机分布.根据特定时间生命表可将大果木莲种群的发育分为3个阶段:幼树阶段(年龄级为Ⅱ~Ⅲ级)、成树阶段(年龄级为Ⅲ~Ⅳ级)、老树阶段(年龄级为Ⅳ~Ⅴ级),其中成树阶段个体死亡率最低.大果木莲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 Ⅰ型,属于衰退型种群.种群自我更新能力差、种子生产力低下、有性生殖困难、生境片断化导致的基因流受限以及人为干扰是大果木莲濒危的主要原因.针对大果木莲濒危现状和致危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内质网自噬是一种可以清除受损内质网的选择性自噬,其主要功能是参与内质网容量和质量的控制,维持细胞稳态。选择性内质网自噬由相关的受体蛋白介导,这些蛋白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靶点效应。本文对选择性内质网自噬的作用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加以综述,并且归纳总结了相关受体蛋白介导内质网自噬的研究进展,以期对研究内质网自噬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及其防治手段提供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巴氯芬是伽马氨基丁酸B型受体的一种选择性激动剂,在镇痛、药物成瘾等治疗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在动物的老化过程中,伽马氨基丁酸能所介导的神经传导可能了发生改变.本文旨在探讨巴氯芬所诱导的皮层脑电活动是否具有年龄上的差异.在巴氯芬注射(5mg/kg)前后,分别采集青年(3~4月龄)和老年(15~17月龄)大鼠的皮层脑电图,分析脑电绝对功率和相对功率在5个频段上(δ:2~4Hz;θ:4~8Hz;α:8~12Hz;β:12~20Hz;γ:20~100Hz)与年龄相关的差异.结果发现,在巴氯芬注射前,老年大鼠β频段脑电相对功率显著升高.在巴氯芬注射后,两个年龄段大鼠δ频段脑电相对功率增加,但老年大鼠增加较慢.此外,青年和老年大鼠所有频段脑电绝对功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本研究揭示,巴氯芬诱导的大鼠皮层脑电活动具有年龄上的差异,提示老化可能影响伽马氨基丁酸B型受体介导的神经传导.  相似文献   
5.
利用旷场测试和Y-迷宫测试两种行为模型检测了双侧眶额叶(orbitofrontal cortex, OFC)电损伤或假损伤雄性SD大鼠的新异性探索行为, 探讨了OFC在大鼠探索新异环境中的作用。旷场测试的结果发现,OFC损伤大鼠的行走距离和直立次数较假损组有明显降低;同时,在Y-迷宫测试中与假损伤组大鼠相比,OFC损伤大鼠在新异臂的访问时间和穿梭次数明显降低。提示眶额叶皮质在大鼠新异性探索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树线是对20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响应最为敏感的地带之一。本文描述了树线的概念、特点以及树线的研究方法,并从树线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这一角度对国内外有关树线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已有的大部分研究表明,自20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暖和降水增加的影响下,树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主要以树线上移为主,约占65%,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比利牛斯山脉,以及极地乌拉尔山脉;树线附近树木密度增加的研究约占20%,主要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和极地乌拉尔山脉,该地冬季积雪为幼树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树线较稳定及略有后退的研究约占15%,主要是阿尔卑斯山脉。通过对以往研究的综述,本文总结了树线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是一种胞质非受体酪氨酸激酶。FAK和肿瘤密切相关,在多种癌细胞中高表达,促进癌细胞的发生、生长、存活、增殖、粘附、转移和侵袭以及血管生成等过程。肿瘤微环境包括肿瘤细胞、周围血管、免疫细胞、纤维母细胞、内皮细胞、信号分子和细胞外基质,它对癌症的发展和恶化具有重要作用。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外信号影响微环境,使其有利于肿瘤生存和发展|肿瘤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能通过产生趋化因子、基质降解酶和生长因子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本文综述肿瘤微环境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FAK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调控作用,为肿瘤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淀山湖蓝藻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掌握淀山湖蓝藻门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09年5月—2010年4月在全湖选取9个点位对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应用CANOCO4.5软件对获得的蓝藻门种类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并绘制了物种与环境因子关系的二维排序图。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出现蓝藻门15属46种,微囊藻属占69.9%,其次颤藻属占20.5%;蓝藻数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密度变化范围为9.0×104~7.6×106 cells·L-1,蓝藻细胞密度与叶绿素a、总氮、营养状态指数TSIM(chl-a)和TSIM(TN)相关性较好,表明总氮浓度对蓝藻细胞密度影响较大,而密度和相对丰度影响着湖泊中的叶绿素含量和透明度等;CCA分析表明,春季水体受水温、生物需氧量、总磷影响较大,夏季水体受总磷、BOD5、透明度影响较大,秋季环境因子影响类型较为集中但不显著,冬季各环境因子影响较夏、秋两季明显,水体与铵态氮、透明度(SD)均呈正相关;分析了蓝藻中作为全湖优势种类的铜绿微囊藻和弱细颤藻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前者与水温、总氮呈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现负相关;后者四季均有出现,数量变化受水温影响最大,在夏季与较低的pH值有关;环境因子改变与蓝藻季节演替内在联系表现为蓝藻群落在春冬2季受水温影响最大,夏季受TP、TN影响显著,秋季则与水体的透明度相关性最大。本实验对于理解淀山湖蓝藻优势种季节演替特征及对其开展监测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Smac基因调控Caspase-3表达对紫杉醇耐药肺腺癌细胞株生物活性及经典凋亡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取构建好的耐药A549细胞,将其分为A549细胞(LC)组、A549细胞+Smac-NC(SN)组、A549细胞+Smac抑制剂(SI)组、A549细胞+Smac激动剂(SM)组、A549细胞+Caspase-3-NC(CN)组、A549细胞+Caspase-3抑制剂(CI)组、A549细胞+Caspase-3激动剂(CM)组、A549细胞+Smac激动剂+Caspase-3激动剂(MM)组;Real-time PCR法检测正常肺上皮细胞及4种肺腺癌细胞系中Smac、Caspase-3表达水平,将阴性对照、Smac、Caspase-3类似物转染至紫杉醇耐药肺腺癌细胞株,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经典凋亡信号通路表达,并分析Smac与Caspase-3的相关性。结果:肺腺癌细胞系中的Smac、Caspase-3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P<0.05),其中A549的Smac、Caspase-3 mRNA值最小(P<0.05),因此选取其作为此次实验细胞;LC组与SN组相比,细胞增殖率、凋亡率及Caspase-3、Bcl-2、Bax、Cyto-C蛋白表达基本无差异(P>0.05),与SN组相比,SI组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Bax、Cyto-C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增殖率、Bcl-2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SI组相比,SM组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Bax、Cyto-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增殖率、Bcl-2表达明显降低(P<0.05);LC组与CN组相比,细胞增殖率、凋亡率及Caspase-3、Bcl-2、Bax、Cyto-C蛋白表达基本无差异(P>0.05),与CN组相比,CI组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Bax、Cyto-C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增殖率、Bcl-2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CI组相比,CM组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Bax、Cyto-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增殖率、Bcl-2表达明显降低(P<0.05);SM组与CM组相比,细胞增殖率、凋亡率及Caspase-3、Bcl-2、Bax、Cyto-C蛋白表达基本无差异(P>0.05),与CM组相比,MM组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Bax、Cyto-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增殖率、Bcl-2表达明显降低(P<0.05);Smac与Caspase-3呈现正相关(r=0.470,P=0.002),组间具有显著差异。结论:Smac基因可显著改善紫杉醇耐药肺腺癌细胞株细胞生物活性,并激活经典凋亡信号通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状态下大鼠外周神经内分泌因子昼夜节律的表达特点。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n=30),采用束缚、摇晃、鼠笼倾斜、湿垫料、冷刺激、拥挤(整夜)、断食或断水、夹尾、昼/夜颠倒等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结合孤养方式,每天暴露于2种应激原中饲养21 d,建立抑郁症模型。测定应激前后大鼠糖水偏爱、旷场行为及高架十字迷宫行为学变化。连续24 h分6个时间点(ZT1、ZT5、ZT9、ZT13、ZT17、ZT21)处死动物取血,每个时间点处死5只大鼠。放免法测定6个时间点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ELISA法测定6个相同时间点血浆皮质酮(CORT)、褪黑素(MT)、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采用单一余弦法比较2组大鼠上述各指标的节律周期、振幅、峰值相位、中值的变化特点。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大鼠体重增加值明显降低(P<0.01),各项行为学评分均显著减少(P<0.01)。慢性应激至抑郁样行为充分表达后,血浆ACTH、CORT的相位完全相反,时相大幅度提前,含量波动幅度减小,昼夜分泌节律紊乱;MT的24 h分泌节律完全丧失且整体水平下降,表达量显著降低;VIP虽仍存在24 h节律,但振幅明显降低,峰相位也延迟6 h,且表达量显著提高。结论:慢性应激抑郁状态可导致大鼠外周神经内分泌激素的近日节律非同步于SCN,表现为昼夜节律性和激素分泌量的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