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研究AdIL-24抗宫颈癌CaSki细胞作用机制的应用价值。方法:前期研究已成功构建AdIL-24,可抑制宫颈癌CaSki细胞生长,促进凋亡。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离AdIL-24处理前后细胞总蛋白,并对胶条(pH3-10NL、pH4-7)、SDS-PAGE浓度(10%、12%)、电泳时间(6h、7h)进行优化,PDQuest图像分析,MALDI-TOF质谱鉴定,经Mascot、MS-fit软件查询SWISS-PORT数据库鉴定差异蛋白。结果:获得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CaSki细胞双向电泳图谱,质谱鉴定的差异蛋白点经Mascot、MS-fit软件搜索到同一种蛋白质。结论:已建立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为进一步研究AdIL-24的抑癌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轮状病毒HRB-02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发生腹泻患儿粪便中取得标本 ,用MA10 4细胞传代培养 ,传至第4代时 ,细胞出现明显病变 ;电镜观察见到典型的轮状病毒颗粒 ;其RNA电泳型为 4∶2∶3∶2型 ,属A群轮状病毒。对其蚀斑特性和血凝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把这株轮状病毒地方株命名为HRB 0 2株。为研究该株轮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从而研制诊断性抗原和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噬菌体展示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是一项特异性多肽或蛋白的筛选技术,它将随机序列的多肽或蛋白片段与噬菌体衣壳蛋白融合表达而呈现于病毒表面,被展示的多肽能保持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使其能够与配体作用而达到模仿性筛选特异性分子表位,从而提供了高通量高效率的筛选系统。近年来噬菌体展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抗原抗体库的建立、单克隆抗体制备、多肽筛选、疫苗研制、肿瘤相关抗原筛选和抗原表位研究、药物设计、癌症检测和诊断、基因治疗及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等。就近年来噬菌体展示技术在肿瘤相关研究中的运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膜联蛋白A2(ANXA2)基因表达水平与人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已优化转染条件的磷酸钙法将针对ANXA2的siRNA重组质粒导入人肝癌细胞SMMC-7721并观察对靶基因表达及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不同时间(24 h、48 h、72 h和96 h)ANXA2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以MTT法、Hoechast33258染色及体外损伤修复实验等分析抑制ANXA2表达后对SMMC-772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所设计的四条siRNA序列均不同程度抑制了ANXA2 的表达(p<0.05),且呈时间依赖性;细胞生长能力及运动能力被显著抑制(p<0.05),其抑制效应与ANXA2 表达敲低程度呈正相关。结论:ANXA2的高表达水平与肝癌细胞的凋亡、生长及运动能力密切相关,以RNAi方法抑制该基因的表达可以有效地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上述结果为肝癌的实验性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利用PKH 26和CFSE两种荧光染料对靶细胞染色,建立了一种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马传染性贫血症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反应的新方法,避免了经典的Cr51释放法对检测人员的放射线威胁,降低了本底释放,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将该检测方法用于检测EIAV疫苗毒接种马和嵌合克隆接种马的细胞免疫反应变化趋势,数据显示细胞免疫反应在接种后3个月达到成熟阶段而后保持在较高的反应水平.该方法的成功建立和应用为研究EIAV减毒疫苗的免疫机制提供了好的研究手段,也为其他病毒的免疫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6.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基因非编码区LTR嵌合克隆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已有全长感染性克隆pLGFD3-8和pD70344的基础上,根据马传贫弱毒疫苗致弱过程中不同代次毒株LTR序列的分析,在LTR U3区选取特定的酶切位点对EIAV非编码区LTR基因进行了部分替换.将替换的全基因克隆转染驴胎皮肤细胞(FDD)并以驴白细胞(DL)传代,用逆转录酶活性检测、RT-PCR方法及Real-time RT-PCR验证其感染性.结果发现,其衍生病毒感染上述两种细胞均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细胞培养上清可检测到RT酶活性和RT-PCR阳性.电镜下可见大量典型的EIAV颗粒.pLGFD9-12嵌合克隆衍生病毒与其父本克隆衍生病毒pLGFD3-8具有相似的复制水平,pLGFD9-12嵌合克隆衍生病毒在DL细胞上复制水平略高于FDD细胞.此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LTR对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复制水平和毒力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equineinfectiousanemiavirus,EIAV)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HIV)同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成员。两者在形态结构、抗原特性、基因组构成以及病毒与宿主的持续作用等方面极为相似 ,且EIAV具有独特的快速发病进程和明显的病程分界 ,使其成为研究HIV的基因变异与临床症状之间相互关系的理想动物模型。EIAV疫苗是我国拥有自立知识产权的世界上唯一的慢病毒疫苗 ,以该疫苗为基础 ,开发新型HIV疫苗将成为今后的发展策略。近年国内外学者对EIAV及HIV的分子生物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确定了与病毒毒力相关的某些基因及编码蛋白 ,并在疫苗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8.
天然免疫限制因子Tetherin(骨髓基质细胞抗原2)是Ⅰ型干扰素诱导产生的Ⅱ型跨膜蛋白.Tetherin通过其特殊的拓扑结构,在病毒出芽过程中将病毒粒子连接在细胞膜表面,限制病毒的有效释放,从而发挥广谱性的抗病毒活性,而病毒也可以通过多种策略拮抗Tetherin的抗病毒活性.病毒与宿主长期抗争进化的结果表现为病毒特定拮抗蛋白对抗不同种属细胞Tetherin的限制存在种属特异性.本文通过对Tetherin的分子结构、抗病毒活性及其拮抗蛋白的对抗机制等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研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以及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C型流感病毒是感染人的重要呼吸道病原,也可感染猪、狗等动物。聚合酶是C型流感病毒复制的核心,是研究病毒复制机制的重要靶标。然而目前没有商品化针对C型流感病毒聚合酶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一定程度制约了相关研究的开展。为了制备C型流感病毒碱性聚合酶2(polymerase basic protein 2,PB2)的MAb,本研究依据人酸性核磷酸蛋白32A (human acidic nuclear phosphoprotein 32 family member A,huANP32A)与流感病毒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相互作用的特性,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在真核表达系统中通过融合Flag标签的huANP32A (huANP32A-Flag)纯化并富集C型流感病毒RdRp (PB1、PB2、P3),并以之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利用间接ELISA与Western blotting方法筛选出6株(7B11-5、8A4-5、13D9-6、8D4-1、8D4-3、9F9-4)能稳定分泌识别PB2 MAb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经鉴定7B11-5、8A4-5、8D4-1和8D4-3抗体亚型为IgG1型,13D9-6抗体亚型为IgG2a型,9F9-4抗体亚型为IgG3,轻链均为κ链。进一步选取1株效价高的杂交瘤细胞8D4-1来制备腹水,测定收集的小鼠腹水抗体效价为1︰ 64 0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制备的MAb能够与C型流感病毒PB2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激光共聚焦试验结果表明,该MAb可准确检测C型流感病毒PB2的亚细胞定位。本研究通过huANP32A蛋白高效富集了C型流感病毒的RdRp,并以该复合物为抗原制备的PB2 MAb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为C型流感病毒聚合酶检测、结构分析及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天然免疫限制因子Tetherin(骨髓基质细胞抗原2)是Ⅰ型干扰素诱导产生的Ⅱ型跨膜蛋白.Tetherin通过其特殊的拓扑结构,在病毒出芽过程中将病毒粒子连接在细胞膜表面,限制病毒的有效释放,从而发挥广谱性的抗病毒活性,而病毒也可以通过多种策略拮抗Tetherin的抗病毒活性.病毒与宿主长期抗争进化的结果表现为病毒特定拮抗蛋白对抗不同种属细胞Tetherin的限制存在种属特异性.本文通过对Tetherin的分子结构、抗病毒活性及其拮抗蛋白的对抗机制等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研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以及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