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1.
猫延髓吻侧腹外侧区NPY、SOM和NT免疫反应物质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理学研究表明,延髓吻侧腹外侧区(RVL)在维持血压稳定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用免疫组化ABC技术,观察了猫RVL神经肽Y(NPY)、生长抑素(SOM)和神经降压肽(NT)免疫反应(IR)细胞和纤维的分布,以便为研究此区血压调节功能的机制提供形态学资料。结果表明:NPY—、SOM—IR细胞和少量NT—IR细胞主要分布于旁巨细胞外侧核、外侧网状核吻侧部以及外侧网状核背侧紧邻的网状结构。这些细胞从RVL尾侧向吻侧逐渐减少。NPY—IR纤维分布于旁巨细胞外侧核以及外侧网状核吻侧部的腹内侧区。NT—IR纤维较多,可见两丛中等密度的NT—IR纤维:一丛位于旁巨细胞外侧核;另一丛位于面后核、疑核以及二核紧邻的区域。此外还可见少量SOM—IR纤维。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原核细胞表达人免疫缺陷病毒(HIV)Nef抗原,制备特异抗血清,为Nef抗原检测提供技术方法。方法:以HIVBotswana毒株基因组为模板,用PCR法获得Nef蛋白编码基因,将其克隆到pET30a载体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Nef融合蛋白;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血清,用真核表达的Nef抗原对其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构建的Nef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6x103,免疫BALB/c小鼠获得针对融合蛋白的高效价抗血清,ELISA抗体滴度为1:6400;免疫荧光和Westemblot检测表明,该抗血清能特异地与重组痘苗病毒表达的Nef抗原反应。结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HIVNef融合蛋白,制备了Nef融合蛋白的高效价小鼠免疫血清,该血清能特异性识别HIVNef抗原,为HlVNef抗原检测提供了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PCR法获得编码EB病毒早期蛋白P54的基因BMRFl,序列分析后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表达质粒pET30a-BMRF1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经IPTG诱导后表达了P54抗原,SDS—PAGE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1000;采用镍离子亲和柱纯化重组蛋白。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纯化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后产生了P54特异性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表明免疫血清可以识别激活的Raji细胞中表达的P54蛋白。以上结果表明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0a-BMRF1并在大肠杆菌细胞中成功表达EB病毒早期蛋白P54,表达蛋白具有很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用免疫组化 ABC 技术,观察了八肽缩胆囊素(CCK—8),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免疫反应(IR)结构在猫延髓吻侧腹侧区的分布。结果表明:CCK—8—IR 细胞分内、外两群:内侧群细胞分布于巨细胞网状核(NGc)、旁巨细胞外侧核(PGL)以及下橄榄核背外侧的网状结构,从吻侧向尾侧逐渐减少;外侧群细胞分布于外侧网状核(LRN)及其背内侧网状结构,从吻侧向尾侧逐渐增多。在中缝苍白核(Rpa)、中缝大核(Rm)仅见少量 CCK—8—IR 细胞。察见 CCK—8—IR纤维主要有3种:粗、细和终末前纤维。CCK—8—IR 纤维在面后核、疑核以及二核紧邻的网状结构最为密集;在 PGL 密度中等;在 NGc、LRN、Rpa 和 Rm 稀疏分布。M—ENK—IR 细胞和纤维分布于 Rpa、Rm、NGc、PGL 和 LRN,此外在面后核、疑核以及二核紧邻的网状结构可见较密集的纤维。  相似文献   
5.
Epstein-Barr病毒(EBV)主要膜蛋白gp340/220,是研究EBV亚单位疫苗的主要抗原.为了更详细地研究gp340/220的免疫原性,用PCR法获得不同区段的EBV BLLF1基因,并将其克隆入表达载体pNeock11β7.5中,通过重组质粒与非复制痘苗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中同源重组,获得3株表达EBV gp340/220不同区段的重组痘苗病毒.PCR和Southern blot结果证实,各个重组病毒基因组中有相应外源基因的整合.Western blot结果表明,3种重组病毒感染人源细胞后都能够稳定表达蛋白,表达蛋白均为糖蛋白.免疫荧光结果表明,3种蛋白分布在细胞的不同部位.重组痘苗病毒的成功构建为更好地研究gp340/220的免疫原性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EB病毒核抗原1羧基端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免疫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EB病毒核抗原 1(EBNA1)的功能及提高EB病毒 (EBV)相关疾病辅助诊断的特异性 ,对EBNA1基因 3′端的部分片段进行了原核表达、纯化并初步研究其免疫学特性 .采用PCR法扩增了EBNA1基因编码区 ,经酶切鉴定、序列分析后 ,将其 3′端 5 73bp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 ,得到重组质粒pET30a SS5 80 .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感受态细胞并经异丙基 β D 硫代半乳糖苷 (IPTG)诱导表达出分子量约 2 5kD的融合蛋白 (2 5 kDEBNA1) .该蛋白以包涵体和可溶形式存在 ,均可用Ni2 + 离子亲和柱纯化 .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 ,该蛋白能与鼻咽癌 (NPC)病人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 .纯化的 2 5kDEBNA1蛋白免疫BALB c小鼠后 ,经ELISA检测获得了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 .免疫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制备的免疫小鼠血清能够与HeLa细胞中瞬时表达的EBNA1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 ,且特异性优于鼻咽癌病人血清 .以上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EBNA1羧基端的原核表达质粒 ,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 2 5kDEBNA1蛋白 ,该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咖啡因是否影响细胞周期检验点而增强顺铂杀伤肿瘤细胞及其作用机制 ,选取同步化于S期的肝癌细胞系SMMC 772 1,用顺铂和咖啡因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 ,包括顺铂处理、咖啡因处理以及先经顺铂 ,再用咖啡因处理 .利用相关方法对不同处理的细胞进行了分析 ,包括细胞形态 ,细胞生长速率 ,多核细胞的形成与死亡 ,中心体的异常等 .结果显示 ,顺铂与咖啡因联合处理的细胞出现明显的多核化现象 ,多核细胞占总细胞的百分比可以达到 30 %以上 ,高于用顺铂或用咖啡因处理的细胞 .同时观察到多核细胞生存能力较差 ,它们会通过细胞凋亡的形式死亡 .抗中心体人自身免疫血清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 ,中心体异常与多核细胞的形成直接相关 .在部分多核细胞的核周围有多个不同强度的荧光点 ,在另部分多核细胞中 ,在其中央有一个大的荧光点 ,被多个细胞核围绕 ,荧光较强 .根据结果推测 ,由多个不完整的中心体导致的多极分裂形成多核细胞 ,随后多个中心体聚集到中央形成大的中心体 ,负责间期微管的组装 .结果表明 ,受到顺铂损伤的细胞由于检验点的作用而使细胞周期阻断 ,咖啡因可消除周期的阻断 ,使细胞在中心体未完成正常复制状态下进入有丝分裂 ,产生大量多核细胞 ,这些多核细胞最终发生凋亡 .  相似文献   
8.
泛素与EB病毒核抗原1融合基因的DNA免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了EB病毒核抗原1(EBNA1)基因的表达质粒pCI-EBNA1和泛素(ubiquitin,Ub)与EBNA1融合基因的表达质粒pCI-Ub-EBNA1.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两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后均能瞬时表达.两种质粒DNA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后,分别检测小鼠血清抗EBNA1的抗体和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比较单基因与融合基因DNA免疫所诱生免疫应答的强度.结果显示:二者诱生抗体的效率无明显差别,但泛素的融合使得针对EBNA1的特异性CTL反应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前已知下丘脑是应激反应的关键性调节中枢,下丘脑内一氧化氮是否参与应激反应尚未见报道。本文运用NADPH-d酶组化技术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方法,对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相对切面面积和平均灰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鼠在急性束缚应激4小时后,其下丘脑PVN和SON内的NOS阳性神经元的平均灰度值与正常大鼠比较均明显降低(P<0.001);SON的NOS阳性神经元的相对切面面积明显大于正常大鼠(P<0.001),但PVN的NOS阳性神经元的相对切面面积未见明显改变(P>0.05)。以上结果说明束缚应激使大鼠下丘脑PVN和SON的NOS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