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H-SY5Y细胞上的钙库及钙振荡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使用显微荧光测量的方法,对未分化和分化的SH-SY5Y神经杂交瘤细胞上进行的实验,发现存在着毒蕈碱受体激动剂Carbachol激发的钙振荡,并展示了几种类型的钙振荡模式。它是由于毒蕈碱受体M3引起的,其机理与细胞的钙库和钙通道有关。在用钙通道阻滞剂Verapamil和CdCl2抑制钙通道的情况下,钙振荡仍能继续。但在胞外完全无钙时,振荡很大程度上被抑制。另外,振荡的频率也与刺激物浓度及胞外钙浓度有关。最后并讨论了振荡可能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
对神经细胞在电压钳制方式下进行膜片钳记录受到胞体和突起空间钳位不一致的限制。本文尝试用突起切断方法区分胞体与突起的电压门控型钙电流,并据此对MPP+引起的钙电流变化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突起上的电压门控钙通道的最大激活电压约为+30mV,而胞体的则为-10~10mV左右;MPP+损伤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后可导致电压门控型钙电流的抑制,这一抑制的I-V特性与突起钙电流I-V非常相近。由此提示,MPP+对于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损伤更集中于其突起纤维。  相似文献   
3.
20 0 0年 1 0月 9日 ,KarolinskaInstitutet诺贝尔委员会决定将 2 0 0 0年诺贝尔生理学 /医学奖授予ArvidCarlsson ,PaulGreengard和EricKandel三位科学家 ,作为对他们在“神经系统信号转导”方面至关重要发现的奖励[1] 。人大脑中有超过一千亿个神经元 ,他们通过极其复杂的神经网络彼此相连。从一个神经元发出的信息通过不同的化学神经递质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这一过程发生在神经元间相接的特殊位点 ,称为“突触” ,一个神经元可以有数以千计这样的突触和其它神经元接触。三位诺…  相似文献   
4.
谷氨酸对海马神经元钙信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内游离钙作为一种重要的第二信使 ,与细胞功能、细胞代谢和信号转导密切相关 ,细胞内钙信号的失调会引起细胞功能异常。这也是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环节 ,如癫痫、Alzheimer病、脑水肿、细胞凋亡等。谷氨酸的毒性作用诱发的Ca2 跨膜内流和细胞内游离钙平衡的失调可能参与癫痫的病理过程。本实验应用单细胞Ca2 显微荧光测量技术 ,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1 材料和方法(1)试剂 胎牛血清、HEPES、EGTA、Fura 2 /AM、胰蛋白酶、MK 80 1(Sigma产品 ) ,16 40培养基 (Gibco产品 ) ,其它的试剂为国…  相似文献   
5.
最近的研究显示,颈动脉体(carotid body,CB)除具有缺氧等化学感受功能外,还对白细胞介素-1B(IL-1β)的刺激起反应。但是,IL-1β刺激对颈动脉体的缺氧感受功能有何影响还不清楚。本研究运用在体(in vivo)细胞外神经干电位记录的方法,利用麻醉大鼠,观察了CB局部给予IL-1β对实验性急性缺氧(experimental acute hypoxia,EAH)诱导的CB传入神经窦神经(carotid sinus nerve,CSN)放电频率的影响。结果发现,EAH可以诱导麻醉状态下大鼠的CSN放电频率增高;颈动脉体局部给予ATP(0、1mmol/L)和ACh(0,5mmol/L)在一定程度上可模拟缺氧诱导的CSN放电;局部给予ILlp(40μg/L)可诱导窦神经放电频率增加。但同时给予IL-1B和EAH,所引起的放电频率增高效应与单独给予EAH或IL-1β所诱导的放电频率的增高效应间无显著性差别,且IL-1β对ATP和ACh诱导的窦神经放电的增高效应也无显著影响。这些结果提示,IL-1β对EAH诱导的窦神经放电无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鼠肾上腺单个嗜铬细胞分泌儿茶酚胺的电化学检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报道以直径7μm的碳纤丝制作碳纤电极,在原代培养的大鼠肾上腺单个嗜铬细胞上检测诱发的儿茶酚胺激素分泌。当用微管向细胞吹加10mmol/L乙酰胆碱或60mmol/L氯化钾时,2-5s延迟后记录到数目不等的峰形信号。峰信号上升快(约1ms);衰减则较慢,呈指数形状。峰信号的检测要求电极上所加氧化电压足够大。实验表明,以高钾刺激时,该峰信号依赖于外钙(2mmol/L)的存在。根据峰信号对应于嗜铬细胞内单个囊泡的儿茶酚胺量子化释放的事实,我们推算每次量子化释放的儿茶酚胺约为10-20—10-18mol量级。  相似文献   
7.
多光子激发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研究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对多光子激发的原理,优缺点以及近年来它的应用领域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8.
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细胞分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细胞分泌机制的新进展,简述了时间分辨法在分泌研究中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及用此法研究获得的细胞分泌机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细胞膜片钳技术是研究膜离子通道的有效方法.在单个细胞上反复形成多次全细胞构型从而在同一细胞上观察某些药物的长时间作用对于通道膜电流的影响.利用全细胞构型下胞浆与电极内液的连通可以方便地向胞内引入药物.以此法研究MPP+多巴胺能神经瘤细胞(MN9D)的毒性作用表明MPP+导致细胞电压依赖性钙电流(ICa)显著下降;MPP+作用1 h以内高去极化电压较低去极化电压诱发的钙电流先受MPP+影响而下降; MPP+对未分化细胞的钙电流无显著作用(n=3).  相似文献   
10.
国产膜片钳仪研制成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膜片钳(patch clamp)仪是从电压钳发展而来的新一代细胞电生理仪器。在直径约1μm的细胞膜片上,用膜片钳仪可以同时进行电压钳位和检测单个离子通道(ion channel)的电流(1 pA,10 kHz),这是迄今人们实现的最灵敏的仪器之一。1976年Neher & Sakmann首次实现单通道记录,Hamill等人(1981)对膜片钳的改进使之得以在世界推广,Sigworth(1983)和Rae & Levis(1984)对膜片钳仪的电子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1988年起,我们根据Yale MK-V膜片钳仪电路图开始研制该仪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