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系统地研究了缙云山大头茶(Gordoniaacuminata)种群的生殖年龄、生殖年龄结构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大头茶种群的Armin、Armax、和Apc值分别为10a、88a、34a和78a,但随群落结构复杂性程度的增加其生殖年龄逐渐递增。缙云山大头茶种群的生殖年龄结构和兴文地区的相似,均为增长型,但前者生殖年龄结构较后者复杂,且前者之生殖年龄结构在不同生境(甚至同一群落的不同海拔样地)中呈现不同类型。影响大头茶种群生殖年龄和生殖年龄结构的主要因子是群落生境类型、幼株积累生物总量的能力、群落透光度、土壤类型、海拔高度和坡向等。  相似文献   
2.
在构件水平上,对川产的3种药用淫羊藿属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箭叶淫羊藿(E.sagittatum)、柔毛淫羊藿(E.pubescens))的无性系构件特征、克隆构型及构件生物量配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野生状态下:该属3个种无性系构件的形态特征差异显著,且存在较大的变异性,变异系数范围在29.29%~48.31%之间;箭叶淫羊藿更趋于“游击型”克隆构型,而淫羊藿和柔毛淫羊藿则更趋于“密集型”克隆构型;该属3个种都将高比例生物量配置到叶片或者根茎,其次为茎,再其次为根。柔毛淫羊藿具有更强的克隆繁殖能力,单位面积上各构件生物量均最大,应作为人工引种栽培的首选种。  相似文献   
3.
连香树生理生化物质随海拔的变化及其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四川甘洛马鞍山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A1:1874m,A2:1996m,A3:2160m,A4:2290m)梯度连香树的分布状况以及生理指标含量的变化,探讨了连香树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样方内连香树的总数、株高、幼树数量及树冠投影面积值均呈降低趋势,且海拔越高,其它物种抢占的空间资源越多以及环境变恶劣,连香树的适应能力下降;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A1处均高于A2、A3、A4处。A4与A1相比,叶绿素b、叶绿素(a+b)分别下降了42.42%和33.96%,差异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着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A4与A1相比,分别下降了52.74%、66.17%,差异显著;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均随着海拔升高呈上升趋势,A4与A1相比,分别升高了3.98倍、4.43倍,差异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A1、A3、A4处均高于A2处。综合本次研究表明:A1处最适合连香树的生长、A4处连香树生长最差。  相似文献   
4.
天胡荽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植物名称 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iil.),别名满天星、破铜钱、落得打。 2材料类别 当年生的顶芽、茎段和叶片。  相似文献   
5.
密度制约作用对箭叶淫羊藿有性繁殖时期形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回归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方法,研究了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在有性繁殖的三个时期克隆片段密度对其各个形态特征的影响,以揭示其资源和繁殖投资情况。结果表明:箭叶淫羊藿在三个有性繁殖期间克隆片段密度对其各个形态特征的影响显著。从回归分析的R2指数来看,其克隆片段密度增大对三个生长时期的制约作用是由弱到强,同时在有性繁殖期间随克隆片段密度的增加其资源投资趋向于有性繁殖;从非参数检验结果来看,有性繁殖期间箭叶淫羊藿明显增加其叶数、叶宽等来获取更多的资源用于提高其繁殖能力,以取得生存。  相似文献   
6.
根系分泌物介导的根际过程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效应,但目前有关植物尤其是濒危珍稀植物根系分泌物及其介导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原位季节动态研究甚少。本文以阿坝州茂县大沟流域30年生的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连香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4、7、9和12月利用原位收集装置对连香树根系分泌物进行原位收集;并同步分析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根系分泌物C和N分泌速率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其中,夏季最高,冬季最低。(2)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氮及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非根际,表现出正的根际效应;根际效应也与根系分泌物输入表现出类似的季节动态规律,即夏季(7月)最高,而冬季(12月)最低。(3)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根系分泌物分泌速率与土壤微生物碳、氮及土壤酶活性根际效应值呈线性正相关,表明根系分泌物输入是驱动根际微生物活性的重要因子,揭示连香树根系碳输入对根际土壤过程和功能的季节响应。未来研究应加强根系分泌物输入与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偶联效应与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7.
孔璐  黎云祥  权秋梅  张林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0):2517-2522
2009年8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次生落叶阔叶林红桦群落(群落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细叶青冈群落(群落Ⅱ)和常绿阔叶林油樟群落(群落Ⅲ)下生长的柔毛淫羊藿各器官的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分析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柔毛淫羊藿叶片中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最高、茎中最低;群落Ⅰ的柔毛淫羊藿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5.32±0.23)%和(0.47±0.05)%]均显著高于群落Ⅱ[(4.06±0.03)%和(0.32±0.01)%]和群落Ⅲ[(4.15±0.07)%和(0.28±0.09)%];土壤氮含量和pH值对柔毛淫羊藿的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影响较大,柔毛淫羊藿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与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较低的氮供应水平和较高的土壤酸度可能使群落Ⅰ柔毛淫羊藿的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境中淫羊藿克隆构型和分株种群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求淫羊藿资源的保护策略,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室内测定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林缘旷地、林缘和林下三种不同生境中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克隆构型及其分株种群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分析环境因子对淫羊藿克隆构型和分株种群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枝强度、间隔子长度、分枝高度、根状茎长度及分株种群密度在3种生境中差异显著,且与生境相对光强和土壤含水量有较强的回归关系.群落相对光强、土壤含水量在淫羊藿的克隆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淫羊藿以地下根茎为克隆器官进行克隆生长,有着较强的克隆构型可塑性.结合克隆植物对资源的利用策略,讨论不同生境中淫羊藿克隆构型和分株种群特征可塑性的生态适应意义及淫羊藿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位置效应在开花植物中广泛存在。以野生巫山淫羊藿种群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位置效应对结实性和花蜜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巫山淫羊藿种群不同位置的结实率显著差异,其中基部的结实率明显大于中部和顶部; 位置效应对果实重量及果实长、宽的影响均显著,表现出基部>中部>顶部的趋势; 总状花序上不同开花位置对单个果实种子数的影响显著,且基部大于顶部。但位置效应对单个果实种子败育率的影响不显著,均值呈现顶部>中部>基部变化规律; 巫山淫羊藿不同开花位置的花蜜常备量和含糖量的差异显著。三个种群基部的花蜜常备量较高,而花蜜含糖量在顶部较高。因此,对巫山淫羊藿野生种群进行研究与保护时应注意位置效应对生殖成功的影响,选择基部果实进行试验或育种,应维持种群多样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活血丹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登  黎云祥  韩素菊  李婷  兰英   《广西植物》2007,27(2):265-271
以活血丹为材料,应用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对适于活血丹增殖分化的培养基、培养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用活血丹叶片作为外植体,在MS添加生长素2,4-D和细胞分裂素BA的培养基上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对其继代培养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了继代培养中褐化的原因。在MS添加NAA和BA的培养基中,活血丹的茎尖和带腋芽茎段能直接诱导出大量丛生芽,随后将不定芽转入MS添加IBA和KT的培养基中,可生成不定根,完成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活血丹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1.5mg/L)+BA(1.0mg/L),诱导率高达91.38%。丛生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NAA(0.1mg/L)+BA(1·0mg/L),在此培养基上,出芽率达100%,芽增殖系数接近于10,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而根的诱导则在MS+IBA(1.0mg/L)+KT(1.0mg/L)培养基上进行最好,此基础上能诱导出健康、粗壮的根。试管苗炼苗后移栽,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